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法学专业“零距离”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与

点赞:5859 浏览:147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工科院校开办的法学专业,由于史、学科底蕴的原因,其培养的毕业生与专业法学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系相比,在就业率和社会认同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如何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工科类院校法学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不断实践的重大问题.本文作者根据多年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索出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零距离”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 键 词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229-02

工科类院校的法学专业,一般办学起步较晚,办学条件较差,因而不能照搬专门的法学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系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培养模式,否则既无优势也无特色.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找准定位,明确思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在重视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基础上,尤其要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即能成为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认同度,促进专业招生与就业的良性互动,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作为工科院校,在近几年的实践性法律教育教学改革中探索出“零距离”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一二三四”模式:围绕一个目标,紧扣两条主线,实现三个提高,坚持四项改革.并由此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围绕一个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法律专业人才

创新意识是决定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创新意识实质上确定了一种新的人才标准:充满生机和活力、有开拓精神、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法学专业人才的创新意识在建设法治国家的今天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时,始终把创新意识摆在首位.法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法学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适应将来社会的需求.我们十分重视并强化法学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提高为目的,以法律实践为手段,以专门课程实践学习为载体,着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课堂教学不仅注重专业理论基础的传授,而且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由于注重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专业实习时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认为我校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各项法律技能较为熟练,又由于校内校外的综合训练,学生在就业时进入工作状态快,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紧扣两条主线:即校内实践性法学教育与校外实践性法学教育相结合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校外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实践性法学教育教学模式的推行,必须建立在校内实践性法学教学充分、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如果学生未能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办案技能,整个实践法学教育模式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校法学专业校内实践性法学教育较有特色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各类审判程序设计、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课程设置上.校外实践性法学教育是直接检验校内教学成果的一个很好途径,卓有成效、持之以恒地开展校外实践法学教学活动,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缩短与社会需求的距离.我校花大力建设了十余个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机会体验各项司法工作,形成直接经验.


三、实现三个提高:即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实践性法学教育基地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提高,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得到提高

(一)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改变了只关注成绩提高却忽视能力培养的习惯性教育思维,更加注重传授学习的技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考虑学生怎样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怎样积累经验,怎样融入社会,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如各种审判程序设计使学生全面掌握各程序法的实践流程,熟悉法律文书制作、明确案情法理分析,模拟法庭使学生亲身体验角色扮演,熟悉庭审过程,提高反应能力及思辩能力,法律诊所使学生全面接触真实案件,学会与各种当事人打交道,与对方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广泛接触,学习社会经验、职业技能,积累实战经验.

(二)实践性法学教育基地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提高

工科院校法学专业“零距离”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法学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保证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的基础性条件.我们注重基地建设的内涵,着眼于长远、互动、双赢,使实习基地不仅仅是学生实习的一个场所,通过和实习单位的双方共建,实现我校法学专业学生实习教学、锻炼与科研、司法培训一体化相结合(绝大多数实习单位同我校建立了干警培训基地),经过双方共建,使共建单位的法学理论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培养更多的学者型、研究型法官(检察官、律师),由法院、检察院在我院模拟法庭进行实庭开庭,让学生进行实庭观摩,充分了解我国审判程序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增加感性认识,并使之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教学单位和司法部门双方人员共同开展案例研讨、课题调研,使理论部门与实务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我校已建立了包括各级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律师事务所在内的多个实践基地,实习基地数量由少到多,由非常态到常态,由被动到主动,由专业自主建设到学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发展为目前较为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实践教学基地.

(三)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得到提高

“零距离”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提出了提的挑战.它要求专业教师应成为“双师型”教师,即专业教师:既要擅长专业理论教学,又要擅长专业技能教学,既具有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司法实践能力,实现向“教师―律师”复合型方向发展.我校法学专业中大部分教师取得了律师执业资格,并挂牌成立了律师事务所,常年开展对外法律怎么写作和实践教学活动.有些教师被检察院聘任为人民监督员,被法院选任为人民陪审员.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提高还表现在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近几年教师发表了“工科院校法学教育的科学定位”、“工科院校法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等多篇实践性法学教学论文,有的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