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的

点赞:5763 浏览:207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提要:货币在国际结算中的广泛应用是货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也是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对国内外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研究发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在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对外贸易中毫无优势,通过市场自主选择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难度很大,短期内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出口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可能性很小.我国应积极采取措施,多角度提高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竞争力,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最优环境.

关 键 词: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市场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F8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2—0108—04

国际贸易中结算货币的选择,无论是在微观层面还是在宏观层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微观层面,一个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如何选择结算货币,影响到它们是否能够实现收益最大化.宏观层面,该选择可以影响到国家之间的经济周期的关联性,以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对国内外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研究发现,人民币与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当今世界的主要国际货币的差距还很大,通过市场自动选择成为国际结算货币难度较大.我国应积极采取措施,多角度提高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竞争力,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最优环境.

一、国际贸易选择结算货币的因素分析

上世纪70年代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自此中外学者便开始了对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这一问题的研究.很多研究表明,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过程中,“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所起的作用很大,并往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两国间在进行国际贸易时选择哪种货币进行计算,和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就包括有交易两国的经济体大小、进出口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出口商品的异质性、金融市场的状况等,这些因素影响着货币的选择.

(一)进出口双方的经济体大小

Hartmann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大,那么它在海外市场中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当一个国家在海外市场有了巨大的影响力后,这个国家产品的在市场上的垄断程度也就越大,这对进口商对该国货币的接受能力会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一个国家经济体的大小与这个国家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一般成正比,国际化程度越大该国货币的使用率也就更加频繁.同时,计算货币的选择具有较大的历史惯性,交易国双方中经济体大的那一方也就有能力优先选择本国货币.这些发现也为其他研究所支持,比如,Tlas发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大多使用发达国家货币结算.DonnenfieldandHaug研究了加拿大的数据后发现,交易方国家的总体经济规模(可用GDP衡量)越大,加拿大出口公司选择以加元结算的概率就越低.

(二)进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

Oi,0tani和Shirota发现,结算货币的选择往往与市场份额成正比关系,一个国家在交易中占有的市场份额越大,那么在交易结算中使用该国货币的可能也就越大.Bacchetta和vanWin,coop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一个国家出口商品的市场占有率越大,它在国际贸易中就有能力选择对自身有利的货币种类进行贸易结算,同时他们也通过实际的调查验证了市场份额与结算货币选择的正比关系.Fukuda和Ono也强调了市场份额的重要性,发现出口商们更倾向于采用竞争者们使用的结算货币,而当韩国本地企业所占国际市场份额很小的时候,其竞争者大多来自国外,此时在进出口贸易中采用美元这样的媒介货币就是最优选择.

(三)出口商品异质性

很多研究都表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与出口商品的异质性相关.根据Giovannini的研究,我们知道在国际贸易中,垄断出口商因为需求对的弹性较小,所以往往会选择本国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当某个市场中存在多个竞争者时,这些竞争者为了交易的方便往往会达成协议选择同一种货币进行结算,而这种货币一般都是美元.

Tlas发现如果出口商品异质化很高,出口国的货币被选作结算货币的可能性就加大.Oi,Otani和Shirota发现,日本在出口汽车、电子设备、精密仪器等异质化很强的商品的时候,日元被使用的比例较高,但出口化工产品和金属制品等同质性商品时,日元结算的比例很低.

(四)货币政策稳定性

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Tlas发现,在欧元诞生前,德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一直十分稳定,德国马克因此也在德国进出口贸易中成为主要的结算货币.他指出,由于货币本身有价值储存功能,具有较低通货膨胀率与币值波动程度低的货币无疑会被进出口商青睐.Devereux,Engle和Storegaard的研究结果同样也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国家稳定的货币政策能够增加这个国家货币持有者的信心,在交易中基于对该国货币的信赖,人们乐意选择该国的货币进行结算.当一个国家相对其他国家有较为稳定货币政策时,该国便能够有效抵制汇率转移对物价和工资的影响,出口商也就更愿意选择该国的货币进行贸易结算.

(五)汇率制度的类型与汇率波动

汇率制度的类型与汇率波动对一国进出口商品结算货币选择至关重要.Goldberg和Tille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元之所以能够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主导地位,不仅在于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强大影响力,还和它对美元汇率的高度关注有关联,发展中国家选择用本国货币钉住的那一类货币进行结算也就相当于在使用本国货币.Ddnnenfield和Haug发现,当进出口双方汇率波动风险比较高时,进口商偏好使用本地的货币,而不是出口商国家的货币或第三方国家的货币.Fukuda和Ono发现,在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倾向于采用第三方国家的货币,即媒介货币来规避风险.Oi,Otani和Shirota发现,在名义有效汇率最为稳定的德国,以本币结算的出口比例最高,名义有效汇率波动较大的日本和意大利,出口商以本币出口结算比例则较低.(六)金融市场的情况

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完善的金融市场直接影响着该国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率,例如,一个国家是否有完善的远期市场使该国足以为进出口商提供有效的套期保值工具,将会直接影响着货币的交易成本高低,因此会对结算货币的选择产生影响.Swobada发现在国际交易中,选择媒介货币时会选择具有大量国际贸易、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交易、本国金融市场发达的那国货币.日本有学者对该国的货币进行研究,最后他们发现,日元的结算比例之所以在日本的进出口贸易中难以提高,就在于以日元结算的银行票据市场和短期国债市场发展较为缓慢,这种低靡的金融市场对日元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

二、人民币国际结算普及的不利因素

根据上面的研究成果的综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有以下几大因素不利于人民币国际结算的普及.

(一)中国的经济实力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并且经济结构不合理

中国的经济实力虽然日益增强,当前已经具备了与当年美元、日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时美国、日本相同的经济规模.但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有一定距离.美国经济名义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5%,中国经济名义GDP只占世界经济总量的7%.如果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主体,也只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0%.就中国的出口来说,其主要的出口目标国家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等经济发达体,由于他们的经济规模相对更大,在这些国际贸易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很困难.此外,目前中国的消费投资比严重失衡,而且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靠企业的投资来引导,一旦投资过多,就会造成企业产量的巨幅增长,这样一来,出口就成为了解决产量增加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够促进国家就业率的提高.我国当前资产项目没有开放,通过资本项输出人民币是不可能的,唯有通过贸易渠道输出人民币.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经济体制结构,如果贸然采用贸易赤字来输出人民币,势必会引起我国经济的剧烈收缩.

(二)我国虽然是个贸易大国,但大多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不高,进口规模也相对较小

我国虽然是个贸易大国,但大多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不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尚未见底,外需急剧萎缩,很多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下降.从出口整体份额上看,根据WTO统计,2008年我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8.86%,而德国、美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均有超过12%的记录.此外,中国虽然是个出口大国,但进口规模却相对较小.和当年东南亚四小龙的发展路径一样,中国是一个采取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国家.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必定是一个进口小国.中国同样如此.作为中国主要进口来源的贸易伙伴国家,不太可能采用人民币作为其贸易结算货币.

中国出口商品异质性处于发展中国家偏下水平,议价能力很低

将结算货币改为人民币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具有定价能力的企业,比如那些在市场中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中资大型建筑设备公司,会处在比较有利的地位.但整体而言,我国出口商品同质性较高,需求弹性较大,别国竞争商品也比较多,出口商品异质性处于发展中国家偏下水平,议价能力很低,这并不利于人民币国际结算的普及.

(四)人民币输出将导致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复杂性,也可能带来中国国际收支的失衡

人民币输出可能会削弱国内货币政策的效力,突发且大规模的货币需求和回流也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陷入被动,并影响汇率、物价和就业.与此同时,作为储备货币的币种将在提供流动性和保持币值稳定两方面处于两难境地.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特里芬悖论是指一个国家不可能把货币作国际结算与储备货币,又保持贸易顺差.此外,扩大人民币在其他国家的结算规模,需要本国持有较多人民币,人民币的大规模输出必须通过收支赤字来实现,由此可能带来中国国际收支的失衡.但是如果中国有持续的赤字,持有人民币流动性资产的国家也会不愿意继续持有.

(五)当前中国过多管制的汇率制度,带来较高的宏观风险

2005年7月,中国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脱钩,采用“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在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轨迹遵循的是典型的爬行盯住汇率制,而此后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一直在6.81—6.85这个狭小的区间内波动.在这一新的人民币与美元类似硬挂钩的汇率制度下,能够使得人民币兑美元保持稳定.中国当前过多管制的汇率制度,带来较高的宏观风险.如果不改变目前过多干预人民币汇率的政策,即通过外汇市场写入美元,大量积累外汇储备,限制人民币升值空间,仍然难以解决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和整个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日本、新加坡、我国的香港以及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在上世纪的经验显示,其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导致经济缓冲调节能力的丧失,最终导致内外失衡积重难返,这些国家或地区货币化进程也遭受挫折.

(六)中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和开放,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境外人民币资产稀少

中国的金融市场起步比较晚,国内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商品期货市场、黄金交易市场等从无到有,虽然发展迅速,但总体上,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而言,存在着市场规模小、广度和深度不够、金融工具单一、金融法规不健全、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了高度发达并且完全开放的金融市场,才有能力为进出口商提供大量的金融交易工具,才有能力满足不同利益主体所在的央行和投资者对保值、增值、变现的需求.我国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的不完善,造成人民币流动性较差,不利于人民币的回流,这构成了当前人民币国际结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此外,我国拥有的境外人民币数量和种类有限,目前除了境外流通的人民币外,只有香港有五百多亿的人民币存款和两百多亿人民币债券,我国目前所拥有的境外人民币完全不能保障人民币储备货币的地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是发达经济体,其总体经济规模高于中国.同时,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均是公认的国际货币,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这些货币的保值工具和交易方式要比人民币多,中国的金融市场的深化程度也远不及美欧等国,在减低货币汇率波动风险上面,人民币也无法与他们相比.因此,人民币国际结算在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对外贸易中毫无优势,短期内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出口使用人民币的可能性很小,通过市场自主选择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难度较大.三、未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我国应积极采取以下几大方面的政策与措施,多角度提高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竞争力,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最优环境.

(一)中国经济应进行结构调整,将外需型经济转化为内需型经济,保障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努力保持国内经济在尽可能长期快速的稳定发展,是制约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只有保持该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增长,才能够实现该国货币的持续国际化.过去数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出口,对外贸的依存度特别高,因此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作为一个生产型国家,受到冲击很大.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或许应该对传统的外向型经济进行全面的分析.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仍然存在较严重的问题,例如,我国的消费占GDP比例太低、投资与出口占GDP比例太高、产量过高、对出口的依赖性太强等.中国的经济结构需要经过全面的调整,当消费占据需求的三分之二时,我国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同时我国经济的增长也不能过度依赖于资源的消耗与利用,而是应当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保障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是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保证.

(二)采用新招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提高人民币的国际流通量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受到国际流通量的严重制约,以对外投资计算和美元结算,其流通量占全球不到2%.可以积极采用这几条措施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提高人民币的国际流通量.首先,对以往边贸人民币结算交易中比较棘手的核销及出口退税等问题做出了明确的政策安排,规定属于人民币结算的出口贸易均可安排退税.其次,直接用人民币对外提供援助.我国对外援助一般以美元等货币进行,在这里可以转变成人民币,例如用人民币提供优惠贷款.接受我国经济援助的国家可以用人民币在我国购写商品,同时也可以允许该国持有一定的人民币资产.最后,推出人民币贸易融资信贷,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率,当我国采用人民币同他国进行贸易结算时,这种人民币信贷便可以扩大人民币的结算范围,并形成人民币结算的良性循环.

(三)积极扩大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并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异质性,改善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议价能力

当前,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国际贸易的发展仍然将优先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就指出,中国需要顺应这种发展潮流,积极扩大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隆国强也指出,对中国来说,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是要保证出口增长速度不低于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保证中国能够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同时需要保障出口企业的有效发展,等待经济市场的恢复.针对这一经济发展目标,国务院在2011年5月份确定了6项进一步稳定出口需求的政策方针,其中包括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强化出口税收政策、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完善加工贸易政策等.但未来政策重点应该转向鼓励加快自主创新和优化产品结构,增强我国出口工业的产业升级,并提高出口产品的异质性,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出口企业的议价能力.具体而言,政府应完善外贸公共怎么写作体系,提高公共怎么写作能力,并统筹利用各种政策,实现各类业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企业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质量和品牌附加值,并增强市场开拓能力.

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市场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四)提高人民币的可兑换性与保值性,并加快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人民币国际结算对人民币的功能要求进行扩展,并对其流动性、保值增值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应逐步解决资本项目管制困难,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并应控制货币本身的通货膨胀率,使人民币币值的波动较小.此外,还需要扩大国际贸易国双方的人民币资金来源.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我们需要促进这些国家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直接投资;通过中国国内的银行给国外进出口商提供贸易信贷,允许该国使用主要国际货币购写一定限额内的人民币资金等.目前,中国的利率存在比较市场化、半市场化以及基本上没有市场化的领域,央行手中掌握着诸种利率工具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中国的利率政策不可能发挥类似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的作用.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如果资本项目开放进一步加快,那么货币政策在利率渠道传递的不确定性势必会干扰货币政策对汇率的间隔调控.因此也应加快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理顺各种利率工具之间的关系.

(五)加快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

随着国际贸易中跨境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不断增多,对方国的货币和人民币间的汇率对该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水平将有利于引导对方国确定合理的该国货币与人民币间的汇率市场水平,便于均衡的国内外汇率水平的形成.

因此,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应当深化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一方面,人民币购汇需求增加,外汇市场交易量有望增加,需求主体可望更加多元化,从而有利于外汇市场进一步市场化;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管制的削弱,也要求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以降低金融风险.当前人民币仍然存在较大的升值压力,通过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释放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的同时保持币值的稳定性,这也有利于降低人民币结算的成本.人民币要成为储备货币,最终必须走向自由浮动汇率,但短期内这个过程是无法一蹴而就的.作为过渡,可以首先落实有管制的浮动体制.

(六)不断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增加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井增加境外人民币资产的发行

提高国内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就有利于境外投资者将人民币回流中国进行投资,从而解决人民币回流问题.目前,境内债券市场的可流动性仍然非常不够,因此对许多投资者来说并没有太大吸引力.管理储备资产的银行一般都非常重视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因此在人民币真正成为储备货币之前,还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当前应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增加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从而加大对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与可行性.可行的目标是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规模巨大、流动性、安全性和成长性兼具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也应增加海外人民币资产的发行.可以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逐步增加境外人民币资产品种和规模,在将来应允许美国等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总之,研究发现,中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人民币国际结算的普及,比如经济结构不合理、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兑换,利率市场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没有理顺关系,而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远未达到美国和日本所具有的水平,等等.我国当前应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采用使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援助等新招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积极扩大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并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异质性,提高人民币的可兑换性与保值性,并加快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不断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增加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等等.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后危机时代河南省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02400410028);2010年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后危机时代河南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项目编号B137);郑州市2011年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后危机时代郑州对非商贸战略战术研究”(项目编号:112PPTGY2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