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个案比较

点赞:6077 浏览:206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利用两例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个案,结合班主任本人的自述,比较分析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程度,突出表现及形成的原因.由此,本文提出小学班主任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别对策以有效应对职业倦怠.

关 键 词: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情绪衰竭;积极体验

一、两例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个案简介

1.上世纪60年代生人的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个案简介.王老师,女,小学高级教师,1967年出生,大专学历,任小学教师23年,当班主任工作20年.主要任教语文、数学学科,先后输送了8届毕业生,目前正担任二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今年,自己的孩子也升入高中.

2.上世纪80年代生人的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个案简介.刘老师,女,小学二级教师,1980年出生,2003年本科毕业,任小学教师8年,担任班主任5年,目前任四年级班主任.性格相对内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接受职业培训,在5年前,才从一位退休教师的手中,接过一个班级,成为一位班主任.在最初的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精力与爱心,来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在两年的时间里,才被家长和学校认可,目前的班级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班级.

两例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个案比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班主任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小学班主任对其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

1.王老师对其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目前,个人感觉对班主任工作不再像刚担任时有那份激动与热情了,再加上自己的孩子升入高中后,精神负担与家务负担逐渐增加,自己的精神高度紧张,经常觉得疲劳厌倦.所以,工作中缺少了些热情与专注,有时还容易发脾气,情绪不稳定.在班级管理上,不愿创新,只想求得班级工作平稳、学生安全、家长没有意见的水平,自己就满意了.其实自己也感到这种状态是不好的,可是目前时期的特殊性及长时间来的不断重复工作,让自己出现了倦怠情绪.

2.刘老师对其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自己有些困惑与茫然.目前学生的教育难度,因独生子自理能力下降等客观因素而比以前有所提高,在班级管理中,必须事必躬亲,感觉有些琐碎劳累.且在班级成绩上,总是付出与得到不成比例,自己觉得获得的成绩应比现在多,可是,总不能如预期那样,成为群体中优秀的、突出的班级,因而,自己在评聘职称时,一直不顺当,工资和待遇也没有大的提高.这样的现状,让自己感觉不到成就感,也不知道这样的状态何时才能得到改变.所以,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态度,较比最初也缺少了些热情,期待有自己期许的职称与待遇问题得到解决,自己也许会再有新的工作热情出现.目前,也是做自己能做到的而已,不想再多付出.

三、不同时代的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1.王老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成因及个人对策.①问题表现.根据王老师的自述,可以判断她已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问题,集中表现为情绪衰竭突出.表现有:担任班主任工作不再有激动和热情、经常觉得疲劳厌倦、工作中缺少热情与专注,容易发脾气等.实际上,王老师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仅表现在情绪衰竭上,更主要的是来自工作中成就感的下降.她觉得工作压力大,但又没有成就感的支撑,无奈之下,降低自己的要求.由此可见,当前王老师的成就感与刚担任班主任工作之初相比,下降幅度很大.②问题成因.情绪不稳定、成就感缺乏、要求不高,但还感觉高度紧张,经常觉得疲劳厌倦,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职业倦怠,导致人格解体加重,甚至开始拒绝学生,疏远学生,不再主动关心学生.当然,此时,担任班主任工作20年的王老师还没有人格解体.因为,她依然关爱自己的学生,注意学生的安全,注意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积极营造良好的班风,稳定班级工作.她也感到要积极的调适自己.③个人对策建议.可以相信,王老师具备抵御职业倦怠的能力,不过,家庭对她的职业有一定的影响,希望王老师能将家庭与工作合理的区别对待,照顾自己的身体健康,调适自己的情绪,增加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积极的体验,从而更有力的对抗这种长时间来由于不断重复工作带来的倦怠情绪.


2.刘老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成因及个人对策建议.①问题表现.刘老师是上世纪80年代生人,现在刚过而立之年,正年轻气盛,希望得到领导、学校认可的年龄.刘老师面对琐碎的班级管理工作感觉劳累,感觉自己的付出多于回报,感觉所得到的总是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自己所带的班级要成为群体中突出的、优秀的班级,但是,没有得到这种结果,而且在评聘职称时也一直不顺利,自己的工资待遇没有得到解决,而目前期待的就是自己期许的职称与待遇问题得到解决.由于自己要求没得到满足,就会感觉热情不再.②问题成因.个人的认识,尤其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对个人的选择、个人的行为状态影响深远.上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教师与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教师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差异很大.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强烈,更注重自己的个人感受.他们有自己的平衡点:得与失要成正比.如果感到吃亏,自己认为该得到但是却没有达到,就会感觉心灰意冷,不再付出,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应该说,刘老师有很强的自我调适能力.只是,如果仅凭自己的感受,从狭隘的自我得失是否平衡的角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尤其是自己的学生,可能导致拒绝、疏远自己的学生,甚至,在学生那里越来越没人情味,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老师冷漠可怕.所以,可以推测,小刘老师可能不是最早表现出情绪衰竭问题,而有可能是人格解体问题.因为越来越不愿接触学生,但是职责所在,又不能避免,于是强装笑颜,检测扮温和的对待学生,或露出不耐烦、令人厌恶的情绪,这都会加剧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对立,导致工作成效降低,甚至觉得面对学生无能为力.③个人对策建议.刘老师的个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80后”小学班主任产生的职业倦怠问题.面对职称聘任工作中的挫折、待遇的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教师职业的价值何在?难道仅仅是为了工资和待遇吗?如果在与学生相处、引领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体会一种职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这样的年轻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应引起注意:或调整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或及早转行,否则,由于职业情感根基不深、热爱不够、对工作能力的积累不多,职业倦怠迎面而来时就很难抵抗了,甚至会引发更为严重的职业危机、生存危机.

通过两例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个案的比较分析,得到的提示是上世纪60年代生人的小学班主任要多注意身体的保健,注意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而80年代生人的小学班主任应注意自己的职业价值观问题,如果选择教师职业并非教书育人,并不从内心认可教师的职业价值,那么,应当及时调整,否则,可能难以抵御职业倦怠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