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点赞:28152 浏览:1315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教科书编写建议中强调:“教科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要注重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专题,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材料的性质,以探究为核心,创设了三种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融通的呈现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其目的在于以多元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学生状态,从而实现教科书的理论、实践价值和意义.在此,本文以新教材中的阅读部分为例进行探讨、研究.

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将阅读教学以三个板块呈现,即: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其阅读内容包含自然、乡村、生命、博爱、文化、艺术等,始终都以人文话题贯穿.此外,“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还精心设计了与三种呈现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比如,“文本研习”较多采用加圈点、写批注、作摘录、品效果等从语言入手进行解读的方法,“问题探讨”较多采用讨论交流、质疑辩论、比较辨析等具有较强思维力度的方法,而“活动体验”则较多采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本文结合这三个板块各自的特点,来分析、研究不同的阅读教学模式.

一、文本研习式阅读教学

“文本研习”主要是提供典范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侧重于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它的特点是:注重品味语言、审美教育、引导对话.《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教学中,针对此环节的特点,我一般采取整体感知——细致阅读品味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阅读文本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读者想要达到与作者的对话,则必须对文章有个整体的认知,全面的感知、揣摩作者的内心世界、人生观、世界观等,在此基础之上,读者才能细致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并了解其创作手法,也才能够真正地体会到文本的魅力所在,提高自我的审美意识.如在曹文轩的《前方》阅读教学中,首先,让体感知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脉络: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意图或情感倾向是什么?结合教材中编者的评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其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细致阅读,品味文本中“家”“家园”“前方”“路”等词汇的丰富内涵,感受作者对理想、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在此,教师可以设置交流、对话,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与解疑,引导学生对有所触动、有共鸣的语句的评点交流.在交流中展示自我,整合学习,提升对人文内涵的认知程度,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问题探讨式阅读教学

“问题探讨”主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发展理性思维,培养批判意识.此环节的设计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探究意识、其问题有着开放性、创造性的特点.其阅读课程目标是:“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一般采取“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引发新问题”层层递进的问题式阅读教学步骤,运用问题诱导学生自主深入探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引导学生拓展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渗透创新意识.我还根据教材中文体(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能力背景的差异,精心设计问题,启迪学生心智;引导启发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比如,在教读《祝福》时,我先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探讨,然后交流.问题分别为“祥林嫂的命运怎样?”“她的命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小说揭示了什么主题思想?”经过学生的一番探讨和交流后,我试图用传统的“四条绳索”(“四权”的统治:政权――封建制度;族权――婆婆、大伯、堂伯;神权-――柳妈、庙祝;夫权――祥林、贺老六)来分析归纳小说的主题.这时,我的一位学生突然发问:“老师,那么狼代表什么?如果祥林嫂的儿子阿毛不被狼吃掉,她最后的遭遇也许不会那么惨.”从而引发了大家对小说主题的再思考.这个“狼代表什么”的问题十分有价值,就是属于引发的新问题.我就顺势组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根源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三、活动体验式阅读教学

“活动体验”则引导学生围绕专题的人文内涵和学习要求,结合具体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侧重在综合性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其特点是:注重体验、强调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实践能力强.在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构建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渗透人文素养,诱导学生欣赏、阅读的兴趣.如在食指的《相信未来》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结合诗歌,改写、创新诗歌内容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深入了解文本内涵的积极性.具体实施步骤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信未来》,整体感知阅读文本,并相互交流阅读感受,之后,让学生分组合作改写、创新《相信未来》的内容,并交流小组的创作内容.这样通过两个层次的交流,学生对《相信未来》的内涵已有掌握,最后,诵读体验诗歌中蕴含的壮阔的气势以及对未来希望的执着追求.对此,教师还可以举办“向青春举杯”诗歌朗诵比赛,以活动的形式,诱导学生拓展阅读空间.

在活动体验中,要遵循实践性原则,即让学生在丰富多样、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倾听、开口、动手、动脑等,以提高语文素养.同时要注重个性化原则,要让每个学生的思想和灵魂积极参与,相互碰撞,从而得到情感的体验、感情的升华.

总之,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是基于新课程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及语文教材的变革基础之上,而呈现的“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三种阅读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