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育改革

点赞:19812 浏览:926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随着全民素质不断提升,当今社会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当今高校师范生教育存在师范生文化缺乏、教学质量下降、技能训练缺乏动力、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革师范生教育,塑造师范生文化、提升教学质量、构建师范生水平评价标准与测评方法、促进先进教育理念与技术学习.

[关 键 词 ]师范生;评价标准;测评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0-0049-02

[作者简介]王崇明(1981―),四川雅安人,硕士,重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

随着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对师范生的培养却停滞在以前的模式,甚至有部分高校,因扩招影响,师范生的培养质量还有所下降.因此,改革高校师范生教育以适应社会要求迫在眉睫.本文梳理当今高校师范生教育的一般模式,分析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师范生教育模式现状

高校师范生教育内容一般有教育学相关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以及师范生技能训练三方面.教育学相关知识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等从事教师职业必须掌握的知识,这类知识在教师工作中主要指向“育人”方面;专业知识指师范生成为教师后,专门教授的某一学科专业知识,例如高中地理,这类知识在教师工作中主要指向“教书”方面;师范生技能指教书育人过程中使用的关键技能,譬如粉笔字、语言能力、多媒体运用等,这类技能主要指向“工具”.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以上三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育人”类知识完备,可帮助教师迅速判断学情,与学生深入交流,促进教学;专业功底深厚,能深入浅出地传授专业知识,并易得到学生认可,从而促进师生良好互动,有利于“育人”工作的开展;而“工具”运用得当,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广泛应用,能极大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多年以来高校一般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师范生教育.

(一)课程教学

系统的课程教学是师范生教育的主要方式.课程教学对师范生教育各方面都有所涉及,特别是专业知识的教育更是全面依赖课程教学.高校一般通过设置由浅到深、由基础到专业的一系列课程教授师范生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并设置考试或考查检查其学习情况.对于考试或考查不合格的学生,责令其重修.另外许多高校也设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必修课程,设置“教育科研方法”、“班级管理”、“高考试题研究”等通识课程进行教育学相关知识教育.有的高校还设立“三笔字”“普通话”“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指导师范生技能训练.

师范生教育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师范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考试体系

高校通过与、教师资格证挂钩等方式,要求学生必须通过“三笔字”考试、普通话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以此促进学生在校期间对师范生技能的训练.

(三)第二课堂

高校普遍都定期举办演讲、辩论、征文比赛,以及各层级的师范生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练习师范生技能.通过各类竞赛活动,例如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高等数学竞赛促进师范生专业学习.部分高校还会定期邀请中小学专家或教师给师范生做讲座,让学生能够得到一线教师的经验,合理调整自己努力的方向.

(四)实践环节

高校通过带领师范生到中小学听课、讲课、实习等方式进行教育研习和教育实习,让师范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用在校园中习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指导教学实践,并反过来以教学实践检验理论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深入掌握.通过实习,师范生可查缺补漏,回到校园继续深入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经过多年不断探索与改进,为教育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师范生教育却显现出诸多问题.

(一)师范生文化缺乏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弥漫着一切向“钱”看的思想,高校校园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许多师范生在此环境下没有树立做一名优秀教师、为教育奉献终身的理想,只是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别无选择的就业方式.因此许多师范生没有形成“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为荣”的思想,也就没有用心于教师教育的相关课程学习以及技能训练.这样的校园文化很难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师范生.

(二)教学质量下降

近十多年来,高校师范生大量扩招,教学质量普遍下滑.课程学习是师范生培养的主要方式.但随着学生人数增加,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师生比严重失衡,课堂教学质量不断下滑,教育实习流于形式.有的学校为了让学生能顺利毕业,不断降低课程学习及考核要求.师范生整体理论知识水平下降,难以胜任高中教学任务.

(三)技能训练缺乏动力

高校对师范生的教育主要围绕课程展开,而师范生技能训练却需要师范生在课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交通日益便捷、娱乐方式增多,很多师范生选择快餐式的娱乐方式,无心于师范生技能训练.部分上进的师范生,因不明确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具体要求,缺乏对自身师范生水平的定位,渐渐失去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四)课程设置不合理

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不断更新,高校设置的传统课程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结合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设置课程,使师范生能得到相关训练.

三、改进建议

为适应社会对师范生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应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努力打造师范生校园文化,牢固师范生奉献教育的思想,加强师范生培养的质量监督,并尝试建立详细的师范生水平评价标准,推进师范生水平综合测试,开设介绍先进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的相关课程.

(一)塑造师范生文化 师范院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塑造师范生文化.在校园中设置教育家的塑像及介绍,引领师范生热爱教育事业;利用各种宣传方式,介绍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工具;在辩论赛、演讲赛、征文活动中,设置与教育相关的主题;打造师范生技能训练相关社团,开放供其活动的特定场所等通过以上方式塑造良好的师范生文化,春风化雨地促进师范生树立成为一名优秀教育者的理想.

(二)提升教学质量

师范院校管理层应意识到,加强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师范生教育主要依赖课堂教学进行理论传授,若教学质量差,师范生的理论水平和知识深度与广度将大打折扣.因此师范院校必须严把课堂质量关,不能为提高学生毕业率而降低教学要求.学校可实行“教考分离”方式,如此考试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并折射出课堂教学质量.对于教学质量差的教师学校应责令其整改;对于学习糟糕且无法提高的学生,实行淘汰制,以免该类师范生成为教师后误人子弟.另外学校还应系统地为新生介绍师范生培养体系、担任每门课程的专业课教师应在授课前介绍该课程的目标与意义,使学生明确发展方向,促进其自发学习.

(三)构建师范生水平评价标准与测评方法

目前师范生教育水平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师范生在学习与练习时不知自己处于何种水平,更不了解距离成为一名教师还有多大差距,目标模糊,也就缺乏前进的动力.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师范生水平评价标准及测评方法,对于师范生了解自身情况,明确目标,寻找差距,促进师范技能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师范院校通过建立标准,定期对师范生进行测评,掌握师范生整体水平,为制定下一步培养措施提供参考,并且根据测评结果还可为学生提出针对性的学习建议.

(四)促进先进教育理念与技术学习

为应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丰富现代教育技术课的种类,增加其课时量.定期邀请专家和一线教师介绍最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训练课堂教学技能时运用“微课堂”“翻转课堂”等最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教育理念与技术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进步,社会对教师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师范院校务必明晰形势,改革方法,建立更加科学细致的师范生教育标准及途径,整合学校力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后备教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