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园里的“小博士”

点赞:13221 浏览:573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是幼儿园教育的应有之义.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随着《纲要》的逐步落实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够有意识地照顾到有特别表现的幼儿,例如多动、自闭、在智力或社会性发展上相对滞后等,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帮助.然而,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孩子却在无形中被忽视了.

一、缘起——由以下案例看幼儿园教育的盲点

案例:五岁半的晨晨很早就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要求爸爸、妈妈带他去动物园和植物园参观.他不但喜欢观察动植物的外形,而且还要详细地了解这些动植物的产地及习性,等等.由于他在动植物方面的知识相当丰富,大家都称他为“小博士”.幼儿园的教师意识到晨晨有点特别,但是考虑到班级教学应该立足于大多数水平相当的孩子,同时照顾到有学习困难的孩子,因此,教师没有对晨晨的独特爱好予以指导,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满足晨晨的特殊需要.晨晨似乎处在光环的照耀下,但还是处在无人引导的角落里.

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在《大自然的猎人:生物学家威尔逊自传》这本自传中提到:“不可避免地,我成为昆虫学家,也就是专门研究昆虫的科学家.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说就是,大部分的小孩都曾经经历过对甲虫着迷的阶段,而我从来就没有脱离那个阶段等当年那个亲身经历了动物园以及博物馆神妙的小男孩,至今依然强烈地潜藏在我心中——他,才是眼前这个男人的主宰.”[1]童年时兴趣的种子开始萌芽,日后能否生长成知识和智慧,有赖于成人的支持和引导.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处在相同的年龄阶段,所以他们理所当然有着相同的教育需求.这种理念已经受到了学界的质疑和批判.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不仅指有不同发展障碍的幼儿,也涵盖了有各种发展潜能的幼儿.教师为学习困难的幼儿做了很多工作,这令人欣慰,但是同样需要认真考虑的是,幼儿教育能为这些“小博士”做些什么,因为他们同样特殊.

关注幼儿园里的“小博士”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博士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等凡是在他的心目中最突出的东西就暂时对他构成整个的宇宙.”[2]成人尚且会对感兴趣的事情着迷忘我,形成对其他一切“视而不见”或者“充耳不闻”的偏异状态,富有游戏精神的儿童更是如此.教师应当尝试着观察某些幼儿的专注状态,以充分的敏感性捕捉并揭示蕴含其中的教育“谜底”与成长“暗语”,为幼儿架构更具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单纯的旁观者和隐形人.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教育常常极为重视具有某些发展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却往往忽视了《纲要》中同时强调的具有各种发展潜能的幼儿的需要,这是幼儿园教育中的盲点所在.幼儿园里的“小博士”,需要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识别并关照他们的特殊需要,进而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二、意义——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关注幼儿园里的“小博士”,为他们提供有益的经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却是相当值得去做的事情.

顾明远先生曾说:“怎样理解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有入学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而最终的公平应该是每个儿童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能获得教育的成功.”[3]教育公平并不意味着在一个能力差异较大的班级中,向所有的学生提供程度一样的学习材料,全体学生吃大锅饭,齐步走.如果幼儿教育仅仅面对大多数幼儿,使原本具有某种天赋的幼儿长期置于无所事事的环境之中,缺乏因人施教的思想、方法及措施,必然会使很多像案例中的晨晨那样的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发展机会,这是很不公平的.

杨振宁先生在比较中美教育制度时曾说:“中国按部就班把知识给孩子,平均起来是好的,可是中国的教育制度,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对特别好的,占总数5%的最聪明的学生比较不利.这不利的一面,在美国却做得非常好,孩子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美国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对这些跟别人不一样的、有特别才能、特别天赋的人,能够给予极大的空间,他们可以发展.这是美国今天在学术上、在经济发展上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4]真正的教育公平应该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机会去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幼儿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幼儿,也包括幼儿园里与众不同的“小博士”,使这部分幼儿的求知得以满足,学习潜能得以发挥,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路径——如何帮助“小博士”

每个学习者固然应该得到最优质的教育指导,但是只有在教师意识到学生的独特才能和潜在特质,并且有能力做出回应时,学生才能真正受益.具体地说,幼儿教师应如何帮助这些“小博士”获得满足和成功呢?


1.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教师的行为总是带有特定的价值取向.教师既有的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师关注问题的角度、开展活动的层次以及对幼儿各种表现的认识.回到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幼儿园里的“小博士”之所以得不到关注,长期被忽视,跟教师的普遍无意识密切相关.教师大都没有觉察到这些幼儿的客观存在,或者即使已经觉察到,但是其原有的教育理念使得教师自然地认为这些幼儿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没有继续指导的必要,从而造成了教育的缺憾.虽然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及教育后果之间的作用机制是复杂的,但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践行教育思想,教师的可为之处在于,不断地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拓展对幼儿的理解,努力使每个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2.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

挪威著名音乐学家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在《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一书中提到了一个学习吹小号的男孩唐:“唐学习的主观条件与世界各地儿童们所拥有的相同,这是儿童文化共有的财产.然而,这个小男孩儿有一个优势,他的身边有这样一个成年人:能为他创造一种使其内在的潜力找到自然表达方式的环境.”[5]教师应该成为幼儿成长的得力帮手,为其创造安全而具有适宜性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自由探索、冒险,表达他们的特质.

此外,关心、帮助幼儿园里的“小博士”还可以从一个更为立体的层面进行.在教学目标上,要考虑到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体现出目标设置的差异性和灵活性;在教学内容上,尝试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现出活动材料的丰富性和挑战性;在个别指导上,重在保护幼儿的求知兴趣,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体现出师幼互动的创造性和针对性.结合前述案例,类似晨晨这样对动植物饶有兴趣甚至近乎痴迷的幼儿,教师可以增设相关的区域角,给幼儿提供观察的场所和机会,在了解幼儿现有需要的基础上,立足于幼儿的长远发展,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有助于扩大幼儿视野的材料,倾听幼儿感到困惑的问题,协助幼儿收集资料,以问题为纽带逐步拓展幼儿的经验.

3.开展积极的家园合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教育者.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有着独特的了解.作为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有必要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来,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关注幼儿园里的“小博士”,满足这些有某种发展潜能的幼儿的特殊需要,离不开良好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应与家长开展积极的互动沟通,以便发挥各自的优势,一方面增进对这些幼儿的多方位了解,另一方面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从而真正做到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怎么写作,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与帮助.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