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理依据

点赞:4436 浏览:104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统治阶级向其社会成员灌输意识形态以巩固其阶级统治的工具,自阶级社会出现以来就一直被统治阶级运用着.但这一名称的出现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先声.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地位所用和实施的全过程,为科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直接理论依据.

关 键 词: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212-02

思想政治教育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就一直存在.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是西方社会无法企及的,正是由于有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揭示了如何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根本内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最根本的原理,它科学地回答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1]马克思的这一论述表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思想的现实性及其历史发展,必须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来探讨思想意识的发生、发展和改变的最终根源.马克思主义还把这一认识具体运用到对社会结构的分析中,并提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断.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的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社会形态,只能在既定的现存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社会意识又有相对独立性:其发展有其历史继承性,同经济基础并不总是平衡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3];各种意识形式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制约,其中政治思想对其他意识形式影响最大,处于社会意识的核心地位,往往成为经济条件与其他意识形式的相似度检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或者促进社会进步,或者阻碍社会发展.“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4]

基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统治阶级才极力鼓吹、宣传本阶级的意识形态.统治阶级这种鼓吹和宣传本阶级意识形态的活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原理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

在一定社会中,统治阶级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词也往往是指一国统治阶级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的自然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定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统治阶级的意识变成全体社会成员意识的活动.所以,经济基础不仅决定上层建筑,还特别地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

二、历史发展合力论诠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三要素中,人是能动的、主导的因素.就是说,人是有思想动机的、有主体能动性的,这是生产力具有最革命、最积极特征的依据.恩格斯十分重视人的精神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但是,各个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个都希望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情况(或是他个人的,或是一般社会性的)使他向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做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5]恩格斯的论述揭示了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在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前提下交互作用的规律.这一论断,肯定了人的意志(即人的思想意识、行为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实际上也就是肯定了转变人的思想、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理依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机理

虽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不可能自发产生,必须从外面进行灌输.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灌输理论.他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进程中自发产生呢?因为这是由历史形成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分工也以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的形式在统治阶级中间表现出来,因此在这个阶级内部,一部分人是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家出现的,他们根据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概括并表达了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而这一阶级的其余成员“很少有时间来编造关于自身的幻想和思想”[7].工人阶级由于经济地位、生活条件、文化条件等的限制,不可能从事精神生产,提出其思想体系.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完全不依赖于工人运动的自发增长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8]因此,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坚持从经济斗争范围之外给工人群众灌输政治意识,使本阶级成员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