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恩教育照学生铿锵前行

点赞:25785 浏览:1192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案例回放:

张洋,人如其名,个性张扬,那可是一个铁锤敲铜锣——响当当的人物.他的声名可谓“损满全班”:嘲笑同学、不完成作业、骂人、逃课等.在家里,老子天下第一,说一不二,稍微不如意就摔东西,威胁自己的爷爷奶奶,稍微的思想教育换来的一般是“你管得着吗”;在学校,厌学、不思上进,顶撞老师是家常便饭,面对同学的关心和帮助也大多冷眼相向.总得来说,毫无感恩之心和责任感.

我决定从感恩入手帮助这个孩子.

一、用主题班会唤醒顽心

我特意为他召开了两次主题班会.第一次是观看演讲家邹越的《让世界充满爱》,让他在潸然泪下的氛围中体会父母、老师的恩情;第二次是《让感恩之花开在心田》,请班里其他同学讲述父母感动自己的点点滴滴,让他知道自己的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很多.目的便是唤醒他心灵深处曾经获得的丝丝感动,无限放大,直至温润整个心灵.欲“感恩”必先“知恩”,“知恩”方能“报恩”.

二、用榜样力量感召心灵

知恩图报,可如何报呢?我给他讲了我校曾获“青岛市十佳美德好少年”王淑乾的故事:一根根钢铁插进病腿时一声不吭,怕病床旁的爸爸担心;乘车去医院的路上不忘读书,怕耽误学业辜负老师的关心;病情稍微好点帮妈妈卖馒头,让妈妈更加省心.并给他读了王淑乾写的感恩故事《没有翅膀,照样飞翔》,让他明白了要常怀感恩之心,要让自己成为因自己的存在让别人感到温暖的人.

三、用感恩之心诠释生命

让学生“知情”易,“知理”难,或者说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告诉他:我们为什么要有感恩之心?感恩不仅仅是对别人,更不仅仅是父母、老师、同学,感恩应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感,是一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表现,是一种积极健康、美好向上的生活态度.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知道幸福的含义;只有感恩,才能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学会自尊;只有感恩,才能微笑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四、用具体活动实践感恩

感恩不应只是“知情知理”,更应内化为一种品质,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我给他布置了一些伸手可及的任务:帮着刷一次碗,帮着洗一次衣服,帮着搬一次煤块,给劳累的妈妈写一封宽慰信等,把感恩变成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

在一系列围绕感恩的活动开展之后,张洋有了较明显的变化.在家里开始和父母进行沟通,开始关心父母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在对待爷爷奶奶的态度上有了明显的改变;在学校里,不再和老师对着干,也不再欺负同学,甚至开始帮助同学,在学习上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让感恩教育照学生铿锵前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案例分析:

一、不管是父母或老师都给予了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却忽视了对孩子感恩之心、责任之心的培养,导致孩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变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众人皆“坏”我独“好”的心理畸形.

在和张洋谈话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他觉得爷爷奶奶的疼爱、老师同学的关心都是应该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他并不需要付出什么就可以得到这一切.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究竟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爱,如何给予孩子爱?

二、感恩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张洋案例出现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都缺失感恩教育的内容.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可面对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仍然停留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古语的单调宣扬上,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做细做实感恩教育,导致孩子背过这些话却不知道什么是恩、如何报恩.面对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不能再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方式,类似于“忆苦思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都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孩子了.

生命感悟:

感恩应是生命的一种歌唱方式,从出生唱到死亡.因为生命与生命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父母的养育、教师的教诲、朋友的帮助、社会的关注、国家的恩泽、大自然的恩赐等都是伴随在我们生命长河之中的,是他们让我们感受着生命的美丽.因此拥有越多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便越和谐,生命也会更加多姿多彩.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学会感恩.


从今天起,用一颗真挚的心,诚心感恩.

从今天起,让我们每一个人带着感恩的心,面向未来,春暖花开.

——熊嫣:《感恩》,《好家长》200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