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与高等教育者社会责任的实现

点赞:31669 浏览:1455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高等教育研究者社会责任的实现是一项涉及社会多方面主体的行为,它的实现不仅需要研究者的道德自觉,还需要政府的立法引导,更需要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尤其是大众传媒的推动.利用大众传媒的设置议程和建构公共讨论空间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高等教育研究者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外部动力,进而推动高等教育研究者承担社会责任.研究者观念的更新、现代媒体的自觉以及整体环境体制的氛围营造则是大众传媒推动高等教育研究者履行社会责任的改革方向.大众传媒高等教育研究社会责任高等教育研究不仅要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承担社会责任.这是一种道德性质的责任,也就是说它不具有强制性,而是研究者的自愿性行为.比如,在其研究中,将所有相关者的利益和期望明确地融入高等教育研究中来,考虑社会发展、经济承受力、教育公平等问题.正是由于高等教育研究者社会责任的这一道德属性,如何在尊重研究者个人意愿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就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利用大众传媒的特殊角色和形式可以充分调动高等教育研究者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外部动力,提高高等教育研究者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一、大众传媒在推动高等教育研究者履行社会责任中的作用

(一)调动研究者的内在积极性

自古以来,我国学者就有强烈的为社会怎么写作的使命感和道德感,如北宋时期的张载就曾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这是我国古代学者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写照之一.然而,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些研究者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热衷于“玩”文章,“搞”课题,逐渐丧失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现代大众传媒提供的“公共空间”及其搭建的多形式的网络平台将是重新建立研究者社会责任感的有利契机.

大众传媒对高等教育问题的公共探讨,将唤起研究者参与社会实践问题的热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随着大众媒介的多样化,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及内容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研究性刊物已经不再是研究者发布和交流信息的主导渠道.

同时,大众传媒给予研究者学术声望的回报,促使其积极投身于高等教育热点问题的探讨.互联网的兴起不仅使信息的传播渠道发生了变化,而且也使信息的受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参与高等教育问题讨论的已经不再局限于该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与非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公众采用“用脚”的选择方式,选择和追捧他们心目中的文化名人.因而,公众与研究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使研究者越来越愿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二)发挥外部的舆论监督作用

大众传媒不仅能够调动研究者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且它多种形式的传播和记录功能能够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动力.

正如前文所言,大众媒介与传统媒介之间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前者传播范围广泛及简洁方便多种记录形式,尤其是其翔实、易查的记录功能,将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监督机制之一.传统上,高等教育研究的议题与内容主要局限于专业性的学术刊物或者是研究者之间的对话.专业性的学术刊物,因其载体易碎庞大,不便携带,不仅传播的范围有限,而且不易查阅,因此,其影响范围和影响力都非常有限.而研究者之间的对话往往限于学者个体之间,缺乏有效的记录方式,对话结果往往难以考证.但是,当大众传媒介入之后,高等教育研究的议题和内容就以文字、图片和影音等方式记录下,并使之处于社会公众的注意力之下,并且,研究议题与内容也期待着得到社会的认同或引起社会的反思,与此同时,大众媒介也就起着发挥了监督高等教育研究者谨言慎行,关注多方面相关者利益的作用.


二、大众传媒推动高等教育研究者履行社会责任的改革方向

研究者的观念更新

人们对高等教育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已经充分表明,高等教育研究已经不是研究者的个体事件,考虑社会发展,承担社会责任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高等教育研究者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他们在社会责任的实现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等教育研究者必须面对这一现实,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大众传媒与高等教育者社会责任的实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首先,是培养研究者自觉参与高等教育研究的意识和态度.高等教育研究者承担社会责任说到底还是得依靠研究者的自觉,需要研究者不断更新观念,保持开放的交流态度.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时期,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高等教育研究者不仅是学者更应充当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改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把评职称申课题作为分内之事的“集体无意识”状态,积极为高等教育改革建言献策.

其次,是高等教育研究者应主动利用大众传媒传播的广泛性引领社会舆论导向,促进高等教育问题的解决.高等教育研究者作为专业学术人员,掌握着更全面更科学的信息,他们的观点和意见也就更具有权威性和可信赖性,对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也更为重要,因此,他们应主动利用网络的博客和论坛,在发表自己对高等教育问题的见解的同时,引领大众正确认识高等教育问题,准确地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景进行预测或者预警.

大众传媒的自觉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公共领域,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一个新事物,要发挥其推动高等教育研究者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机制,核心要素在于媒体对自身功能和本质的认识.长期以来,媒体仅仅被当作传达政策的工具,被视为专做表面文章的机器.因此,作为新兴媒体的大众传媒必须改变以往的思维定势,为高等教育研究者与公众之间的交流构建起独立自由的交流空间.

首先,是加强对高等教育研究者承担社会责任的宣传.正如前文所述,议程设置的焦点、内容,甚至顺序将直接影响人们对某一项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和采取的态度.因此,如想推动高等教育研究者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就必须善于利用媒体,构造事件,加强舆论及宣传报道的力度,通过反复的宣传和舆论的影响增强研究者对承担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全社会都关注高等教育研究者履行社会责任状况的氛围,对研究者承担社会责任形成一定的压力和动力,最终促使研究者自觉、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

其次,是大众传媒拓宽渠道,为高等教育研究者之间、研究者与大众、研究者与政策决策者之间的交流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的空间.新兴的大众传媒是公众之间迅速交流和讨论的有效载体,更是为社会为公众怎么写作的媒体公众公共领域的载体.因此,大众传媒必须准确定位,既不做居高临下的权威,也不能“徒有虚名”.公众在大众传媒平台上的讨论往往不具有规范和正规性,甚至带有一定的偏激性.因此,大众传媒的作用就表现为保证交流双方的平等地位,力促讨论双发的平等交流,从而促成理解,达成共识.也就是说,面对社会的发展和公众的需求,大众传媒在为公众搭建起更便利、更自由的意见表达与参与政治的平台的同时,也需要以更积极的态度引导研究者参与讨论,既为高等教育改革起到导航的作用也使自身成为一个具有实质性的、丰满的公共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