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的人文实践

点赞:22812 浏览:1062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正确的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语文教育的人文实践要以人文主义的教学方法为基础.作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所谓“人文主义的方法”,就是感觉和体验,这种“感觉”指的是人的情绪情感.作者从感觉(情绪情感)和学习的主要元素――记忆,两者之间的关系角度入手,探讨和详细说明语文教育的人文实践中的教学方法.语文教育的人文实践体现在:语文教育是一种人生教育,它应该和学生包括教师整个的人生联系起来.具体怎样实践,作者就《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谈谈教学要点,并分析和总结“人生教育”的教学过程.

关 键 词 : 语文教育 人生教育 人文实践

一、实践先要确立正确的方法

同一件事,用不同的方法去做,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两个结果.语文教育的人文实践不仅是在教学中尤其是在教材中挖掘和传授人文思想和内涵,而且要运用“人文主义的方法”实现这个目标.因为方式和结果是统一在一起的,正确的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笔者认为所谓“人文主义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最主要的就是感觉和体验,这种“感觉”指向的是人的情绪情感.因为人文主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人”,是人的鲜活的生命、人生和生活,而生命的本质特征是片段的而不是过程的,是灵感的而不是抽象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所以只有用感觉的方式才是从生命到生命的,只有用情绪情感而不是逻辑推理的方式,才能把握住“人”这个核心.这里所说的感觉不是认识论上的“感觉”,不是所说的“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个过程的感性阶段,而是对生命体验的整体把握,这里说的“感觉”不排斥理性的思考,但理性思考的目的是回归“感觉”,回归到对生命体验的把握.理想、善良、正直等这些人文主义的光芒,不是逻辑推理出来的,而是依托感觉和体验带给你情绪情感上的触动甚至震撼,才内化为品格,才是你“学得”的.既然语文教育的人文实践要先从正确的方法上入手才能取得成效,我先从“人文主义的方法”――感觉(情绪情感)和学习的主要元素――记忆之间的关系探讨和详细说明语文教育的人文实践中的教学方法.

教育和学习必然与记忆有着紧密的关系,有时,记忆的结果决定着学习的成效.

记忆有三种方法:一是机械重复记忆;二是理性分析记忆,即弄清楚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记忆的效果;三是情绪情感记忆.比如记忆acrobat(杂技演员)这个单词,可以机械重复记诵,也可以“关系记忆”:acrobatics是杂技的,acrobatics是杂技,三个词同时记忆,效果俱佳.因为弄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关系”在头脑中要比单纯的重复,印象更深.如果在记忆acrobat时想到杂技演员是在用生命表演,就会让你在心中生出一份“怜悯”,这种情绪情感会让记忆效果更佳.

学习必然和记忆紧紧连在一起,如果学过之后,头脑中毫无记忆,虽然学习发生了,但是又消失了,所以记忆必然用到以上三种方法.

比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段内容,如果只是无心地读过去,头脑中无记忆(这里的记忆不是指把整段话记住,而是确确实实学到了东西)就相当于没学.所以多数老师会对这段话进行讲解和分析,比如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等,这无意之中成就了“关系记忆”(所以,许多人批评的那种对文本进行分析乃至肢解的做法,并非一无是处,因为理性的分析毕竟加深了印象,而只有存在印象,学习才算成功,虽然这种印象在学生日后未必用得到).

语文教育的人文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但是,我强调的是情绪情感记忆.在学习这段话的时候,如果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这是最佳记忆,也是最有效最成功的学习,因为只有发生心理上乃至心灵上的震颤,只有全身心地“理解”了一个事物的时候,这些内容才会内化为学生身心上的一部分,日后遇到合适的情境就会立即激活以前所学过的知识.

这涉及一个哲学命题,就是西方哲学思维上的二分法(把理性分析凌驾于所有之上,把理性与感性割裂,从而导致身与心的异化)已经过时,一些哲学家已经指出了它的弊端,提出了“身体哲学”“实践哲学”等,情绪情感记忆方法正是这些哲学命题的体现,它更符合学习和教育的规律.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呢?我想可以这样上课:不要冷冰冰地分析,而是告诉学生,你看鲁迅是多么怀念他的童年他的百草园啊,时隔这么久,他还记得那么多的动植物,记得那么清楚,红的桑葚、碧绿的菜畦,上窜的叫天子等连蟋蟀的聒噪在他眼里都是在弹琴,百草园是那么的生动有趣,作者是那么的热爱它,我们从作者的笔触难道感受不出那份热爱和怀念吗?

还可以这样上课:播放周杰伦的《稻香》,感受轻快的音乐,感受歌词中出现的童年画面,“童年的纸飞机现在终于飞回到我手里所谓那快乐赤脚在田里追蜻蜓追到累了偷摘水果被蜜蜂给叮到怕了谁在偷笑呢我靠着稻草人吹着风唱着歌睡着了等”我们在鲁迅的文字里能不能感受到同样的童真和快乐呢?表现在哪里呢?你看那碧绿的菜畦,弹琴的蟋蟀,臃肿的何首乌,多么有趣.作者小时候连拔何首乌时的心情一定也像周杰伦歌词中“追蜻蜓追累了,偷摘水果被蜜蜂叮到怕了”一样的轻快欢乐.

还可以这样上课:深情并茂地朗读,在朗读中沉浸其中.

以上所有上课方式都是为了情绪情感记忆.

文本教学不排斥分析,但分析必须指向“品质”关 键 词 (这些关于做人品质的词汇是人文主义教育目标的直接体现)或更深的情感体验.

对文本的理性分析永远代替不了情感记忆对做人品质的塑造,但是好的分析和情感体验是不矛盾的,正如科学和人文是不矛盾的,它可以深化一种情感,什么是好的分析?“好的分析”不是为理性而理性,为思考而思考,为分析而分析,而是指向“品质”或带入更深的情感境界.

二、语文教育是一种人生教育

奠定了方法这个基础后,接下来具体谈谈语文教育的人文实践.

语文教育的人文实践体现在:语文教育是一场人生教育.

语文教育是什么?字词、技法、主题分析?这些不是不重要,只是太次要了,语文教育教学不应该这么狭隘,它应该和学生包括教师的整个人生联系起来.语文教育是一场人生教育,语文书是学生的人生参考书,语文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奠基人.语文教育是“关照教育”:阅读别人的故事,照亮自己的人生.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体现这一理念呢?我就《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谈谈其中的教学要点.

(一)重视导语的力量

导语这一部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其实就是教育家奥苏威尔所说的“先行组织者”.语文教学中的导语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篇课文所涉及的主题,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文章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整体感知这一环节.

当然,优秀的导语一般要能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本课的导语可以这样写:“同学们,你们刚刚升入初中不久,那么你们在小学的时候有没有懒床的毛病,会不会害怕迟到?你有没有独自去过一个陌生的地方?比如银行、医院.检测如父母要去很远的地方,要留你一个人在家,你会不会感到害怕?你会不会照顾你的弟弟妹妹呢?”

把这几个问题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总结:你们还是个孩子,本文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孩子,她与你有着相似的经历,相似的心理,但是最后,她不再害怕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生活,走进她的心里,看她是怎么做的,是怎么长大的.

(二)围绕一个主要矛盾展开教学(教学主体)

文本教学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一定要围绕一个主要矛盾展开教学,这个矛盾可以是一个关 键 词 ,也可以是一个“结构”.比如本课,我选取的关 键 词 是“害怕”,设计的“结构”是“从害怕到不怕”.这些关 键 词 和结构体现了人文主义内涵.


这个矛盾也不能是“不疼不痒”的,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情感,要和人生、生活当中的情感和做人的品质联系起来,因为语文教育就是人生教育就是“关照教育”.

本课就矛盾展开教学.

首先抛出一个问题――英子的害怕表现在哪些地方,或者说她都害怕什么?

①在毕业典礼上,她想,如果爸爸不在台下,她就发慌不敢说话.

②一年级时,由于懒床,时间很晚了,她害怕迟到而不敢去上学.

③有一次,爸爸让她去银行寄钱,她不敢去.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但是我觉得有一件事是应该最让一个小孩儿害怕的,那就是英子的爸爸去世了,不在了,她害怕了吗?

――没有

――你们从哪看出来的?

――略

――当一个人不再害怕并且敢于担当,他就真正长大了.那么英子是怎么长大的呢?正是克服了那一次次害怕的心理,英子才真的长大了.即使父亲离开了她,她也不再害怕了.那么,英子面对最初让她害怕的那些东西,她是怎么一一克服的呢?

①妈妈在她胸前戴了一颗夹竹桃花,看到了她就仿佛看见了爸爸.(智慧)

②在爸爸的严厉管教下和慈爱的呵护下,她改掉了那些坏毛病.(教导)

③爸爸鼓励她说:“等”(勇敢)

我认为这句话对她的成长最重要,这句话在文中也出现了两次.是啊,同学们,凡是让你害怕的事硬着头皮闯,就闯过去了.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智慧,需要别人的扶持,但是最后还是需要你独自去面对.即使你是一个人时,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在身边,也能勇敢地走下去时,你就真的长大了.

(三)突出“品质”关 键 词

语文是和人生、生活紧紧连在一起的.好的教材和文本一定是写人生的,写做人品质的,好的教学也是一定会突出这些“品质”关 键 词 的.诚然,“性格决定命运”,但性格往往难以改变,更不可教化,而一个人的思想和品质却可以通过教育建立和塑造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命运,幸运的是它们不像性格那样是不可控制的.通过对思想和品质的塑造和建立,从而使一个人获得完满的人生,这正是教育的伟大之处,更是语文教育的光荣使命和应有之义.如本课的教学可以突出“智慧”“勇敢”“担当”这些品质(在第二部分).对英子成长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品质”关 键 词 就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矛盾”,即教学“关 键 词 ”,两者往往是重合的.

(四)多维阅读

一个文本虽然往往只讲一个故事,只有一个很鲜明的主题,但读者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却是丰富多彩的,这就给多角度多层次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

比如本课的作者是台湾人,文中描写到了一些台湾人的教育教学情景:小学毕业要开毕业典礼,而且要唱歌欢送毕业生,校长会在典礼上语重心长地嘱咐他们.英子迟到后上课那一节,老师让他们把手放在背后,静默,然后老师提醒他们出门前有没有向父母礼貌地说再见等.

这些场景,大陆学校有吗?由此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的思考.

导语、“矛盾”、“品质”和多维阅读包括小结(小结的书写要点在下文有分析和案例)都体现了语文教育教学的本质,那就是以文本为媒介观照人生、思考人生、优化人生和拓展人生.

从这篇课文和以上的分析看,语文教育是人生教育,体现在教学中,有以下环节:导语――抓取和解决矛盾――小结.其中矛盾的解决有两种方式:思考分析(提问、比较、讨论等)和情感体验.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抓取的关 键 词 是童真和童趣,这类关 键 词 (静态的矛盾)需要更多的体验而不是分析.而《爸爸的花儿落了》抓取的矛盾是“从害怕到不怕”,这种过程类的矛盾的解决需要更多的思考分析,当然在分析中也需要情绪情感体验的参与,它的重要性在前文已说明.

矛盾如何抓取呢?矛盾往往是一些关 键 词 ,这些关 键 词 可以是文章的主题,可以是有关品质的词汇,但实际上更体现了教师个人阅读体验色彩的词汇.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人读出的是“批判”(对封建教育),而我读出的关 键 词 是”纯真”(因为我本人喜欢“纯真”).所以语文教学和话题作文的写作一样,众多教学虽然都在一个框架内,但绝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这正符合人生教育的真谛,因为人生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教师是主导作用,而每个学生的阅读体验也是不一样的,正是在三者(教师、文本、学生)丰富多彩的阅读碰撞中使人生教育得以实现.

导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情绪情感的重要性已在前文说明),而且导语往往已经点出或切入了本课教学的关 键 词 .

小结是对本课教学的收尾,也不能脱离对人生意义的观照,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小结可以这样写:读完本文,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童年的美丽和美好,而随着人渐渐长大,我们是不是已经失去了那种美丽呢?你看文章结尾,鲁迅写道:“我给他的画怕早已不在了等绅士的地位了.”但鲁迅写这篇文章是带着一个孩子的口吻来写的,大家看出来没有?(思考分析略)他好像完全沉浸在他的童年中,语言是一个人的精神分泌,你说什么样的语言,最能透露真正的你来,从鲁迅的语言中我们发现他不仅怀念着童真,他本人也有着一颗单纯的心,这需要我们从本文的语言中细细体会.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中永远在心中存着这份纯真和美好.

在这三个环节中,抓取和解决矛盾是主体,而其他两个环节也都渗透着教学关 键 词 .所以教学关 键 词 统摄着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体现了你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人生意义的感悟,体现了语文教师个人的涵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