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滇缅贸易衰落的主要原因

点赞:6416 浏览:224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提 要】抗日战争爆发对云南对外贸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一时期云南与缅甸的贸易往来与战事的发展密切相关,既有滇缅公路成为唯一的国际贸易通道而繁荣,又有滇缅公路被切断以后的一落千丈.受到日本对缅殖民政策和战时外贸统制政策的影响,滇缅贸易陷入低谷.加之国内恶劣的财政金融状况及缅甸独立后的贸易政策所限,滇缅贸易始终难以恢复.

【关 键 词 】抗战;滇缅贸易;衰落;原因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东部沿海的对外贸易通道丧失殆尽.1940年以后,随着滇越铁路中断,日本入侵东南亚,对云南对外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滇缅贸易却因为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唯一的国际贸易通道而昌盛发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相继攻陷缅甸仰光、云南腾冲,1942年滇缅公路被阻断,云南与缅甸进而与国际世界联系的唯一陆地孔道就此断绝,滇缅贸易落入低谷,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有所恢复.


一、日本对缅殖民政策及缅甸殖民地经济状况

l942年3月,日军占领仰光,5月占领缅甸全境.日本的殖民方针就是“迅速获得重要的国防资源,确保作战部队的供给”.于是,占领仰光后,15军当即发布了《林集团占领地统治纲要》和《林集团军政措施要领》,具体规定了日本在缅甸的殖民统治政策,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控制矿山、工厂,加强发展石油、锡、棉花等重要资源的生产”.把原属于英国的土地、工厂、矿山、设备等资产全部吞并,重要的企业、共产和矿山由三井、三菱株式会社等日本垄断组织接管,至1943年,日本的48家大公司在缅甸登记注册,缅甸经济被日本全面控制.

1942年日本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报告关于《南方甲地经济对策纲要》中,日本又对缅甸及东印度群岛、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资源掠夺作了更加详细的规定.明确提出:南方甲地区经济对策的要点在于首先迅速开发和取得重要国际资源.在“资源的开发和取得”中规定:石油开发和取得应作为开发资源的重点.至于其他资源的开发,则依据帝国军事需要而定:铝矾土、铜矿、镍矿、钨矿、锑矿、锌矿、铬矿、石灰石、云母、水晶、金钢钻、水银、稀有金属、石棉为应竭尽全力开发者;煤、硫黄为必须开发者;锡、铁矿、磷铁矿及黄金为准备开发者.对于农村生产资源,则谋求纤维资源(棉花、黄麻)、蓖麻子、牛皮、丹宁材料(栲树等)、树脂类(松脂等)、鱼藤属根、奎宁皮、棕榈油、马尼拉麻、椰子(椰子油)、橡胶、香料及辛香材料、木棉、砂糖、缅甸米、茶、咖啡、雪茄烟烟草、粮食(包括畜产及水产食物)、盐、木材等最大限度取给.日本于1941年12月入侵缅甸,至1945年5月仰光解放,其殖民统治不过短短三年,却对缅甸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对缅甸经济造成惨重的破坏,对滇缅贸易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抗战时期滇缅贸易衰落的主要原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对外贸易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日本占领缅甸后实行的殖民掠夺政策,给缅甸经济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工矿业的打击最为严重,缅甸战前日产石油709360加仑,年量为3亿加仑,输出5500万加仑.到1944年初仅日产44640加仑,只为战前的6.7%;有色金属开采急剧下降,包得温矿区战前年产铅锌镍银等8.1万吨,1943年4月至7月仅产6285吨,产量下降惊人.农业生产萎缩,稻谷产量急剧下降.日本出于军事目的,强行扩大棉花、麻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棉花的种植面积从1941年的40万英亩增加到1944年的52.8万英亩,但产量并没有增加.由于社会全面衰退,经济状况恶化,导致物价飞涨、物资奇缺,对外贸易几乎断绝,缅甸经济全面崩溃,滇缅贸易处于极度萧条的境地.

二、外贸统制及战后美国独占中国市场的深刻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政府立即施行了战时外贸统制政策,以农矿产品输出换取欧美国家对华经济援助,这是抗战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实质上是易货贸易,1942年以前的对华经济援助主要就是这一方式.美国是国民政府易货贸易的主要对象国,据统计中国农产品大部分都是输往美国,矿产品输出1942-1945年出口总值为6006.7万美元,其中运销美国的为3081.4万美元,占51.3%.国民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外贸统制,掌握了进出口贸易的主动权,根据战时政治、军事、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易货、偿债、保护、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支援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滇缅贸易日渐兴盛,至1941年达到顶峰.1942年开始,外贸统制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例:1942年,浙江每担毛茶收购只相当于成本的66%左右;1944年,猪鬃每箱的官价只相当于实际成本的38%左右,因此,猪鬃产量减至年产2万余担,仅为统制前的 1/4左右;蚕丝产量减至年产2000余担,不足实行外销物资统制前的1/10.1942年1月,江西钨砂每吨收购2900元,生产成本3656元,亏损756元;1944年3月,云南个旧纯锡每吨收购11万元,生产成本50万元,亏损39万元.收购价大大低于成本价,导致丝、茶、桐油产区的农民普遍不愿种植,矿区不愿生产,致使农、矿产品产量大幅下降,出口规模大幅减少.而且,外贸统制导致对外贸易完全被政府所控制,民间贸易的生存发展空间十分狭小,传统滇缅贸易以民间贸易为主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通过易货贸易,美国加强了对中国贸易的控制,抗战胜利后,控制进一步强化.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多个协议,1945年以后美国向中国提供的借款和物资共约29笔,其中,借款14笔,共计9.18亿美元、物资“让售”7笔,共计25.33亿美元,其他援华物资8笔,共计25.69亿美元.1945-1949年期间,美国向中国借款和援助总额达60.19亿美元,占南京政府这一时期财政支出的50%以上.美国几乎垄断了中国商品市场,并且直接导致了三个严重的后果:一是农业生产出现萎缩;二是大批工厂倒闭;三是中国与其他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十分微弱的状态,包括滇缅贸易在内深受其害,贸易自主权完全丧失.

三、财政金融变态对外贸的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