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课中进行识谱教学

点赞:15752 浏览:694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音乐课的学习各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创编旋律多样,可以唱新简谱之前创编,也可以在学完了新歌之后来创编.这样都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笔者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非常高兴.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歌曲《茉莉花》.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谣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何在音乐课中进行识谱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音乐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

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