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

点赞:6652 浏览:228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安徽师范大学在创建有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过程中,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要求和学校特点,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地方师范院校实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和管理办法及措施,使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出现了新突破、新局面.

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状回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2年设立以来,对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全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安徽师范大学在创建有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在认真总结多年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要求和学校特点,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安徽师范大学实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研究和管理办法及措施,使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出现了新突破、新局面.但是,“十五”以前,由于学校的科研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可提供的支撑条件有限,加上教师对项目意识不强,导致基金立项率较低.仅有个别学科,如化学、生物等学科四五年才能拿到1项.很多自身条件较好的教师因为没有平台支撑,常常申报失败,致使全校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在认真总结多年教训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安徽师范大学深入贯彻国家基金委新时期的工作方针,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要求和学校特点,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科研管理也不断创新.“十五”以来,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稳中有升,逐步增长.特别是在2007年,一举获得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创历史新高.概括起来说,这几年学校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呈现了以下特点:

平均受助年龄明显下降

2006年度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汪乐余副教授获得青年科学基金1项,实现学校在该基金项目上零的突破.而在2007年度学校获资助的19个项目中有8个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其中有5位为副教授,3位为讲师.另外今年还有2位副教授获得了数学天元青年专项基金资助,改变了学校以前只有教授才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历史.平均资助年龄由历年平均42周岁以上降至今年的35周岁.

呈现了多学科发展的势头

以前只有个别学科才能立项,现在呈现出多学科立项的势头.如在今年的19个立项项目中,学校在化学科学部立项10项,生命科学学部立项3项,地球科学学部立项3项,数学科学部立项3项.

有力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

安徽师范大学“十五”以来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如化学学科和生物学学科通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别成功申报有机化学和生态学博士点.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学校的良好运行,近3年学校共争取到安徽省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创新团队2个.反过来,这些学科建设取得的良好成绩又推动了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

然而,作为师范大学,在一些基础设施、硬软件上还有很多不足,这导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立项命中率不高(平均不到20%),立项的也大都是面上项目(只有、项重大项目子课题),在重点项目、杰出青年项目等项目上一直未有突破.另外,学科差别较大,至今仍有部分学科没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措施

打造学科平台,强化依托功能

首先是硬件平台建设.“十五”以来,学校加快了科研硬件平台建设,通过对以前老的分散的研究机构进行重组,形成若干个精干、高效和开放式资源共享的新型科研机构,并以此为依托,组建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基地.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大投资力度,重点支持并成功申报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使学校争取科学基金的能力大大提高.2007年,学校又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成立了28个研究机构,组建了9千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并成功申报了1个安徽省高等院校工程技术中心和1个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特别是安徽省高等院校工程技术中心的批准对学校的科研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是学校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程技术中心,它的成立将进一步拓宽学校的科学研究范围,并对学校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是软件平台建设.体制问题是影响高校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十五”之前,科研工作处于边缘状态,成了教学工作之外的业余活动,学校的科研管理也缺乏明确的思路和目标.加之学校对科研的支持力度不够,所以教师对申报科学基金项目积极性不高.“十五”以来,学校提出了要建成一所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由此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2003年,学校制定了《安徽师范大学突出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加大了对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仅能获得与资助经费等额的配套科研经费,学校还给予承担者3万元的个人奖励,发表的科学论文也有几千元至几万元奖励,等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申报科学基金项目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新的科研管理办法,如《安徽师范大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暂行办法》、《安徽师范大学科研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安徽师范大学学术交流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使基金管理走上规范的道路.

加强信息交流,严格申报审查

为了做好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首先是加强基金信息交流.科研处通过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科学基金安徽联络网组织的各种会议,及时了解国家的新政策、新动态,并在教师中广为宣传,从而为学校基金项目的申报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二是大力鼓励并支持教师积极进行学术交流,了解当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领域.两年来,学校投入充足的学术交流基金重点支持科研人员参加全国性以及国际性学术会议,从而拓宽了教师们的科学视野,增强了广大教师项目申报的信心和能力.三是高度重视项目申请书审查工作:

一是审查内容.对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方案、研究基础、预期目标等进行审查,发现有的教师在申请书预期目标中首先注明发表几篇论文,而非提出解决什么科学难题,有的教师夸大自己工作基础,如说自己的研究工作填补国际空白等等.科研处对不符合申报要求的申请项目及时提出修改建议,从而提高了申请书内容的质量.

二是审查形式.为了杜绝一些形式上的常见错误,科研处对教师的申报限项、学历学位、是否盖合作单位章、电子和纸质版本是否一致等认真核查.2008年,学校把申请书中几乎所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公布在学校的网站上,这样大大减少了申请书返回重填的比例,也避免了一些不符合科学规范、准则的问题.

三是审查装帧.学校要求所有申请书统一打印装订,整齐划一、美观大方,内容、字体、排版都严格符合标准.这样的申请书也是学校的一个特色,获得了很多相关部门的认可.正是这样,在过去两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的初步审查中,学校申报的144个项目中只有一项因资助领域不符而没有通过初评.

强化项目管理,全面进行监督

对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学校严格按照《条例》要求认真做好管理督察工作.尽管目前学校经费紧张,但对于科研经费,学校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科研经费,对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校做到基金经费一到,马上经费使用手续,同时兑现配套经费.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的使用,学校要求项目承担人在报销环节严格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使用规定,严格执行申请项目的经费预算,确保专款专用.对于个别经费使用调整的情况,经个人申请,在符合相关政策的情况下学校才给予批准:对个别教师使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去做别的项目或不按照申请书承诺的内容来做,学校视情节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理,从而保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高效规范运行.

对于项目执行情况,学校严格按照要求对项目进行日常检查和管理,督促项目承担人在年终递交完备的年度进展报告,对于在项目执行中有困难的教师,科研处积极介入,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甚至协助教师寻找校外资源,从而保证了学校承担的基金项目执行情况一直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重视过程管理,提高研究质量

目前,有些基金依托单位重立项、轻管理,造成有的项目主持人不认真执行承担的项目,最后只能勉强交差,这不仅浪费有限的经费资源,还会助长不良学风.对此,学校高度重视,强化过程管理.每年,学校通过检查,并利用网络等手段通报教师基金项目的执行情况,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在基金项目结题之前,科研处一般提前半年左右通知并配合项目负责人做好基金结题的后续工作.对于在结题材料中的不规范行为,科研处会严格把关,如有的教师夸大研究成果,把别的项目成果或没有标注自己项目基金号的论文都挪到结题材料中,科研处会明确要求纠正.科研处在认真排查问题的同时督促项目负责人严格按照要求结题,申明利害关系,从而保证了学校自然科学基金结题的规范性.近几年来,学校所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全部按期顺利结题.

开展工作研究,增强管理能力

近几年,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紧密联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撰写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的研究性论文数篇,并以第一单位公开发表在《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科学基金》等期刊上,从而进一步明晰了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的思路,提高了学校基金管理工作者的政策理论水平,增强管理能力,也为相关院校的基金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展望

学校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新的发展目标,努力把安徽师范大学建成一所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成为安徽省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科教兴国”的重要力量.针对这一定位,为了推动学校未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设,今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继续加大平台建设,提升基金承担能力

今后,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的重点是瞄准基础学科研究前沿,推进原创性研究.在平台建设上,“十一五”期间,学校争取在国家级重点学科上实现零的突破,省级重点学科达到20个,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达到4-6个,省校级优秀创新团队达到20个,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增加2~3个.这些目标的实现将为基金申报提供坚实的可以依托的平台,大大提升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能力.

积极整合科研资源,提高基金申报水平

学校现有7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2个硕士点.专任教师134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56人,科技人力资源较为丰富.过去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队伍的整合还主要是依靠院系的力量,学校宏观调控不够.今后要整合全校科技人员力量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目前正在着手进行科技人员信息情况统计工作,这是学校第一次对科技人员的全面普查.学校将会根据相关信息,积极整合科技人力资源,争取申报重大项目,提高申报水平.

师范院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工程技术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加大对外交流力度,引进先进管理理念

为了更好地适应科学基金管理不断发展的要求,学校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积极加强基金信息的交流,重点是邀请国家基金委相关部门的领导或基金管理工作较好的管理专家来学校讲学.另外,也将派出专门人员学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先进管理经验.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法,及时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最新政策,准确掌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新动态,利用最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为基金的申报、项目的决策做好前期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