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教育

点赞:23168 浏览:1062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科技创新突飞猛进的21世纪,提高民族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已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源泉和动力.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中学语文教学质量.阐释了创新教育的内涵,列举了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缺失的主要体现,探索出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四种方法,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关 键 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方法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列夫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模仿和抄袭.”创新是人所具有的原始,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常表现为敢于突破前人的规范,善于变换角度重新审视事物,善于从前人或他人的失误和错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知识是动态的,不完善的,发展的,是没有终极的真理,敢于坚持正确的看法,不唯书,不唯上,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坚定自信,敢于尝试和实践也是创新.

何为创新教育?简单地说,创新教育是指根据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方法,实践启发式或讨论式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我国中小学来说,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基础上,激扬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

二、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缺失的主要体现

1.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学生主体虚检测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的理念早就达成共识,但在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今天,虽然一直在谈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还是大行其道,一切教学工作都是围绕各种考试的指挥棒走.教师、学生承受了太多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压力,只有考试成绩显著,学生才能前程似锦,才会被社会所认可,所以,教学中一切都按照考试大纲来“传导授业解惑”,考试考什么就讲什么,考试怎么考就怎么教,整个过程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中的创新,都是设计好陷阱让学生跳,却要做出一副让学生自主阅读、主动发现的样子,一个问题的结论早在教师心中的,但教师绝不轻易说出来,而是“循循善诱”、千方百计地从学生嘴里引出自己所需要的结论.

2.重工具教育,轻人文教育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把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工具的掌握运用能力视为主要任务,而忽略语文的人文性,忽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包括感情倾向、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文章主题以及对句子和修辞方法的学习,而忽略了通过语文使学生与作品、作者产生思想碰撞,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不到陶冶,审美能力得不到提升.

三、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1.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心情愉悦、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乐教,使学生乐学.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问题,以欣赏的态度肯定充满灵性的“离经叛道”.所有这些都能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爱意和期望,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开动脑筋,主动学习,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常用商量的口吻和激励的语言,以激励学生去探索和创造.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运用灵活的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得要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检测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地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努力把课堂变成一个充满个性意识的情感场,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去感染学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创新兴趣和强烈的表现.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个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生特有的声响.”我们只要巧妙运用创新教育方法,就可以调准音调,拨动学生的心弦,就可引导中学生形成爱思考、善质疑、敢批评的创新意识,培养中学生具有求新、求异、求真的创新能力,敢于挑战权威,挑战传统文化和传统观点,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把中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