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答好网络行为类试题

点赞:5191 浏览:186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关于网络生活的试题应运而生,且成为中考思想品德的主流题型,值得我们重视.综观2014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此类题型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行为分析类

例1(2014河北)大众话题评说

(1)据漫画,简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与“法律惩罚”之间的联系.

(2)据漫画及所学,从道德建设的视角,简评“网络大V”的行为.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守法、诚信、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做负责任公民等知识点.第一幅漫画中,网络大V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网上造谣传谣、大放厥词,其行为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触犯了法律,要承担法律责任,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因此也就有了第二幅漫画的情景.漫画中的行为属于依法维护正常网络秩序的正义行为.回答这道试题,可按照“观察漫画――分析行为――综合判断――按设问要求作答”的思路进行.

参:(1)“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法律意识淡漠的表现,在这种意识支配下,人的言行很容易触犯法律,最终受到法律惩罚.

(2)缺乏社会责任感,败坏社会风气;丧失诚信,破坏社会诚信建设;缺少正义感,损害社会公正.

重要提示:公民在互联网上活动,必须遵纪守法,讲公德,恪守道德规范,要文明上网,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是国家、社会对网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思想品德课教育的重要内容.此类试题会选择时事热点或公民关注的阶段性热门话题为材料,联系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内容设问.既可以是非选择题,也可能是选择题.解答时,考生需要在牢固树立法制意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思考,根据题目要求全面作答或判断.

如何答好网络行为类试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品德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行为导向类

例2(2014天津)我国多部门联合启动“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作为个人,在网络交往中,要()

A.随意约会网友

B.沉溺虚拟空间

C.浏览各类信息

D.遵守道德和法律

解题思路:随意约会网友,会给自己的安全带来隐患,A可排除;上网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沉溺虚拟的网络空间,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B可排除;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必须有选择地浏览,才能避免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伤害,C可排除.正确答案是D.

例3(2014浙江宁波)民之所望,政府施政所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4年“”前夕,两位网民在网上热议自己最期盼的话题.

小向日葵:附近的幼儿园都爆满了,我家孩子还没着落,怎么办?(2月18日8:45)

一米阳光:有了异地高考的政策,儿子不必回老家考了,真高兴!但愿政府能出台更多的好政策.(2月18日9:15)

(1)除了向媒体反映外,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表达民意?

(2)两位网民共同关注的是我国公民的哪项权利?从孩子成长的角度说说他们为什么会关注这项权利?

(3)结合材料,谈谈政府如何以实际行动回应网民的期盼?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知识点包括: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监督权的途径;受教育权及其作用;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公民表达民意的途径很多,选择教材上的相关知识回答第一问即可.分析材料中两位网民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所关心的是“幼儿入园”、“高考改革”这些与教育有关的事,而教育能在人才成长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回答第二问,顺着这一思路选择相关知识组织答案即可.回答第三问,先要弄清楚网民们的期盼是什么,再针对性回答解决这些问题的举措即可.

参:(1)向人大代表或各级人大常委会反映;向有关部门或反映.

(2)受教育权.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能唤起人的潜能;奠定个人走向未来的基础;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人一生的命运等.


(3)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办学设施;扩大办学规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

重要提示:网络参与是近年来我国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也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重要选材点.此外,市长、网络、电视问政等同属于这一类,需要我们广泛关注.回答此类试题,无论选择题或非选择题,都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采用合法的形式、通过合法的途径依法进行.回答此类题,关键在于链接教材,要尽量使用教材语言.

三、网络维权类

例4(2014江苏南京)张某在到伪劣商品后,给该网店打了“差评”(顾客的网上评价会影响网店的信誉),后在店主利诱下,张某将“差评”改成“好评”.对张某更改评价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A.网购需要求同存异,彼此宽容

B.张某是非不分,是纵容违法的表现

C.网店主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D.张某能够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解题思路:材料中的张某给出售检测冒伪劣产品的网店打“差评”是正确的,是积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表现.但张某在网店主利诱下将“差评”改成“好评”是缺乏是非观念、没维护公平正义的表现,会纵容商家的违法行为,误导其他消费者.正确答案是B.

例5(2014重庆)初中生小月是韩国人气组合EXO的超级粉丝.最近,她看到某购物网站有售EXO的签名唱片和纪念品.欣喜之余,她“秒杀”了多种纪念品和唱片.货到后,她发现唱片居然是盗版的,纪念品也与网站描述严重不符,郁闷至极的小月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1)请你谈谈该网站侵犯了他人的哪些合法权利?

(2)如果你是小月,你会怎么做?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智力成果权、依.回答第一问,需要找出材料中的侵权行为,再根据所学知识给出相应的答案,如:产品与描述完全不符――知情权;花正品的钱写了检测货――公平交易权等.回答第二问,不能有放弃维权的想法,需要回归教材,选择教材所提供的维权方式有针对性地回答.参:(1)该网站或卖家侵犯了他人的知情权(知悉真情权)、公平交易权、知识产权(智力成果权).

(2)与卖家或网站协商解决;请求调解;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诉;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等.

重要提示:网上购物日益盛行,维护网民购物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消费者维权的重要方面.因此,今后中考涉及此类内容的试题会越来越多,需要我们重视.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养成依的意识,无论是网上消费,还是在实体店都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了明确的认识和一定的实际经验,考生回答此类试题就容易了.

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勿产生知识点的遗漏.如本题,许多同学只注意到了小月所受到的伤害,忽略了“唱片是盗版的”,遗漏了“侵犯了他人知识产权”这一考点,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四、网络交流类

例6(2014安徽)今年初,我校童鞋(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网站论坛开展的“讲‘精彩故事’展‘魅力安徽’”帖子大赛.

(1)安徽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2)我也想早日成才,请你给我几点好的建议吧!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同学们对政府的做法纷纷点赞的原因.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知识点包括:共同富裕;怎样成才;关注民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等.回答第一问,需要正确认识“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重要意义,找出教材上对应的知识点.回答第二问,需要选准“提建议”的角度,即以中学生的身份思考,联系实际围绕“怎样成才”提建议.回答第三问,需要分析政府的哪些行为,认识其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选择教材上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参:(1)共同富裕.

(2)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思想道德、法律素质等.

(3)政府:以人为本,解决民生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等.

(4)略.围绕主题、不违反道德和法律即可.

重要提示:用节选的网页为材料设置试题,属于新的试题呈现方式,其核心是网页内容.万变不离其宗,解答需要紧扣网页内容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根据设问有条理地回答即可.不能被表面形式所误导,白白浪费宝贵的答题时间.

五、正确上网类

例7(2014山东潍坊)关注校园生活学会正确选择

“初中生是否可以携带智能手机进学校”一度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某校围绕这一话题开展了一次大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并分别列举了如下事实:

【问题探究】

(1)你支持上述哪个观点?请简述理由.(如果你对上述两个观点都不支持,请写出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出谋划策】

(2)享受科技成果,营造放心、安全的移动网络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请你从国家、学校、家庭、个人的角度分别提出一条预防学生沉溺于手机的建议.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关注中学生生活的辨析题,焦点是“中学生该不该使用智能手机”,而智能手机的优势是上网.观点一主要列举了智能手机上网的优势,观点二则主要列举了学生用手机上网带来的问题,两种观点各有正确的方面.回答第一问,我们不论选择哪种观点,都需要找出教材中支持这一观点的知识.回答第二问,我们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需要调动生活经验积累,根据自己的认识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还一定要找准提建议的角度,符合各自的身份特点,还要注意可操作性.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失分.

参:(1)支持观点一的理由可能有:初中生已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抵制不良诱惑能力,只要能够理智对待,就能把危害降到最低;有利于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家长放心;便于上网查询资料,辅助提高学习成绩;有利于通过网络便捷地行使公民权利,提高公民参与意识;遇到紧急情况便于及时拨打求救;等等.

支持观点二的理由可能有:初中生自控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往往难以抵制手机中的不良诱惑;长时间玩手机或沉迷于网络会影响身心健康;上课玩手机会扰乱教学秩序,影响学习,不遵守网络道德、法律要求的言行,可能会导致违法犯罪;迷恋网上交友会淡漠同学友情,甚至会因泄露而威胁到人身财产安全;等等.

(2)①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专门的指导意见,规范青少年使用手机行为,加强监管,严厉制裁针对青少年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鼓励建设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有益网站、开发益智游戏等.

②学校: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开设专门课程,指导学生正确利用手机;开展健康的文体及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配置班级手机袋,供上课时段存放手机等.

③家长:跟孩子建立足够的信任,建立沟通渠道;拒绝给孩子购写高端智能手机;经常关注孩子手机使用情况;与孩子签订手机使用协议;知道并经常参加孩子感兴趣的活动等.

④个人:提高自制能力,加强自我监督和控制;学会分辨是非善恶,抵制不良诱惑;培养有益的爱好和兴趣,用高雅的生活情趣陶冶情操;多参加学校文体活动,转移注意力等.

重要提示:智能手机让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也让许多痴迷手机、痴迷网络的同学“很受伤”,需要我们正确对待.考生只有学会恰当地使用手机、网络,使其成为我们学习的助手和健康成长的工具,并形成正确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回答此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