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育的体现与深化

点赞:29091 浏览:1333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情感教育是发挥语文教化功能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情感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学的方法;并以新课标为导向,提出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化情感教育效果的建议.

【关 键 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会有这样的共识: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对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为教学开辟一条“以情育情”的通道,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

一、提升教师的语言能力,有效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传递情感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使自己的语言能够渗透自己的情感,散发出较强的感染力,由此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认真解读课文,把握课文中作者的情感脉络,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将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生动地表达出来.在教师富有魅力的语言感染下,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品读课文的,调动学习课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


二、创造情景,引发学生感情

课文字字句句皆关情,如果教师只是冷漠地讲解分析字词句篇,不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就无法让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从根本上读懂这些作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是作品、学生、教师三者的感情交流,这里语文教师起到一个媒介的作用.教师应该依据作品创造情境,以激起学生的情感的涟漪.

例如,学习小说《孔乙己》这篇课文是,我在板书课题以后问学生:“孔乙己叫什么?”学生不检测思索的说:“叫孔乙己.”老师又问:“孔乙己是他的名字吗?”学生稍一沉吟道:“是他的绰号.”教师紧问一句:“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为什么连名字都没有?”学生沉思起来,渴望读小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方法很多,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审时度势,精心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把学生从苦学的深渊中解放出来,带到乐学的天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得到良好的发扬.

三、深入解读文章情感,提升情感教育实效

综观初中语文课本,散文和诗歌之所以能够打动读者,是因为其中蕴含了真挚而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营造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氛围,使学生在真实情感的体验中获得情感教育,得到升华.在情节的解读中引发情感.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在记叙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情节中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接受美好、真诚的情感的熏陶,提升自己的情感境界.

比如,在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我抓住文中几个关于“背影”的情节,和学生分析讲述,让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并抓住父亲去写橘子,爬上月台的重点情节,通过从7个描写父亲动作的动词入手,体会对于一个体态臃肿的老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父亲的这种情就是自然而然的浸润在文字之中了.对“望父写橘的背影”作了深入的解析,让学生深深体会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拳拳爱心,感受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从中感受到亲情血浓于水,亲情的无私与博大,由此引导学生去回忆、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使学生感受到亲情的珍贵.

四、启迪想象,让学生体会文章情感

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育的体现与深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情感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语文教科书上选择的课文,大都是文情并茂的文章,他们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语言艺术是不具备形象的物质形态,欣赏者凭感官直观不到任何形象,而需要通过语言符号在想象中感受艺术形象.”语言艺术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表现和再现的桥梁是想象.教学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利用联想和想象的办法,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去体会和领悟.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在提问时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最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起码要收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在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以达到开启心灵之效果.教学《春望》一诗,我们引导学生做如下的联想和想象:检测如你远离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你会怎么样?检测设在战争年代,你离开亲人多时你会有怎样的心情?这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很快就能够体会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出的忧国思家的感情.

其次,把色彩和画面引入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心入其境.人的感受是一种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它能够令人产生心旷神怡的美感,客观的刺激可以引发我们千变万化的情感产生.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水彩和画笔,根据作者的描绘,绘画出春天的花鸟风雨以及春天在天空中飘飞的风筝.在鲜明靓丽的色彩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图画说明构思的依据;在语言和绘画的交融之中,让学生体会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人们的喜悦心情.文字是理智的,画面和色彩是情感的,用它们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借助丰富想象,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

五、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深化情感教学效果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或缺,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好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性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尤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情感的交融处,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

语文学习是一种内化知识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不同的学习者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中势必产生效果的不均衡性,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由异质成员所组成的以合作探究方式的学习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不同的个体从合作学习中获得各自满意的情感,并通过这种情感的长期熏陶与感化,逐步形成个体稳定的情感特征和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不断步入新的境界,达到新的至高点,从而深化情感教学.

总之,加强情感教学,把课上得生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课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幅精美的画,是一曲动听的歌,只有这样,才更能激起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以达到发展智力、塑造灵魂、净化情感目的,使语文教育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情感和世界观、价值观”的统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