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阶段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点赞:4513 浏览:140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幼儿的数学活动实际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是幼儿初步建立数概念、形成逻辑思维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为幼儿以后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4、5~6岁阶段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幼儿就是在这个时期,萌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此时孩子的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这个关键期,提供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数学教育.使幼儿顺利的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幼儿数学学习能力表现在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其中的核心是数学活动的创造性.面临不同的问题情景,幼儿不仅要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还要对当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比较,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


【关 键 词】幼儿数学;重要性

幼儿数学学习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就是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所以我们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特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树立既不失去创造性,也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幼儿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也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念,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幼儿学数学从年龄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时中班和大班,第二阶段是学前班.

下面我从中、大班的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谈一谈:

一、传统的幼儿数学教育模式

在我国传统的幼儿数学教育模式中,教师习惯于直观形象的演示与讲解,幼儿习惯于被动的观摩与接受,这样做虽然重视幼儿思维形象性,但却忽视了幼儿在获得数学概念时思维的动作性的独特作用,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学习,但并不能使幼儿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增进智慧.

要提高幼儿数学学习的质量,操作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操作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教师在材料操作时不能将操作定死,要为孩子的理解怎么写作;操作活动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

二、数学教学中孩子的联系方法

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这说明幼儿的数学学习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在数学教学中,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习、也可以让幼儿按不同要求练习.如:在熟悉1~10的排序,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提供6种以上的图片进行排序,能力差的幼儿可提供3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实践证实,只有承认幼儿的差异,让幼儿在进行有层次的操纵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爱好.

三、学前班是幼儿从具体的学习数学过渡到抽象的学习数学的关键期

下面谈谈怎样做好学前班的数学教育工作:

1.要认真做好教研备课工作,教师要有能力掌控整个数学教育过程

要熟悉学前班的数学教学和教材要求,教师要在平时多积累幼儿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教师在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中,更好的引导孩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学习数学,使孩子少走弯路.

2.打好幼儿数学基础教育工作,为顺利入学做准备

(1)直观的看图和实物运算向抽象的数学运算过渡,掌握分类方法,初步渗透连续再分的思想、逻辑排除的思想,有意思的培养幼儿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实物分类操作、图示操作、数的分解组成操作,数的计算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建立数的分解与组成与相应的计算之间的练习.

(2)从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过渡到文字应用题,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析数量关系,可进行实物演示,并说出计算式和计算结果.

3.为幼儿做好充分的铺垫工作

为了帮助幼儿入学以后尽量避免学习新知识产生的障碍,较好的过渡到小学数学学习生活,应该为幼儿做好充分的铺垫工作,在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础上应略有提高,面向小学,突出衔接.所以要做好以下工作:

(1)教学是直观教学、动静交替、学中有玩、寓教于乐,学前班的数学教育应针对小学的课堂教育的实际情况,应有意识的减少教学中的游戏成分.学习方法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幼儿园学前班的教学是学玩结合,而小学学习科目多,作业多,儿童一下子很难适应入学后新的要求,学习方法的衔接应着重从促进幼儿发展和培养幼儿适应能力入手,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适当的延长上课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延长到35分钟或40分钟,教师要正确的启发与引导幼儿,使幼儿不断的积累学习和发展相适应的有关经验,儿童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发展.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数学学习阶段,教师是主导地位,应正确引导幼儿逐步完成.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给予幼儿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年龄特点,并充分掌握每一个年龄段的学习数学的特点,使幼儿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