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

点赞:30193 浏览:1420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提要]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涉外性很强的专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距离.本文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对市场对外贸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对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25日

随着国际经济格局多极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正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外贸以及外贸协作企业如外运、对外保险、海关等都需要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前沿阵地,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国际贸易高级应用性人才的重任.为此,建立起具有时代特色的国际贸易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际贸易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地促进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一、市场对外贸人才需求现状

自“入世”以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更多地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大量外资企业也进入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使更多企业获得直接进出口自主权.这些情况使我国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市场发生了变化.熟练掌握外语兼具外贸专业知识,尤其是有经验、会操作的实用性人才成为外贸及外贸协作单位的首选.然而,根据我院国贸专业毕业后从事外贸工作的学生反馈,外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熟悉进出口环节、能独立承担企业进出口业务,而毕业生认为最大的劣势在于动手能力差、缺少实践经验,另外不少大学生虽然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但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能力较差,尤其是听、说方面,很难适应国际贸易工作的需要.根据调查,虽然不同的外贸企业的需求不同,但是实践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

二、当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各国掀起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加快培养科学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运动.进入九十年代,我国也加大了教育改革力度,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根据调查结果,目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还存在的一些弊端.

(一)国际贸易教育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和市场实际需求联系不够紧密,国际贸易教育过程中是重知识传授而轻品德培养,重理论而轻实践,忽视了贸易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导致培养出来的国贸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二)国际贸易实践教学设计不健全.国际贸易课程一般将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设置为3∶1,只占25%的实践课程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而实践教学的进程、计划安排也过多依赖于理论教学.此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缺乏科学依据,由于缺乏对专业能力的细化分析和对各专业技能间关系的研究,因此实践教学的环节设置,以及各环节的先后顺序的安排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

(三)国际贸易专业“双师型”教师缺乏.目前我院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来源于普通高等院校,理论知识扎实的同时,却由于没有深入到企业进行锻炼学习的经历,动手操作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组织和指导实践教学活动,课堂讲授的知识无法与实际很好地结合,不能满足当代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实践教学环境基本建设不够完善.国际贸易应用性极强,涉及商品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模拟实训课程虽然能够为学生提供模拟外贸出口业务的演练机会,但除了模拟实训课外,校外企业实习的作用不可代替.因为模拟实训只是对进出口公司工作流程的模拟,只是一个虚拟环境,学生不可能从其中真正了解外贸公司的实际工作,真正的贸易业务能力只有经过亲身动手操作后才能掌握并熟练.单纯的校内学习与模拟,无法使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因此不能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导致校内所学与社会所需严重脱产.

三、对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深化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循序渐进.从我院实际出发,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订科学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依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体情况提出的.因此,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的前提是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技能的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根据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可以将国际贸易“应用性”能力定为一级能力指标,该能力指标下包含世界市场分析与决策能力、进出口贸易综合业务能力、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三项二级指标,这三个二级指标可以进一步细分、四级、五级指标.技能细分后,对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内容的认识就会具体、清楚.在此基础上,设计科学可行的技能实训方案,安排相应的实习实训环节,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所需的这些能力能够真正被培养到位.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结构,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完善课程教学

1、根据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国际贸易课程都是密切联系国际贸易政策措施、联系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贸易发展的课程,这些内容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教师应广泛接触并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紧密跟踪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经济敏感度,做到与时俱进.

2、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熟悉、理解国际贸易惯例及规则,掌握国际贸易操作技能,分析探索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对国际贸易现实问题探讨及国际贸易实务典型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获取的效果.国际贸易课的讲授需要引用大量最新的数据和案例,适于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国际贸易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加课堂的信息传播量,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输送给学生大量的直观信息,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从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根据课程涉外性特点推广双语教学.作为提供涉外人才的国际贸易专业,应该实行双语教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都必须直接用英文来表达,因此只有在课堂上把汉语和英语很好地融合,进行双语教学,才能很好地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具体内容讲透,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全部内容.可以尝试实行外语课件、母语授课的形式.外语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专业英语词汇,母语讲解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透彻理解,也不会使一部分学生因为外语障碍而失去学习兴趣.在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之后,可以进一步尝试在授课过程中,将中英文混合使用,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语来表达,这样不但消除了学生对“说”英语的畏惧心理,也调动了他们对英语学习和使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开展国际贸易综合业务实训.作为一个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首先必须具备专业技能,而提高专业技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业务实训.要求学生通过相关实训具备包括搜集信息、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拟定函电以及与客户交流和应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实际商战的技巧.

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为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建立综合性的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室,为师生提供一个模拟进出口业务活动全过程的实验场所.教师可以在实训室中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国际惯例、法律知识和行业习惯做法,或演示有关业务的操作流程等知识.学生则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国际贸易软件,扮演不同的部门角色,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仿真演练,以此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与协作精神.这样的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又可以解决社会实践问题.

在开展国际贸易综合业务实训时要注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首先,应密切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以配合理论教学课程的方式开设基础性实训课程,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其次,应与专业实训课程结合起来,开设各种体现专业特色的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除了能够模仿理论课相似度检测绍的各种商务流程,按照实验、实训教材或教师指定的方法重复相关实验并取得预定结果外,还要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最后,应利用高质量的模拟软件,并适当增加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比重,选择一些与高校、企业合作的软件公司设计出的接近实际业务的教学软件进行实践教学.

(四)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搞好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应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走出校门建立协议式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联手走双赢之路.校外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熟悉今后工作环境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外贸业务部门的实习,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外贸业务中各流程,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充分认识本专业的行业地位,了解外贸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为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另外,应与海关、银行、港口、检验检疫局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建立非协议式的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实习,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此外,定期邀请具有丰富外贸经验的从业人员到学校内为学生演讲、做报告,帮助学生对外贸实际操作过程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一门学科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构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决定因素.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往往与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和创造力密切相关.因此,建立一支既有国际经贸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一线业务能力和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在理论教学方面,专业教师要善于吸取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同时,注重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不断传输给学生最新的国际经贸方面的信息和动态.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当地各类外贸企业的联系,选派一些教师到外贸企业挂职锻炼,接触实际业务,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这样可使专业教师有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能有机地加入切身感受的案例,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同芳.如何培养“适销对路”的外贸人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5.

[2]李洪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1.7.

[3]郝晓燕.关于提高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外贸实践能力的教学研究与探讨[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