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的限制性原理

点赞:3988 浏览:132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们需要正面地提出问题

2001年1月23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发表题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以下简称NCLB)的教育改革法案.但历经十年之后,无论还是在野党,都直呼其“已经失败”.

《校长》杂志于《教改在美国》(见本刊2012年9期)一文中,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现代化最为完整的国家,它所经历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各个国家的前车之鉴,也许这正是我们需要弄明白的——为什么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家,也必须面对一系列的、似乎是永无止境的失败?”

我们也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中国这个世界上文化最悠久的国家,从古至今重视教育,孔子提倡和示范的“有教无类”、“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和而不同”,成为全世界的学校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可是,在近百年之中,为什么会出现1958年教育革命的失败?为什么继而又出现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学校教育完全崩溃?为什么直至21世纪初,十年新课程改革一再引起争议?

这样提问题,要求我们回答“为什么”,大多数是消极分析,容易导致悲观情绪的蔓延,我们却需要积极研讨.

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中国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教育改革之中,动员了如此众多的专家学者、校长教师,涉及上亿的学生,投入教育改革,进行了为期十年的教育探索,开始之时,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认同教育改革的“理念”,那么,其改革的过程与结果,有什么积极经验和历史成就呢?

整体地看,美国的基础教育明显的优点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兴趣、尊重选择、合作探究、自由发展”;而中国的基础教育,其明显的优点是:努力为学生“打好基础”,“精讲多练、严格要求、考试检查、公平竞争”.美国的基础教育,创新精神较好,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中国的基础教育,基础知识较好,但学生创新精神不佳.

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都做了合理的针对性政策.美国针对“自由放任”造成考试成绩不佳,在教育改革中,强化“学科教学”和“知识考试”;中国针对“应试教育”的种种严重弊端,在教育改革中,淡化“知识教学”和“教师传授”,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美国和中国这次教育的“十年改革”,共同点是:“自上而下”,“行政推动”,而且,改革理念,动人心弦.美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中国的课程改革提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难道可以非议吗?

我们需要认识限制性原理

但我们在梳理美国和中国在这最近的“十年教育改革”中,应该提炼认识到教育改革的三个“限制性原理”,即指出哪些是“不可能的”,并从而启发我们认识哪些是“可能的”.

美国十年NCLB教育改革,有两大“改革亮点”:其一是,确定国家课程标准,从幼儿园到12年级,包括全部基础教育阶段,试图通过“标准、考试、问责、奖励”,提升教师水平,强化“学科教学”.其二是,由州政府组织考试,考试科目是“阅读与数学”,这是两门最基础的学科.学生每年阅读与数学考试成绩的进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州政府、学校、教师的利益.实行“一标适全,严厉惩罚”.美国各州创造出多种考试方法,强化“知识考试”.

中国十年新课程改革的两大“理念亮点”:其一是,用“三维目标”作为所有学科的“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同时,要求教师上每一节课“都要落实三维目标”,淡化“知识教学”.其二是,大力要求学校教育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出“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是主体”,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教师传授”,重视让“学生探究”.


为什么美国和中国的教育改革都以“失败”而告终呢? 很明显,它们都违反了三个“限制性原理”:

教育改革的第一个限制性原理即:自上而下行政地建构一种最好的教育体系,使得所有学生都不会掉队,不可能.

教育改革的第二个限制性原理是:自上而下行政地推行一种课程理念和方法,使得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不可能.

“自上而下”、“行政推动”的教育改革,不可能成功;那么,“自下而上”的“草根模式”、“山寨推动”,难道也“不可能”成功吗?这十年,有些学校的“草根山寨”式改革,就是试图实现“第三种教育改革”. 这有积极意义,但很快一些教育行政的官员就试图将这“一种”教学模式“大面积推而广之”,又将这一种教育改革的成就转化为“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广”,因而迅速失败.可以说,大量的经验事实告诉我们,这也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教育改革的第三个限制性原理:自下而上经验地建构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使得所有学生都达到优良,不可能.

我们需要理解教育多样性

在今天,全世界的管理体制正在由集中的“自上而下”的权威等级体制,转变为分散的“自下而上”的扁平体制.教育改革同样要避免集中的“自上而下”的权威等级体制,提倡分散的多种多样的“自下而上”的扁平体制.同样,这也是孔子非常提倡的“和而不同”,实质也就是提倡“多样性”.

教育是个“复杂的巨系统”,解决这种“复杂巨系统”问题的普遍方法,人们至今还没有找到.美国的教育改革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教育法案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不会掉队”;中国课程改革力求通过“自上而下”的课改运动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有些专家校长希望通过“自下而上”教学改革达到“使得所有学生都达到优良”,结果都失败了.

总而言之,十年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成果是:让我们认识了“教育改革的限制性原理”,这对于我们今后的教育改革肯定有正面的作用.我们应理性地承认它,并尊重“教育的多样性”.

教育改革的限制性原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编辑 王建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