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

点赞:30190 浏览:1425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评价都显得与众学科截然不同,而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

关 键 词 :新课标;美术;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313-01

中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体素质怎么写作: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过程.

在一段时间的美术教学中,深切感受到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教学环节值得重视和改进.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有以下看法:

1.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性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即: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组成.我们知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惟一的角色.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我想,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教师一味的在讲台上讲,虽然自己讲的津津有味,但没有学生的大量参与,课堂气氛肯定是很沉闷的,很多学生都会睡着的.特别是美术鉴赏课,理论性太强,如果都把这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生硬的讲授给学生,他们肯定听起来头痛的.例如,在《图像与眼睛》这一课中,讲到什么是意象美术时,先让学生看一段世界著名的以沙为材料,以投影仪为媒介的手绘艺术表演,来引导学生思考辨别意象美术作品,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刨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动机,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所有新措施的实施和体验部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想像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毕加索所创造的令世界震惊的立体主义就是将人物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同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可以说,没有想像力就没有艺术.美术教育是激发创造性和获取创造性表现能力的手段之一.众所周知,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创新.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淄在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会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美术课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

一直以来,美术不参加高考.也不参加会考,没什么用,学不学都无所谓的想法已在学生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怎样让学生的这种观念转变过来,是一个相当严峻的任务.因为这种观念不得以改变,得以纠正,学生就不可能学好美术,就不可能提高鉴赏能力.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到,美术这门学科早就被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强国,列为了7门必修课程之一了,在新中国恢复高考体制改革时,之所以没有把美术列为高考科目,不是因为美术不重要,而是由于当时的国家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还不具备能力来制定美术高考的方式,以至延续到现在.其次,结合现实生活,如城市建设、广告、装潢设计等方面,让学生明白,当今社会美术发展的趋势和作用,社会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高,就需要美术发挥作用.再次,进入新教程改革后,对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许多,实行学分制,要求高中生必须修满美术课的学分,并且,现在很多省份,如山东、广东、海南都已把美术列为2007年的高考科目了,这种改革势必会全国铺开,让他们重视起来.我们大家都很清楚,学生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激励和督促的,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现有的高考科目中有一科不高考了,我深信学生的重视程度要大打折扣,毕竟学生的认识程度还不是很高,还不能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这也需要教师对学生观念的引导.

3.尝试多领略知识融汇贯通,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美术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等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淡化学科本位意识.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多领域知识的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例如在美术鉴赏模块的"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中,并不是像以往一样挑选出几幅名家名作然后逐一讲解它们的绘画技法、独特涵义等,而是通过音乐(如高山流水)、诗词(如望庐山瀑布)这些学生熟悉的知识来感悟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意境,在有了一定初步了解后,我提出让学生分小组来尝试体现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话音未落很多同学就开始准备拿纸笔作画了,但我却提出了令很多同学倍感惊讶的要求,就是必须用美术以外的方式来体现,明明是美术课却不用美术的表现形式来体现,学生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我提醒他们,就像我们之前欣赏的音乐、诗词等就属于非美术的范畴啊,就像语文课中所学的修辞方法——通感一样,不同的领域里有一些东西却是相通的.同学们似有所悟,七嘴八舌地讨论后,第一小组派了一位会吹奏笛子的同学为大家吹奏了一曲悠扬的笛子曲目,演者听者皆十分陶醉.另一个小组则选派同学为大家神情并貌地吟诵诗辞歌赋.第三小组居然派出了体育课代表为同学用打了一套刚柔并济的太极拳,不禁博来阵阵喝彩.第四小组派了两位同学拿出棋盘在讲台上对翌下起象棋来,刚开始其他同学还有些困惑,但很快就有同学顿悟出此乃国画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来,雷鸣般的掌声也豁然响起.这样的体验让学生更好地领略了中国山水画的内涵,而学生们新奇的构思也开拓了我的思维.许多教师都在抱怨现在的学生太没有创造力了,其实并不是学生没有创造力,而是我们以往的课堂中给学生创造的激发创造力的机会太少了.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