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为主的广东出口现状

点赞:20768 浏览:939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分别从贸易方式和出口企业经济类型两个角度,分析广东出口贸易变动趋势及增速变化过程,认为目前广东出口贸易仍存在加工贸易占主要部分、外资企业出口比例过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政府应该采取加大对内资出口贸易企业扶持力度、优化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加快广东东西部及北部发展等相关对策.

【关 键 词 】广东 出口贸易 政策

【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12)06-0041-04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东众多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此经济背景下,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即所谓“双转移”政策.“双转移”一指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广东省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转移;另一指广东省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的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同时也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双转移”政策对广东转变发展方式、应对金融危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也有重要指导意义.广东是对外贸易大省,每年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0%左右,其进出口贸易对广东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广东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保持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些措施对广东对外贸易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目前广东出口贸易的现状,这对广东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贸易方式及出口企业经济类型两个角度,分析近年来广东出口贸易现状,并给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一、广东近年来出口概况

广东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约30%左右.自2004年以来广东出口占全国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32.3%下降到目前的28%.

按贸易方式分类,一般贸易出口额虽然总量占比不高,但是增加速度较快,从2004年380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1838亿美元,增长了近5倍,占广东出口总额从2004年20%上升到2011年34%;而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比较高,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额比率保持在60%以上,但是其增长缓慢,从2004年1456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3115亿美元,增长约2倍.

按经济类型分类,国有企业出口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500亿美元左右,增长不多;集体企业出口额较低,对广东总出口额影响不大;三资企业出口占比较高,保持在60%以上,表明目前广东出口企业中三资企业仍占据重要地位;私营企业出口增长迅速,从2004年188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1318亿美元,增长了7倍多,虽然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有所放缓,从2009年到2011年也增长了近2倍,由此也表明“双转移”政策给广东私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二、不同贸易方式出口现状分析

按照贸易方式出口贸易可以分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其中加工贸易又可以分为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形式.目前广东出口贸易中仍以加工贸易,尤其是进料加工为主,这表明目前广东出口商品中,仍有相当比例是进口原料及半成品,简单组装加工后出口,在这个生产过程中生产企业仅仅获取了微薄的加工费;目前广东一般贸易出口增速较快,自2004年增速均显著高于加工贸易,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及广东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一般贸易将超过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在广东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带来了先进管理经验并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广东加工贸易行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生产环节,生产过程技术含量低,企业只能得到微薄的劳动力工资利润.另外目前广东的加工贸易大多数处于无品牌、低附加值、议价能力低的地位,这样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加工贸易方式对制造业升级推动作用不大,并且容易使国内产业长期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下游.

广东加工贸易占比仍占据出口贸易的主要部分,这种结构使得广东经济发展容易受国际市场的影响,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同时广东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为回避创新投资的高风险和外部性,往往倾向技术模仿而不去创新,技术创新不足制约着广东产业持续成长与产业层次提升,严重束缚着企业竞争力.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广东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粗放型外贸增长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少企业出口受阻,定单减少甚至倒闭.

三、不同经济类型出口现状分析

出口贸易按经济类型可以分为国有企业、三资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出口保持比较稳定态势,三资企业出口仍占主要部分并且增长趋势明显,私营企业出口额虽然不大但是增长迅速,而集体企业出口额较小,对广东省整体出口额影响不大.国有企业增速不大,基本保持在10%以内;三资企业出口增速保持在25%左右,而私营企业增速明显高于三资企业,保持在30%甚至60%以上.

上述分析表明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口企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民营企业加工贸易迅速增长,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改变以外资企业为主,内资企业偏少的状况.三资企业,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的性质使得其除了以优惠税率向本地交纳税款以外,其余的企业生产者剩余一般最终都流到国外,与广东本地社会福利水平、社会财富增长关系不大;同时,这些企业主要是为了获取廉价劳动力的成本优势而投资设厂,从而缺乏动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当然内资企业出口额所占比例小同时也暴露了本地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优势不足的现状.

三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商在广东境内投资建厂,生产产品后又销往国外,这部分出口贸易有可能是母公司为进行利润转移或处于其他战略目的而进行的,其对诸如汇率变动等风险反映不大,而我国的集体和私营企业由于其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规避风险能力弱,因此政府应对这类企业提供较好的扶持政策,引导企业注重技术改革,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四、政策建议

第一,在维持加工贸易,积累资金的同时更要积极发展自主品牌出口产品.针对目前广东省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为主、一般贸易为辅的现状,政府应该注重对一般贸易的扶持,尤其要对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企业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待遇,逐步取消对一般贸易企业的各种进出口限制,从而有效提高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广东的外贸进出口从依赖外商投资企业逐步转向依赖本土企业.例如可以通过给予国内加工贸易生产企业提供贷款政策支持,由政府提供相关信息平台,给企业生产决策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同时注重相关配套企业的发展,鼓励国内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以提高国产料件的技术含量和工艺质量,并取消国产料件生产企业由于国家税收政策不当而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第二,采取动态比较优势标准,支持技术推动力大、技术进步率相对较高的企业.广东加工贸易在以往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容易使广东的加工贸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广东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应该采取动态比较优势标准,支持那些虽然生产成本暂时偏高,但具有技术推动力大、技术进步率相对较高的特点的企业,这些企业对经济增长和工业结构升级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第三,打破广东产业布局不均衡现状,注重珠三角和东西两翼及北部山区的均衡发展.广东加工贸易产业大部分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如东莞、深圳、中山等地,而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分布偏少.应积极推进省内区域贸易的合作,加速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外源型经济的发展,引导珠三角地区的外贸企业到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建立出口基地,充分发挥粤北山区、东西两翼地区劳动力成本低、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引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的外资项目;同时珠三角地区应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已取得的经济成果,逐步减少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引进,将信息电子、生化制药等高新技术作为吸引外资的重点领域,壮大广东对外贸易的基础和龙头.

第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走质量效益型出口贸易之路.政府应引导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出口的综合竞争力,采取各种路径进行转型升级,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入国际化产业链中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环节.目前广东在推动加工贸易升级转型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如省财政拿出10亿元设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基金,鼓励企业主动进行转型升级,但是目前广东总体外贸方式的转变还只是初步,因为加工贸易受国外客户牵制比较大,转型升级难度大、耗时长.为此政府应该长期坚持相关政策,积极主动出台相关扶持性政策,例如制定相应的指导目录,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扶持性政策等,通过这些政策鼓励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拓展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

加工贸易为主的广东出口现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加工贸易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第五,应加大对国内企业,尤其是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出口贸易的支持.如在融资等方面给予合理扶持,提升内资企业市场地位,加大国有、集体及私营企业在广东出口贸易中的主导地位,降低出口贸易中对外资企业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广东在出口贸易发展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本地能够获取更多的出口贸易带来的利益.同时广东应该抓住危机下市场倒逼的时机,刺激内资企业主动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以自主创新为主的结构调整,加快产业集群经济圈建设,全面推进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