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新探

点赞:33555 浏览:1559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法学专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面对当前法学专业实习日趋形式化,很有必要检讨法学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探索法学专业实习的创新,走出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困境,以满足法学专业多元化就业市场需求.

【关 键 词】法学本科生实习基地专业实习

从学生就业角度分析,法学专业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最好手段之一,是促进学生就业的最好途径,能够满足市场多元化的就业需求.可见,实习是就业的前提,就业是实习的最终目标.但实习与就业之间需一个联结载体,这就是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连接司法实践的桥梁,也是实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因此,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专业实习的成败.

一、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

(一)法律院校实习基地建设概况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实习教学基地建设.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可见,教育部已将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作为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各法律院校都建设了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从总体上看,全国高校都重视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普遍采取校内外相结合、以校外为主的建设模式.校内实习基地主要由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大学生法律援助社等组成.校外实习教学基地一般为高校所在地的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在实习模式上一般采取集中式和分散式;大部分法律院校与合作单位签订了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协议书;实习基地也给予法律院校较大支持.同时,实习在就业中已显现其作用.

(二)海南大学法学院实习基地建设情况

海南大学法学院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与海南司法部门共同建立实习基地,共同培养海南法治建设人才.自1988年,法学院乘建省办特区的东风,建设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经过25年的努力,在海南司法系统中建立了43个实习基地,其中海口市25个,其他市县18个.实习基地类别多样化,不仅涵盖了法院、检察院,而且还有仲裁委、律师事务所、政府机关.在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主要有以下的一些做法.

“多层次、多元化”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历届学院领导非常重视实习工作,根据法学专业的特点,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实习基地.“多层次”是指建设实习基地是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建设;“多元化”是指针对法学专业学生不仅在法院、检察院等司法部门实习,而且根据法学专业学生的需求情况,扩宽实习基地的覆盖范围.

重视建立基层法检实习基地.基层法院、检察院案件比较多、业务量大,工作人员相对紧缺.因此,实习生参与办案的机会多,得受到法官、检察官指导的机会也多,有利于提高实习生法律事务能力.如,学生可以参加合议庭讨论案件.据统计,在43个实习基地中,基层法院、检察院就38个.

建立健全实习教学管理制度.目前已制定的规章制度有《海南大学法学院本科生毕业实习指导书》等10个,既包括关于实习教学的管理规定,也包含督促实习的相关制度建设:实习生的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价体系;统一集中安排实习,法学院指派带队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实习,指导老师“一对一”地指导实习生.

加强与实习基地合作.法学院与实习基地本着“互惠原则”,实现双赢.法学院利用实习基地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实践教学,狠抓实习质量,实习结束举办“实习总结表彰暨研讨会”,与实习单位加强沟通,促进实习工作;同时在培训、科研等方面给予实习基地大力支持,帮助实习基地培养人才、疑难案件研究等,从而促进法学院和实习基地共同发展.

就法律院校实习基地建设而言,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法学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法学专业实习之问题剖析

(一)实习基地建设不规范

据了解,各高等法律院校在共建法学实习基地不规范:其一,实习合作协议内容形式化.有的挂了实习基地牌,也签了合作协议,但协议流于形式,双方权利义务不够明确,如怎样选派指导教师、解决实习生住宿等都没有具体规定.其二,合作后续工作滞后.后续共建工作滞后,导致学生不能获得真正专业实习机会.一些实习基地建设是依靠法律院校和合作单位领导层的私人情感维系,如人事变动,实习基地便难以为继,进而严重影响实习基地的稳定性.其三,实习基地建设内容形式单一,如学生只实习.

(二)实习教学管理不规范

实习前期培训不充分.大部分实习生开始实习显得“笨手笨脚”,如送达文书也不会填写.实习生法律实务能力离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导致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其原因是法律院校在实习前未对学生进行充分培训.

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法学专业实习为期1~2个月.这显然过短,学生无法全程参与处理一宗案件,实习效果打折扣.因为一般民事案件的审理少则需要3个月;刑事案件亦如此.另外,在时间点上,很多学校把实习时间安排在学生写毕业论文前几个月,导致撰写毕业论文、考研复试、考公务员、就业相冲突,学生无法兼顾,也无法保证实习教学质量.

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新探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实践教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实习考核不规范.我国法律院校还未建立起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由于对学生实习全程缺乏了解,只依据学生实习总结及实习单位评语做出判断,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实习情况.特别是放羊式实习,学校更无法掌握实习情况,考核流于形式.

(三)就业形势影响实习

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毕业实习的正常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实习期间内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找工作上,而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默认学生的行为,“专业实习”变成了“毕业实习”.同时,公务员等许多考试也在此时进行,都同毕业实习发生冲突.从现实出发,很多学生都花很大的心思与时间应对“三考”,不能认真实习,影响了实习效果.(四)学生认识不到位

在实习中,学生普遍认为,专业实习是为实习单位“打杂”,忽略了对自身能力尤其是专业能力的提高,也未意识到实习是最好的职场模拟训练,也是就业的另一途径.因此,出现消极怠工、无故旷课等,降低了实习质量.

三、法学专业实习的基本思路

教育部等部门要求:支持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会有关部门合作共建,形成一批高等学校共享共用的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

(一)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就业率是一个高校的命脉.为了提高就业率,学校应采取措施来保障学生的就业,如对学生有就业意向的单位,又有足够的师资和条件可以保障学生完成实习,经学生申请,学校可优先安排学生习,创造学生就业机会.另外,实习是大学生初涉职场,也是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据专家介绍,HR对实习经历的提问一般是:你在实习中具体做了那些事情?你是如何完成工作中的任务的?实习给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你是否对你职业生涯做过规划?因此,大学生实习不但提高专业能力,而且能够深度认知自我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做到人职匹配.因此,高等学校应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最终达到实习、就业的目的.

(二)建立就业信息共享制度

为了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我们可以考虑,通过签订合作实习基地协议,与实习单位建立就业信息共享制度.对于“凡进必考”的法检部门,法律院校要主动上门,收集实习基地的招录信息;同时,作为共同培养法律人才的实习单位有义务向实习生提供就业信息.如今年本实习基地将招考名额或招聘多少辅助人员,告知实习生提前做好准备,确实做到“近水楼台先得月”.另外,对于仲裁委、律师事务所等实习单位,学校也应收集就业信息.如我们可以为这些实习基地组织专场招聘会,不仅方便用人单位选聘人才,而且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一举两得.

(三)建设多样化实习基地

科学选择实习基地.鉴于法学本科生就业选择受到司法资源的限制,于是,笔者认为,法学实习基地应选择与建立以法、检、仲裁、律师事务所为主,政府机关、企业涉法部门或法律怎么写作机构为辅的模式.所以,法学专业实习基地既可以选择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政府机关设法部门,也可以选择公证机构、仲裁机构、知名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世界500企业公司的法务部等.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其未来职业选择来选择实习基地,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提高了法律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率.

扩大实习基地内涵建设.我认为法律院校与实习基地,应双方本着互利共赢原则,建立稳固的兼顾教学、科研、实习、就业的多功能专业实习基地,深化实习基地内涵建设.对于条件优越的实习基地,在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实习单位对实习生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良好表现,促使其做出留人用人的决定.在此基础上,逐步使就业朝着基地化的方向发展,将实习基地逐步升级为实习就业基地.如西南政法大学与司法行政部门联合对其刑事执行专业学生实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即在学生招生、培养、实习和就业等环节与用人单位密切合作,特别是实习环节,该专业全体学生统一到基地进行集中实习,经过系统的狱政管理实践学习,学生毕业时通过公即可进入狱政系统工作.

(四)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应包含两个方面,即何时安排实习和实习多少时间.基于实习与就业的关系,我认为,实习应安排在第七学期.理由有四:一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完整的法学知识体系;二是实习基地的工作任务最繁重,学生实习机会较多、也可缓解单位的工作压力;三是每年国家司法考试结束后,学生已无后顾之忧,可全身心实习;四是用人单位招聘与面试一般为每年2月到6月,实习恰好可避开这个时段.这样,既解决实习和就业之间的矛盾,又错开学生的就业高峰期,减少实习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实习和就业都能保持正常进行,又能推进实习与就业的紧密结合.


至于实习多少时间,我认为至少3个月或从国家司法考试后至第七学期期末.理由是一宗民事案件的处理至少需3个月,多则6个月;刑事案件更是这样.另外,实习时间加长,实习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能力.

(五)强化实习前期集中培训

实习前期集中培训应包含3个方面,一是实习动员,二是实习岗前培训,三是就业指导.实习动员大会一般由法律院校负责实施,实习管理部门组织落实,通过动员使学生明确实习态度、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实习纪律、实习要求、实习考核、实习安全等内容,在思想上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就以上动员内容,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实习岗前培训主要由法律院校与实习基地联合开展,主要使学生了解实习单位工作纪律及保密等相关制度.实习前期集中培训,其目的解决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实习,以及提高实习质量的问题.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而且极大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因为实习是“职场模拟训练”.在动员时,应对学生的实习态度、角色转换、职业生涯规划等加以指导,适应职场需求.

(六)建立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法学专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法学院校与实习基地建立实习协调小组,负责领导实习工作;双方共同建立相关制度,规范实习管理;3.建立专业实习的考核标准,以学生的实习态度、纪律、出勤及实习报告、案例分析、实习日记的质量,为主要考核对象,评定实习成绩;4.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学院实习带队老师做评语及评定等级;5.学院根据学生、指导老师和带队老师进行综合评定成绩,并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载.6.双方共同召开实习总结表彰研讨会,进一步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提高实习质量,促进学生就业.

我们相信,认真探索与实践我国法学教育的实践教学有效途径,满足法律院校、实习基地和实习生三方之间的需求,达到共赢.这对培养国家法治建设是有所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