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超凡的影视空间

点赞:27502 浏览:1295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对高星级多厅影院的规模、多厅组合方式影厅的平面形状、长宽比、几何尺寸、银幕设置、座席排布各要点的分析,强调了影院工艺设计的重要性.

关 键 词:高星级影院:多厅影院:影院工艺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5-0119-05

影院建筑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百余年前,其经历了从单厅到多厅,规模从大到小,内部功能从复合到单一的发展过程,如今多厅影院已成为发展的主流.多厅影院是以电影放映为主要功能,由多个大小不一的专业化影厅组成,采用多厅同时放映模式的影院建筑.

影院建筑的专业性很强,又该如何将影像以最佳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创建一个超凡的影视空间呢影院的工艺设计即是其成败的关键,试从七个方面分述如下.

1 规模(影厅数、座席总数、大中小厅配置)

影院的“多厅”形成了规模效益,在影片种类、数目及开映时间上为观众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但规模的确定没有“公式”可套用,也不是照搬某个成功的案例所能奏效.应根据当地的人口数量及其对电影的消费水平、各类文化设施的布局、影片年发行总量及其档期、选址的市口及其楼层和面积、投资额、运营方式等诸因素作综合考虑.

《电影院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21048-2007(以下简称《评定》)中规定参评五星级影院不应少于4个影厅,座席总数不应少于550座.万达院线认为影院必须有6个厅以上,因为按照普通人的忍耐程度,最多只能等半个小时,经过计算则需6个以上的影厅进行排片.

其中大厅(300座左右)、中厅(250~150座)、小厅(150~100座)也应合理配置,对于小型影院(不大于7.座、不少于4个厅)及中型影院(701~200座、5~7个厅)宜由小厅和中厅组成,且小厅多于中厅,可按2:1或3:1来组合搭配i对于大型影院(120~1800座、8~10个厅)及特大型影院(大于1800座、不少于11个厅)可在小厅、中厅按2:1或3:1配比的基础上再设上2个大厅.如此配置遵循了影院在排片上的“海鲜理论”:当新片上映时,开放大厅(或中厅)及几个小厅,随着放映周期增长,该片票房呈下滑趋势,可挪至小厅放映,这样周而复始,始终保持了多部影片同时放映及足够的上座率.

2 多厅组合方式

多个影厅的空间组合应遵循便于观众流线组织、同层平面集中、放映闻贯通的原则.以大堂(兼售票处、卖品部)作为影院的主要入口空间(图1),进场观众由此向内经检票口,进入以宽敞的进场通道(兼休息区、展示区)形成的过渡空间(图2、图3),即可很方便地找到所要去的各具特色的影厅(图4一图10).散场观众应由影厅疏散门经专门的散场通道(图1-)到达电梯或楼梯直达室外:或经散场通道进入其它商业空间,也可由环形散场通道回到影院大堂,但均不得由进场通道散场,避免与进场观众流线相冲突.影厅同层平面集中较之剖面上集中更利于观众进、散场流线的组织及影院管理.放映间贯通指各厅的放映闻集中布置在同一空间中,并以此作为“枢纽”分别“辐射”出若干个影厅.如今放映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已可实现由一名放映员兼顾多台放映机.贯通的放映间是实现减少人力、方便管理、同时放映的关键所在.


基于以上原则,多厅双侧并联式组合(图12)最为合理,即各厅并列成带状设于进场通道两侧,通道的上部夹层为贯通的放映间,此法空间利用率高,观众流线短捷,堪称经典模式.也可采用多厅单侧并联式组合,即各影厅并列成带状设于进场通道一侧,贯通的放映间夹层位于通道的正上或斜上部,此法多在厅数少时采用,否则进场通道过长,会浪费太多的空间在交通组织上.

实际项目常因用地狭小或受合建的限制,而不得不将多个影厅在水平或竖向分成几块区域,造成放映间被分隔.此时仍应考虑使尽量多的放映间集中布置,被分隔的放映间应尽量采用走道、楼梯相联系,以方便管理.如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电影城(图13)的八个影厅均位于同层平面,2-6号厅及VlP厅的放映间集中设置在同一空间中,并和分别独立设置的IMAX厅(工艺要求其放映间应独立设置)及1号厅的放映间均在夹层采用走道相通.

3 影厅平面形状

矩形因其平面规整、结构简单、便于组合、无明显声学缺陷的优点而最为常用.梯形多为前(靠银幕)窄后宽的正梯形,面积利用率较同面积的矩形高,更适合于弧形柱网.半梯形即影厅前为梯形,后为矩形,吸取了矩形和梯形优点,且厅前利于开辟疏散门联系散场通道,也是不错的选择.

4 影厅长宽比

其受工艺性及经济性的双重制约,工艺性保障的是视听效果,经济性代表了面积利用率(每座平均所占的影厅面积).当两个厅的厅宽及幕宽均相同时,首排到银幕的距离也相同,厅短者的末排观众距银幕近,视听环境(有效视场角、听声角)要优于厅长者,但经济性却相反,厅长者所增加的后部面积原则上都是可排座席的,其面积利用率势必要高于厅短者.

行业标准《数字立体声电影院的技术标准》GY/T183-2002(以下简称《标准》)规定了影厅的长度不宜大于30m,且长宽比宜为(1.5±0.2):1.设计时可在此规定的比值范围内寻求尽可能合理的平衡点而一举两得.

《标准》对此值的控制实质是源于工艺要求,即对决定末排观众视听条件的最大视距与最大幕宽w的比值:长度不大于30m是为保证数字立体声的效果,避免延迟声过长而造成声音和画面不同步,及主扬声器与环绕声扬声器的声相定位干扰.

5 影厅几何尺寸

银幕影像及幕后的扬声器是观众注意力集中的焦点,且数字立体声影厅的幕后主扬声器的基线基本与幕同宽,许多重要的工艺控制指标也是由银幕尺寸(幕宽、幕高、挂高)推导出来的,故影厅的几何尺寸应与银幕的设置空间统一考虑.

厅长等于幕中点至前墙净距(≥1.2m)+最远视距(≤1.8w)+末排排距线至后墙净距(≥0.12m)+前后墙装饰吸声厚度

厅宽(前部)等于最大幕宽w(≥8m)+幕边至两侧墙净距(≥0.5m)+两侧墙装饰吸声厚度厅净高(前部)等于设计视点高度h+幕高+幕上缘移动黑框高度(0.5~1.0m)

6 银幕设置

6.1 银幕画幅制式

《评定》规定五星级影院不应少于4个不兼容放映特种电影的常规35mm影厅,所指的35mm电影的银幕画幅制式见表1.其中1:1.85遮幅幕利用率最高,1:1.66遮幅幕在影院中已较少采用.

6.2 银幕宽度

“墙到墙”

(即银幕由左侧墙到右侧墙,幕与厅基本同宽)是对幕宽十分形象的描述,已是高星级影院确定银幕大小的原则之一.充满了几乎整片墙面的影像既加大了观众的视角,也加太了与感受数字立体声息息相关的听声角,增强了观众在视听上的临场感,这是电影区别于其它传媒形式最为突出的优势.《评定》中关于各星级最近和最远视距的规定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见表2),与最近视距0.6W对应的水平视角为80°,与最远视距1.8W对应的水平视角为31°.水平视角80°介于双目周边视场和辨别视场之间,观众可以获得很好的视觉临场感:水平视角31°也可达到辨别视场的大部分,所以对幕宽提供的31°~80°1水平视角(即0.6~1.8W视距)已被业内公认为最佳的视觉范围.当然“墙到墙”如何运用,还需根据影厅的长宽比确定:

1)长宽比为1.5:1~1.7等于1的属于较窄的厅,使用“墙到墙”以充分利用厅宽,最大限度地加大幕宽,增强临场感,且面积利用率高,建议新建的影院采用.

2)长宽比为1.3:1~1.5:1且厅宽较大(大于12m)的属于宽而短的厅,使用“墙到墙”会使最远视距只有1.3W~1.5W,且最近视距也相对加大,造成幕的前区损失大量的座席,尽管水平视角控制在31°~80°,临场感很好,但面积利用率低.对于此厅,以厅宽为依据去盲目追求“墙到墙”就不合适了,建议按已知的最远视距等于或略小于1.8W来决定幕宽,即W等于或略大于最远视距的1/1.8,且W应≥8m.W确定后,采用斜墙收拢至幕边(两侧需留出安装间隙)的方式,亦可达到“墙到墙”的感觉.

3)长宽比小于1.3:1的VIP厅(如图13中VIP厅),为追求高档而控制座席数,厅长和厅宽都不大,应采用“墙到墙”的设计,以充分利用厅宽.

6.3 银幕高度

“顶天立地”是对幕高的一种夸张说法,按影院工艺的垂直视线设计,做到“顶天”并不困难,而要做到真正的“立地”在常规35mm影厅中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在最大,幕宽w确定后,变形幕的高度即为W/235,需要确定的是普通幕及遮幅幕的高度,可选用以下三种画幅制式配置法确定.

1)等高法.在过去传统的大容量多功能影剧院中常用,指变形幕、遮幅幕、普通幕的高度基本相等.优点是各种画幅制式的影像质量都较接近且较好.缺点是遮幅幕画面太小,仅有变形幕的71%~79%,临场感差.新建的影厅,已不采用,只用在改建建筑中因层高不够的情况下.

2)等宽法.是与多厅影院一同出现的,指变形幕宽w和1:1.85遮幅幕宽基本相等,普通幕、数字电影和1:1.85遮幅幕的高度基本相等.优点是片源最多的1:1.85遮幅幕面积增大,是变形幕的127%,突出了它的优势,被普遍用于中、小影厅中.缺点是当遮幅幕宽超过12m时,采用常用功率的氙灯,画面清晰度和银幕亮度等指标都难达到《评定》要求.但如果幕宽在12m左右,氙灯功率够用,仍建议采用此法.

3)等面积法.也是与多厅影院一同出现的,指1:1.85遮幅幕和变形幕面积基本相等,且普通幕、数字电影和1:1.85遮幅幕的高度基本相等.优点是在充分利用影厅宽度及净高的基础上.既增大了1:1.85遮幅幕面积,又解决了由于遮幅幕太大引起的画面质量问题.此法可在幕宽大于12m时采用.

6.4 银幕尺寸计算

在幕宽W初步确定后,根据影厅可达到的净高,选用合适的画幅配置法,并利用公式:幕宽等于(片门宽度×放映距离)/镜头焦距,及表1中的参数即可具体计算各画幅尺寸了.

6.5 银幕挂高、视点高度

不管采用以上何种画幅配置法,各画幅中心的离地高度都是不变的(即共用一条水平中心轴线),而不能将各画幅的下缘对齐,因为国内外还没有一台能自动仰俯角的放映机.

视点高度分为最高视点高度h.和设计视点高度h.h.即为离地最远的画幅下缘距首排座席地面的高度,各星级的h.见表2.h即为离地最近的画幅下缘距首排座席地面的高度,并以此作为计算座席区台阶高度之用.h取值宜小,常为0.6~0.9m,即为媒体上常看到的“谋某影厅采用低视点大银幕放映工艺”.但h太小会使台阶式看台升起过陡及放映俯角增大,观众站立时还会遮挡放映光束(放映窗口外侧底边距最后排地面高度宜≥2.0m):h太大虽可降低看台升起高度,但会增大h.,使首排仰视角增大,故h的取值应兼顾多因素的制约.

等高法因各画幅高度相同,故h和ho相同.等宽法和等面积法因画幅高度是变化的.h和ho不相等.

6.6 银幕选择

要再现完美的影像效果,银幕上的画面需具有足够的亮度,银幕反射率是决定亮度的主要因素.普通影院采用的白塑幕反射率通常为0.8~1.0,但高星级35mm影院为了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多根据幕的大小采用增益(增益为1.0表示该幕对投射至其表面光线的反射率为100%)为1.4~1.8的增益幕.自塑幕通常为平面,增益幕为了使光反射及各观看角度达到最佳,常用在水平方向上弦高比为20:1的弧面设计.

7 座席排布

多厅化促进了小厅化、专业化,厅的平面尺寸变小,中间与边缘、前排与后排座席的视听差异就小,也利于影厅的工艺专业化需求.在观演建筑中,座席的合理排布是观众水平视线、垂直视线、安全疏散及舒适度等要素经综合、平衡的结果,只因功能需求不同,设计的原则及依据的方法各异.影厅中座席排布应从电影的工艺特性出发,确定座席区与银幕影像及幕后声像在水平、垂直向的相对位置兼施合理.

7.1 水平视线设计.是为界定视听效果优良的座席平面区域,控制要素有三:

1)最大视距/w.是对末排设在何处的控制,前文已述.

2)最小视距/w.是对首排设在何处的控制,目的是为了控制盲目追求面积利用率,防止观众距银幕过近所出现的弊端:组成影像的颗粒、银幕用于透声的孔洞及摄像机在拍摄时的运动均被感知而引起视觉不适感:难以保证座席在幕后所有主扬声器覆盖之下,听觉效果势必会差.

3)斜视角水平控制线.是为限制座席设置在视线过偏的位置,其绘制方法有二:一以银幕中点为原点,将银幕中轴线向左右各旋转45°作为边座控制线,二为目前常用的方法,以最大幕宽左右边缘端点为原点,将放映镜头中点和原点的连线向银幕内侧各旋转45°作为边座控制线(图13中各影厅).

7.2 安全疏散.指观众在影厅内的安全疏散,控制要素有三:

1)观众从座席至相邻走道的疏散能力.取决于排距、每排连续座席数及相邻两排间座椅最小净宽(表3).短排法为一侧有纵走道且软椅排距为0.9m时,连续座席数不应超过11个,排距每增加0.05m,座席数可增加1个:长排法为一侧有纵走道且软椅排距为1.1m时,连续座席数不应超过22个:当以上两种排法的两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席数均可加倍.2)观众在走道上的疏散能力.走道净宽应按防火规范要求计算确定,且中间纵走道净度≥1.0m、边走道净度≥0.8m、横走道除排距尺寸外的通行净度≥1.0m,横走道多在单靠纵走道不能满足总疏散宽度的情况下设置,两条横走道间不宜超过20排,座席靠后墙设置时,横走道与后墙间不宜超过10排:走道的布局应与座席片区相适应,且与疏散门联系顺畅.专业影厅没有传统影剧院那么高的舞台,故首排前有一个与疏散门相连的宽裕空间(相当于横走道),利于人流集散.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为了提高面积利用率而仅设一条中间纵走道是不可取的,因牺牲了视昕条件最佳的中间座席,建议采用靠两侧墙各设一条边走道的设计.

创建超凡的影视空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座席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疏散门.疏散门的数量及总净宽应按防火规范要求计算确定,进场门不应作为疏散门:每个疏散门的净宽应≥1.4m,且平均疏散人数应≤250人.

7.3 舒适度.控制要素有四:

1)人体工程学要求.

2)座椅的材料与质地.

3)座宽、排距、相邻两排间座椅最小净宽(见表3).

4)座席向心度.理论上讲,每排座席以银幕中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排列向心度最佳,但这样会引起首排的弧度半径太小,首排两端的观众几乎是“面对面”而非实际面对银幕.因银幕是一个大面,而非一点,且人眼有一定的视角范围,设计不应如此机械.

对于大、中厅,幕宽较大,可按全弧线或直线与弧线相结合排列.全弧线排列用于无中间横走道的情况.直线与弧线结合(图13中1、2号厅及IMAX厅)用于设有中间横走道时,前部为弧线,利于坐姿自然、观影舒适,后部呈直线,中间横走道两端呈喇叭口(可设置轮椅),并和疏散门连通,利于疏散.确定弧线半径最简便的方法是:影厅正中一排或1/2厅长处的弧线半径基本等于放映距离.对于小厅,幕宽不大,建议按平行直线排列(图13中3~6号厅及VIP厅),看台结构简单且座椅安装方便.

7.4 垂直视线设计.是处理银幕影像、声像与观众在垂直方向上的关系,实现影像、声像无遮挡,其关键要素是每排的视线超高C值应≥0.12m.鉴于此点已有诸多论述,此文不再赘说.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影院工艺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综合工程,它也是影院建筑设计开始的起点及基础.作为影院建筑设计师应具有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灵活把握各工艺要点,并能和其它设计要素加以综合、平衡的能力,方能创建出兼具建筑美学特色和完美工艺技术标准的超凡影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