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新思路

点赞:20616 浏览:934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对于当前高校对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工作出现的瓶颈,笔者参考自身工作经验,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特点,总结了针对艺术类大学德育管理的弊端问题,思考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对策,以期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关 键 词: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新思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各高校培养人才的主导.然而,艺术类大学生作为当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特殊群体,他们往往追求个性张扬,注重自我,情感丰富,文化基础薄弱等.那么,如何更好地把握艺术类大学生的特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育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在针对艺术类大学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探究.

一、艺术类大学特殊性

1.人格特质.艺术类大学生同普通大学生一样都具备一些优良品质.比如大部分学生都自信、乐观、积极进取、对新事物充满兴趣等.但由于艺术类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殊性,进而形成了某些人格特质.这表现在:第一,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殊性要求学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特立独行的创造力.他们情感丰富,崇尚个性,敢于标新立异.但也容易敏感,思想偏激,情绪常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第二,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但艺术类大学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性不强,团队意识差,缺乏集体荣誉感.第三,以为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强烈,但容易受不良行为的诱导,内心急切渴望成功,但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

2.思想上的特殊性.“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文化素质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重要基础,它体现一个人的文化涵养,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升华人格、陶冶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更好地做人、做事、做学问提供广博的文化底蕴.”艺术类大学生专业特殊性的原因,大部分学生普遍缺乏政治信念.他们不关心当前的政治问题甚至存在着厌烦政治的心理,在原则和是非面前缺乏鲜明的民族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现象.

3.生活上的特殊性.艺术类大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从小养尊处优,优越感强.这就使一些学生养成了懒散的生活作风.在人际关系方面,协调能力不强,不善于沟通,不太在意其他人的感受,不易与周围人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艺术类大学生专业特点决定了大部分学生过早地接触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有些学生过分追求艺术上的名利.

4.学习上的特殊性.艺术类大学生高考的录取模式是学生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由于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因此将学生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平时学习成绩较差,但为了考取大学文凭不得不选择报考艺术类大学,而学生本身并不喜欢学习艺术,毕业后可能不从事这类专业的工作,进而缺乏学习的动力;一种是由于对专业的热爱而忽视了文化基础.进入大学后,学校经常会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所以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被占用.再者有些学生在校期间过早到社会上进行实践,认为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理论性强,不实用,片面追求实效,忽视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缺乏学习兴趣.

5.专业上的特殊性.一方面多年艺术类专业的学习使得学生创作思维比较敏捷,变幻多样,联想丰富.较之普通专业大学生而言,他们富有和创造性.然而艺术类专业的学习也是有局限性的.艺术往往要求完美,因此,使得部分学生行程思维定式,在生活中一切从理想主义出发,忽视了客观现实的存在.此外受艺术无国界等思想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对时事政治方面关注较少,理想信念淡薄.另一方面,艺术类专业的学习课程较为枯燥,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耐性.这就需要学生用一段时间去感悟专业上的艺术造诣.因此少数学生在无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时.往往选择退学、休学等.

二、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的弊端

德育管理工作是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虽已取得一些成绩,但我们也应看到客观存在着的一些不足.

1.忽视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发展.目前高校德育工作者往往缺乏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层分类地开展工作的理念.忽视了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这种道德教育不可能触及大学生的心灵,更不可能培养学生德性.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细腻、崇尚自我、时尚清高,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和独立感等特点.对纪律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这些“个性”比一般大学生相对突出.这些“个性”的片面发展,极易朝着反向的“个别”“另类”转化.

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新思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艺术类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高校普遍存在空泛的德育说教.“德育不是一门讲授课,而是一种行为熏陶.”目前高校德育工作仍然只注重形式和过程.首先,德育工作者往往把自己的道德观强加给学生,其实质是照本宣科,进行强硬的思想灌输,使德育工作完全失去有血有肉、鲜灵生动的生命活动的特征.这些空泛的德育说教只能让大学生们获得教条化的道德知识,很难内化为道德认知,更不用说满足社会道德需求.这是学校德育管理中形式主义最常见的表现.其次,大多德育工作者缺乏足够的工作动力和热情,认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只是“完成任务”,至于学生是否理解、是否改正了自身的缺点,都与自己无关,而不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合理.


3.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升缓慢.目前艺术类高校德育实效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极不相称.我国高校现行的德育分为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但执行起来确实只注重前者而忽视后者.首先是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普通高校德育课程设置没有统一要求.只在大学一年级或者二年级开设一两门有关课程.其次是教材使用不规范.使用的教材随意性大,不适应需求.内容单一,材料重复,观点陈旧.使学生所获知识与技能缺乏系统性与应用性.再次是德育管理工作的力量单一.各个高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主要依赖于专门的德育教师和管理学生日常工作的辅导员.

三、提出几点策略

1.目标.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德育低效的状况,树立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已刻不容缓.首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调整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应该是生命内在的要求,而不应该是游离于生命以外的什么东西”.所以德育目标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摒弃一些华而不实理论.其次,德育目标必须立足于本校德育工作实际情况,针对院校招收学生的特点,全面探索一条有利于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促进德育的个性化.切忌千篇一律,盲目效仿.再次要创新教育方法,在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做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途径创新.

2.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重视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殊性.要始终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强调学生工作的人性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善于发掘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在管理上把艺术类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适当区分,既有共性教育,要让学生获得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广泛发展.也要注重个性发展,成就艺术类学生将来职业生涯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决不能用固化的模式套用在艺术类大学生上,而应使每个学生都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

3.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育人作用.目前高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教授德育课程的教师和辅导员来完成的.忽视了专业教师的重要作用.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可以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完美的人格.所以艺术类专业教师的作用更为突出.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体现道德教育的内容,再将德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中,把道德教育与艺术类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艺术教学的手段进行道德教育是一举两得的德育方法.

4.传递学校、家庭和社会上正能量,建设德育网络平台.德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多元的系统工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主要渠道的综合影响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树苗要培育成参天大树离不开根基、环境和养料等因素.那么,学校就是德育管理工作的主体,家庭是德育管理工作的根基,社会则是德育管理工作的依托.因此,学校应该整合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德育管理工作.特别是艺术类大学生,受专业特点的影响,过早接触社会环境,要想将自己很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就需要主动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平台,才能切实提高德育管理工作有效性.

艺术类大学生的有效德育管理[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9,(02).

[3]梁静.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困境及德育对策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4]赵万东.艺术类高校德育困境及实效性提升路径探解[J].陕西教育,2011,(Z2).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佳木斯大学科学研究W2011-087项目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超(1984-),男,黑龙江省北安市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