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真的探寻与复位

点赞:5124 浏览:188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当前,中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偏离了其本真.探寻中国教育本真的复位,应当把生命教育当作一种教育理念.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以科学的指导思想作为生命教育的灵魂;二是把“以人为本”作为生命教育的主题;三是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生命教育的关键.

关 键 词 :教育;本真;撂寻;复位;生命教育

印度哲学家泰戈尔说:“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即为生命而教育”,然而,当前中国却屡屡发生青少年无视生命存在、践踏生命尊严、贬低生命价值甚至残酷戕害生命的现象,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教育的悲哀,当前的中国教育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其本真.如何让中国教育的本真得以复位,已经引起了学界乃至全社会的深切关注与理性反思.

一、教育本真的探寻

在以往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教育家”曾提出对教育的理解,但是他们对“什么是教育”的回答往往是对“教育”的一种定义,或者是通过事实本体结构的描述来实现.德国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在其名著《什么是教育》中详尽、深入地探讨了教育的本真意义.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要解释“什么是教育”就需要深入到价值层面对其意义进行阐发即要对其“教育性”做出说明.雅斯贝尔斯认为,对教育的正确理解首先是把握教育的本质.“真正的教育应先获得自身的本质”,而“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那么,什么是“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呢?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对于个人而言,比如真实、独立自主、责任和自由”才具有“终极”和“绝对”的意义,如果缺少对“终极”和“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雅斯贝尔斯敏锐而睿智地提出:“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天性等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由雅斯贝尔斯对教育本质的描述可以看出,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是非物欲诱惑下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不能独立,教育要依赖于精神世界,要怎么写作于精神生活的传承,是一种人与人精神相契合的活动;教育之本真的核心思想即“以对人的灵魂陶冶为核心”.

教育本真的探寻与复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命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本真的理论,切合印度大诗人、哲学家泰戈尔的名言:“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即为生命而教育”,也正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认为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行为,关注人的生命才是教育的本质.”因此,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何以为生”只是教育的初级目的,“为何而生”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二、偏离本真的教育现状

我国现在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偏离了其本真,仍然在以雅斯贝尔斯所不满意的方式进行着.

在工具理性与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当代教育忽视了教育过程中“人”的活动和“人”的感受,使得教育脱离了生命的本源.工具性教育不仅把教育当作社会的工具,还理所当然地把人培养成工具.因为只有人成为工具了,才能发挥教育迎合“时尚”的外在工具价值.工具性教育为把人培养成为政治、经济需要的工具,往往以社会的需求来压抑个性的发展,片面强调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而不言及个体的个性化过程,把个人培养成没有个性的社会需要的螺丝钉.教育被当作一种产业来经营,为了有效培养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标准化人才,教育把受教育者投入到教育的工业流程,把人制造成标准化教育商品,一切按照事先计划好的统一程序、目标和过程来控制.在这个工业流程中,教师和学生只是其机械地执行人员和被加工的产品,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学生被当作技术的工具来培养,不问怎样使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只问应当教给他们什么技术,这样的教育只能使被教育者成为只关心生产物质财富的光滑耐用的齿轮牙.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最重要动机和目的当然是学一套谋生的技能,所以,当我们问一个大学生为什么要念大学时,我们很难想象他的答案会是“追求人生的道理”,他最多只会说,为了追求知识,但是如果你再问他所追求的知识是做什么用的时,他只能告诉你是为了将来谋生用的.学生掌握了“何以为生”的知识与本领,却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这可以说是教育的最大悲哀与堕落.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就严厉批判了对教育本质的误解,他指出:“本来学生的学习的目的是求取最佳发展;现在却变成了虚荣心,只是为了求得他人的看重和考试的成绩;本来是渐渐进入富有内涵的整体,现在变成了仅仅是学习一些可能有用的事物而已.本来是理想的陶冶,现在却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学一些很快就被遗忘的知识.”

偏离本真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一批批没有热血、没有理想、没有爱与恨的机件或只会说话的人力,只能导致学生对生命存在及价值无知与漠视,让学生精神性萎缩、人文性丧失,沉于物欲,不会欣赏音乐,不想阅读经典,精神世界一片荒芜,有知识却无文化,有技能却无素质,没有了对生命价值的认知,没有了生存的信念,而投有了对生死的认知,则没有了存在的尊严.当青少年淡漠了对生命的敬意和珍惜,把生命也当作物品之后,他们就会随手丢弃生命.对自己生命不珍惜,对他人生命也没有了感觉.他们在人生过程中只在意生活的感觉,而体验不到生命存在的性质和意义,轻贱生命,用放弃生命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于是,我们看到了“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青少年群体暴力事件、犯罪事件、吸毒乱交事件,乃至事件,频繁地见诸电视广播. 三、生命教育的指归:让教育本真复位

如果说,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Donald Walters)提出生命教育的理念是基于当时西方’国家毒品泛滥成灾、暴力现象频繁、性关系紊乱等现状,那么,当前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兴起,其中最深刻的历史背景则在于当代中国教育的本真偏离后引发的各类问题.针对目前青少年、他杀、吸毒等事件层出不穷,有识之士提出生命教育,期待通过生命教育使受教育者能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了“学会生存生活”,“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可见,生命教育已上升为中国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要贯彻这一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帮助青少年摆脱生命的困顿与困境,应当把生命教育上升为一种教育理念,通过生命教育找回教育本真,指导整个国民教育,使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复位到原点——使受教育者获得更好地展现生命状态的手段和能力,而不是仅仅为了生存或者获得财富.按照这种以提升生命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我国现行教育应该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科学的指导思想作为生命教育的灵魂

生命教育要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宗旨.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仅仅有科学的知识教育会让我们的学生没有了生命的品质,没有了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感,也许能“成才”,却难以“成人”,必将产生严重的问题.要认识到科学性的知识教育要与人文性的、价值性的、德育的人文之生命教育携手并进,如鸟之有双翼、车之有双轮,让我们的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无论自己的专业是什么,在学校中教什么科目、都应该把生命教育当作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都要有生命教育的意识,在教学工作中都应该贯之以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生命教育要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宗旨,同时要求学生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考虑自身的发展,从整体的视野来审视个体的作用,从全局的角度来考察局部的利益.

生命教育要以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和谐全人为落脚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二者相互促进、逐步提高,统一予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与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生命教育以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和谐全人为落脚点,就要求教育学生能科学对待人生环境,自觉促进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和谐,促进个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有了以上四种关系的和谐就有了人的生命之和谐.

(二)把“以人为本”作为生命教育的主题

把“以人为本”作为生命教育的主题,一是尊重人的本身,既要对自我尊重,也要对他人尊重,既要对人的生命尊重,也要对人的利益、权利尊重,既要对人的个性尊重,也要对人的自由尊重;二是确认人的地位.确认人在社会和人的世界中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弘扬人的主体性,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三是肯定人的价值,创造价值是人的生存及其活动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是以人为本思想所追寻的目标,肯定和重视人的价值的存在,并为人的更大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四是重视人的发展,历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将最终归结为人的发展的需要,要一切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根本.

把“以人为本”作为生命教育的主题,要教育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价值、提高生命质量,要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既要教育学生珍惜有限的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生命的光彩和意义,又要教育他们不要消极.对待生命,引导他们理性地把握生命的有限性.

(三)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生命教育的关键

取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对象,生命教育的独有特征就在于它是永恒的而又是常新的;既是前人关于生命智慧的结晶,是理论形态的东西,又是实际中的主题.所以,正如罗素所言:“教育的目的,不应被动地注意死亡的事实,而应注意一种活动,以我们努力所要创造生命的世界为方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切合生命教育的常变常新特征.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生命教育的关键,必须做到“三个正确把握”,即正确把握理论、正确把握实际、正确把握结合.


1 正确把握理论.(1)正确把握关于人类生命的理论.人类生命可以分为二维四重性,二维即第一维实体性生命(或称自然性生理生命)和第二维关系性生命(或称人文生命),关系性生命的内涵由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或称三重性)组成:一是血缘性亲缘生命,二是人际性社会生命,三是超越性精神生命.关系性生命的三重性与实体性生命构成人类生命的四重性,即人类生命的“二维四重性”.要引导学生从人之生命二维四重性原理寻求人生意义和价值,从两个幅度四个层面立体并深入展开好好活努力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开拓生命,获得成功、幸福与快乐,并在面对人生终点时,能够实现生命的永恒与不朽.(2)明确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理论依据,既能从西方的生命哲学思想中,也能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哲学思想中,从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价值观中探寻生命教育的理论渊源.同时,要知道生命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研究探讨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 正确把握实际.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座谈等科研方法,既要把握学生的生命意识实际,也要把握其他群体的生命意识实际;既要把握人类珍惜生命的实际,也要把握人类践踏生命的实际;把握学生生命教育的各个组成内容的实际,如以死亡教育为基础的信仰实际、主体性的道德观实际、人生价值实现途径的事业观实际、立足生命恋爱的情爱实际以及幸福观实际等.

3 正确把握结合.只有把生命教育的理论融入实际之中,才能对实际问题真正起到指导作用,扫清迷障,澄清难题,变为人生的一种智慧,找回教育的本真;同时,又能把关于生命的实际感悟上升为一种理性自觉.正确把握结合,即在正确把握理论和实际的前提下,敢于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善于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运用理论去分析实际,认识实际,从而解决生命教育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敢于结合,就是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大胆研究、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善于结合,就是在结合的过程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认识,获得新成果.

在教育偏离其本真后,原本充满智慧与快乐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沉重的负担,校园成为许多学生倍感压力的地方,而不再是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教育为何?教育何为?要解决中国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必须用生命教育的理念,让教育的本真复位,引导广大学生构建起对生命价值与生活意义的正确认识,培养起学生对自己、对他人乃至对一切生命体的责任感,从而从“单面人”、“应试工具”转变为“身心灵”健康的“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