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骨智者

点赞:14748 浏览:682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竖立着巨大孔子雕像的中国传媒大学标志性景观——核桃林西侧,有一栋年代久远、爬满蔓藤的三层小楼.胡智锋的办公室位于一层西端.这里同时也是蜚声广播电视界的品牌杂志《现代传播》的办公地点.

实际上,了解胡智锋的学术观点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作为为数不多的跨越广播电视“学界”和“业界”的专家,本学科唯一在职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有关广播电视的论著在大多数图书馆的书架上皆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论文论述深刻,产量丰富;网络媒体也会在第一时间将他在诸多研讨会上的发言刊发出来.并且,胡智锋教授勤勉的工作作风也使得传媒大学的学生经常有机会聆听他的报告.

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电视风起云涌,与之密切相关的影视艺术教育同样高歌猛进.胡智锋以其深厚渊博的专业积累和敏锐独到的观察力,始终保持着对这些文化现象的清醒认识.

盛夏时节的一天下午,记者见到胡智锋并开始采访的时候,他已经写好了3个小时后飞往上海的机票,去参加一个纪念中国广播电视30周年的研讨会.而这样的研讨会,只是胡智锋每年参加的近百个研讨会其中之一.

不同寻常学术路

1965年出生于山东的胡智锋,在“”中渡过童年,其间的4年戏剧表演经历,成为胡智锋对艺术最为懵懂的记忆.“”结束后,胡智锋在山东大学中文系连续攻读本科和硕士,在那个齐鲁文化的汇聚之地,胡智锋遇到了几位影响自己一生的学术和精神导师.

胡智锋坦言,在最初的学术道路上,对他影响最大的有两位老师.第一位导师是孙昌熙教授,他曾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和助手,是我国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孙昌熙认为,一位有责任的学者,要兼具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要永远跟国家和民族联结在一起.任何学术都是当代的学术,你一定要关注现实,如果一门学问不能够体现时代感,不能够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命题,那么这个学问是做不好的.“孙先生对我的学术选择影响很大,直接导致了我选择日后研究电视这门学术.”

第二位导师是孟广来教授,他是《二十四史》总点校高亨的助手,做戏剧史研究,孟广来对胡智锋最大的影响是:无一字无来历,严谨的学术态度,任何一个文字都要追问是从哪里来的.

在以上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再加上和谐美学的创始人周来祥教授在思维方式上的耳濡目染,以及老文学院院长孔范今教授鼓励他要培养质疑权威的勇气.让胡智锋在7年的学习经历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学术结构,这种学术结构,既容纳了齐鲁文化的厚重和内敛,又散发着孔孟之道的辩证和自醒,以至于他发表的论文以及提出的观点不断被学界所认可.反映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学术方面的.在对当时流行的曹禺话剧《雷雨》的人物性格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之后,胡智锋得出了一个如今已经是“主流”,但在当时是“非主流”的观点:周朴园并非一个彻底的反动人物,从他三十年如一日通过关窗户的方式来纪念他的前妻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周朴园并非完全是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结合体.而是一个试图掩盖自己复杂内心的虚伪的人物.进而得出话剧《雷雨》本质要表达的是人性的主题.这个观点先后得到了新版《雷雨》导演王晓鹰以及曹禺本人的认可.

第二是工作方面的.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的田本相通过论文认识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便邀请胡智锋加入他的团队,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进行戏剧文学研究.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行,田本相便推荐他到北京广播学院工作.

胡智锋表示,“虽然没能和田教授共同开展学术研究,但田教授的学术精神却影响了我,他使我明白做学术一定要有创新,不能因循守旧,而且要有理论的突破,不要简单地满足于写几篇文章.要拿出真正的有创新精神的学术成果,有里程碑价值、有理论建树的成果.”

进入广播学院至今,胡智锋先后完成了学术道路的三次重要转折.第一是从戏剧研究转向电视研究;第二是从虚构性的电视研究(电视剧)转向实体性的电视研究(电视专题、电视新闻等),从理论化的美学研究到实务化的节目策划等领域;第三是从电视研究转向以电视引发出的公共文化的大艺术大传媒的研究.


“我要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黄会林教授,因为黄老师指导我在学术研究上要坚持民族化本土化的道路选择.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中国立场和中国民族的核心价值,在价值观上对我影响较大,另外在方法论上就是学术资源的整合,要善于调动已有的学术资源,开创新的领域.”胡智锋说.

独辟蹊径论艺术

在胡智锋所从事多年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领域,迄今为止,仍然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存在:一种观点认为,广播电视艺术学是新闻传播学下的二级学科,电视从本质上是一种传播媒介;另一种观点认为,广播电视艺术学是艺术学下的二级学科,电视从本质上是一种艺术.两种观点背后都有大量的论文和著作支撑,看似相持不下.

齐鲁风骨智者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艺术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胡智锋以睿智的思考给出了另外一种结论——电视传播艺术学.这种观点正是胡智锋2002年在仅仅23天的时间里完成的16万字的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200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电视传播艺术学》的主题.在这本书中,胡智锋从一个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客观存在出发,发现了一个潜在的学术交叉地带.这个长期存在而又久被忽略的“客观存在”就是:“非虚构”内容(新闻)和“虚构”内容(艺术)并存于电视的传播内容之中,对于这两类有着清晰界限的内容的研究,也并存于电视的理论研究之中.胡智锋敏感地意识到,这两个“不同”,由于同处在一个“媒介现实”里,二者必然存在交叉、共融的领地,应该给予这一中间地带应有的学理研究.循着这个线索,作者凭借长期的深入研究和深厚的学术功底将“传播”与“艺术”打通,对于二者共同遵循着的规则、思路、方式与方法进行了抽象、概括和表述,为我们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电视研究领域——电视传播艺术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发明,在媒介融合的状态下,电视作为独立的媒体,未必见得是可以独立生存的,我希望的是媒介的升级,从广播电视艺术的媒介过渡到更大的媒介,从相对偏艺术的研究转向艺术和传播的结合的研究,所以我提出了传播艺术的概念,再从传播艺术的概念向全媒体、大文化发送,这样就呈现了传媒艺术与文化的概念,我是在努力建构传媒艺术与文化的融合,我现在的研究方向大抵如此.”胡智锋坦言.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