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产业链

点赞:31746 浏览:1520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编者按:

野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一种闲人文风.推敲一些与董事会相关的“三字经”,发现其中竟然充满怪诞的理性!

野读:抛开理性与逻辑的缰绳,让感觉与幻想无虑地飘荡,眼前每个字只是踏过即逝的路石――这种阅读充满着“意识流”的味道.公文纷至沓来,淹埋了阅读感觉,阻断了原始意识,枯燥了原先轻松的生活,于是我们寻找一种还原,野说便成了野读最好的伴侣.

成语“写椟还珠”借喻舍本求末、有眼无珠的行为.然而,为何留椟还珠?“产业链”中何为本、何为末呢?

一、有恒产者有恒心

“写椟还珠”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的一个故事,说的是楚国人在郑国写回一个工艺十分精美的木匣子,却将里面盛放的珍珠还给了卖家.有人便讥笑这个楚国人目光短浅,花重金只写了个“托”.

其实,古代楚国位于现今汉水洞庭水域的湖北地区,珍珠养殖业发达,楚国人怎会稀罕珍珠呢?而古代郑国位于现今河南地区,太行山余脉奇树丛生,河南木匠手艺精湛享誉诸侯各国.他们所制作的“椟” 又叫做函或套子,是一种形状像缩小了的棺材、雕工十分精细又比较密封的抽盖匣子,往往用来珍藏贵重物品.所以,这个楚国人并没有失去眼力,他真正所需要的是椟而不是珠.

宋代大文人黄庭坚写过一首《被褐还珠玉诗》,其中有一句:“椟藏心有待,褐短义难降.”说明古代人懂得以外包装入市.珠宝藏于精美的椟中必然身价不菲,待价而沽.褐色棉布一般包裹那些廉价的物品.于是我们联想到,企业究竟留椟还是留珠?

企业家重视“产”,顾客重视“品”.如今不仅顾客们开始相信“好产才有好品”这种看似简单的道理,企业家们也开始相信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并非是产品本身,而是品牌所代表的信誉、质量和怎么写作.因此,商品是企业生产的珠,企业的本质只是个托,托就就是椟.过去,企业的一切工作紧紧围绕着“产”.市场经济之后,“销”变成了“产”的核心,怎么写作品牌随之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椟,于是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渠道商、连锁店等等“旧托”们如今焕发了青春.

【野】产业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恒产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人们购物时已经渐渐习惯先用目光搜索椟的符号――品牌.所以,生产企业一心养珠的同时,别忘了如今写方市场是按椟的大小排位.如今,企业家总不能双手捧着珠子递给顾客吧,即使你十分恭敬,人家看不见品牌,或许当作路边捡来的,或许以为是个诈品呢!

《孟子滕文公上》中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则有恒心.”它也成为企业经营的点睛之句:企业发展的恒心也必然建立在自己的恒产上.只是应当留意:企业的恒产是椟而不是珠,这是人们往往容易混淆的地方.企业将好产品当作明珠献出,顾客往往会收为自己的恒产.试想,如果企业留珠献椟,将会是什么结果?有点孤芳自赏,有点夜郎自大,结果却是椟的市场作用被忘却,顾客渐渐离去.所以,企业家要学那楚国人“写椟还珠”的真知灼见,细细体会“有恒产则有恒心”的深刻道理.

二、心不系道,亦不结业

佛教《四十二章经》认为“心不系道,亦不结业”,人类进入六道生死轮回完全由“业”决定,结业就是不再进入六道轮回的痛苦.也许,中国语言中的这个“业”就来自佛教.梵语叫做“羯磨”,它包括人的行为、语言和思想意识,分别称之为身业、语业和意业.人类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走,只有这三种业始终伴随,所以“业”就是一种十分特殊但又最根本的人类恒产.

读者是否发现,上述三业所表现的人类恒产都不是什么产品,而是一些十分飘逸的时空过程.在产业链这个概念中,“业”往往被引申为一种工业生产过程而并非什么固化物,所以,“业”具有流动的、过程化的特性.人们所说的事业、基业、家业等等,其准确内涵应当指那些流传于世的功德名誉,这才是椟的真正意义所在.固化了的资产因为它的静态特点,其传承仅限于企业内部而不向外发散.因此,“产”是静态的椟,而“业”是动态的椟.所以,如果把握企业的“身、语、意”三业的流动性特点,我们就能够不再陷于劳作的困惑与艰苦之中.

如今,“产业”这个词被习惯使用,说明“产”与“业”两者存在着共性,这就是椟那种能够“盛珠”的内部空间.空间是流动的基本条件.然而,如今企业家们所倾力的目标是外部空间,美其名曰“争取市场份额”,岂不知市场份额并不是可以“争”得.整个市场就这么大,一个企业用自己所养的珍珠去占据,不如用那些椟的空间去瓜分,这也许可以叫做“对市场空间的写断”.这也许是大多数企业家不愿面对、承认并思考的现实.一般企业都将自己的“产”和“业”误作引以自豪的珍珠,而并不明白两者只是静、动两态的椟.椟的意义与市场功效实际上远远大于那些珍珠,珍珠最终只能是顾客们的恒产,企业抱守着又有何益呢?也许,当代市场已经浮华到了只会比较珠子们光彩的地步了,于是,人们忽视了椟才是企业的恒产.

《老子十一章》中说过“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如同椟一样,天空、房屋、风箱、音乐、磁场、虹吸、钟鼓、色彩等等都具有“中空”的基本共性而让人向往.因此,如果失去“中空”的特性,椟就不再会被人们留作恒产了.如今,我们能说商业、农业、工业、政业、传播业等等行业及其企业是真正的实在吗?所谓实在,源于它们已经被人为地进行了分类命名等符号化处理.然而无论符号千姿百态,企业们的所谓“内存容量”都具有“中空”这种相同的性质.于是,一方面“内存容量”决定着事实上的强弱,另一方面,内存容量足够大的一些企业已经在投资与收益方面超越了行业的界域.所以,“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提醒人们:言产论业时应当心中系道,这个“道”就是椟所共有的《老子》所说的那种“大盈若冲(中虚),其用无穷”的深刻内涵.

有一位禅师说过:“从听到山谷声音的地方进去,就是通往禅门之路了.”聪明的企业家往往投其精力拓展自己的“内部空间”,让外部市场的那些竞争者悬而不及、让顾客们心存探望,这不正是一种对禅意的追求吗?我想,至少他们能够体验出中国道家“上善若水”的智慧力量和佛家“真空妙有”的中道境界所给予的恩惠.

三、一条无形的链子

搓麻绳总是将三四个小股拧成更大的麻花,然后更加结实.那么,是否也有必要将三四个链子拧成一股呢?拧铁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活,再者《元戴侗六书故》认为:“今人以锒铛之类相连属者为链.”真是骇人听闻.如此说来,有一股铁链拴着已经失去自由,为何还要拧上三四条呢?

于是,我们不可将原来属于不同产业的几个企业用资本这样一根特殊的锁链拴在一起,美其名曰“集团化运作”.因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特殊的椟,人们大都冲着它们的区别而来.如果将许多椟按照它们的大小套叠在一起,误以为这就是“集约”,那么,一方面人们只是看见一只椟而无从选择,另一方面,套叠的椟相互占据了彼此很多的内部空间,其结果使得原来的珠子无处安置,第三个方面,那些椟的原主人们将被剥夺倾力展示椟之魅力的责任.

尽管曾经出现过打碎锁链的那场“分田到户”的农业革命,中国工业似乎还是忘记了自己属于“第二产业”,依然习惯以“工人老大哥”自居,忙着煅接贴着“集团”标签的那一条条链子呢!然而,产业链真的有形吗?

“链”这个概念真正具有生命意义的开始,源于大自然那种无形的“生物链”.所谓无形就是自由与开放.现实中,许多集团化企业发展模式已经出现与平面化管理和系统集成优势取向都发生矛盾的现象,不少老总总是希望将集团下属的各类企业套叠在一起,编织成某种有形的产业链,但客观上却赋予它们以约束与封闭.其实,产业链是无形的、开放的,产业链仅存在于不同资本的外部.

山东有个森希集团,它先借用银行资本金收购了农民的土地,让农民们重新成为了企业的雇工,然后种上草,再养牛,再杀牛进行肉品加工,再办皮革厂作皮鞋和皮衣,再办制剂厂提炼药品中间体,再办肥料场将牛粪回填草场.有人说这就是一种产业链,其实这只是一个能够充分利用人、物资源的“体内循环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现在,森希集团已经将干草连上饲料市场、将牛肉连上食品市场、将牛奶连上饮料市场、将牛皮连上皮革市场、将药原料连上制药市场、将牛粪连上有机肥市场,等等如此.并非将一个个椟套叠在同一个最大的椟中,而是分别向不同的产业展示着各自椟的空间.这样一来,森希集团便能够分别作为草、肉、皮、奶、药、肥等产品的供应商分别渗入外部不同产业链中,渐渐地影响其他企业或整个市场的供应链.


显然,人人都能做出草、肉、皮、奶、药、肥等这些珠子来,却不一定能够做好盛它们的那些椟.因此,真正连接产业链的能量来源于椟而并不在珠.实际上,产业链并非一些由资金和人事所连接起来的有形链子,而是一些由市场价值和人类情感所串联起来的无形链子.因为一个企业并无能力真正看清其外部产业链的长短与形状,所以,如果能够把握到某产业链的一些“基因”,那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当然,先要做好椟,否则面对幸运也只能茫茫然也.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