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与

点赞:5841 浏览:195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致力于改革开放的对外政策,更加开放的中国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大国.但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格局使得地方政府和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外贸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忽视环境成本的内部化,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尤其是加工贸易作为扩大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出口创汇、拉动地区经济、解决国内就业等问题上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没有将环境问题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必然伴随高污染的产生.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接连扩大基于环境保护目的的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但是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仍不容乐观.

一、我国的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现状

我国沿海地区作为开展加工贸易的主要地区,在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且集中在污染较为严重的纺织、制鞋、电子装配、陶瓷、塑料、五金等产业.国家环保总局一项针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壤调查《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探查研究》结果初步显示,珠三角地区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在这些土壤里生长的蔬菜中铅、镉残留较多,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生态环境及百姓的食品安全.在长三角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环太湖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使得以其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与之相伴的是太湖正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一个公共“污水盆”.2007年夏季,由于太湖污染严重而造成的蓝藻大面积爆发不仅造成工农业生产的损失,甚至严重地影响到了当地居民饮用水的供给.据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报告,江浙沪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为50470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加4030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长江口、杭州湾和宁波近岸.

西部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以山羊绒贸易为例,山羊绒作为内蒙古的优势资源,产量居全国首位,其相关产业链条对内蒙古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引致的山羊绒大量出口需求,刺激了当地农牧民饲养山羊的积极性.但是山羊不仅吃草,还吃草根、树皮,对地表植被和草原植物生态破坏极大,草原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80年代以来,80%的草地被破坏或沙化,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山羊绒出口并没有给我国带来丰厚的利润,相反,由于我国的羊绒制品在国际上缺乏知名度,自主品牌严重不足,羊绒制品的出口一直靠低价扩张,形成低水平的数量型增长.比如,羊绒衫的出口价:2001年为每件31美元,到2006年则下降到每件2.8美元;而且企业的加工费只占到羊绒衫售价的1/40.尽管中国是全球羊绒资源和羊绒衫出口第一大国,但中国企业由于大都是以低价出口羊绒资源或为国外公司贴牌生产,付出生态代价的同时仅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二、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环境问题

1.洋垃圾进口问题

随着世界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和生活垃圾越来越多.由于发达国家在本国处理垃圾的成本越来越高,因此有害废物和垃圾的跨国转移成为发达国家解决垃圾问题的另一个渠道.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将大量工业和生活垃圾,特别是有害废物通过各种途经向环境标准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对垃圾的接受国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遭遇洋垃圾进口事件屡见不鲜.洋垃圾通过贸易、和捐赠等形式频频进入我国,对我国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洋垃圾事件主要涉及工业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垃圾.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在2006年的年会报告上显示,2004年中国进口废物总量为3308万吨,共计93亿美元.另有报道,2005年全国海关缉私部门对58件涉嫌犯罪的固体废物案件立案侦查,查获各类进口废物11194吨,其中工业废物8247.1吨,城市生活垃圾92.4吨,危险废物2854.5吨.而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有80%出口至亚洲,这其中又有90%进入我国.

2. 生产技术和设备引进中的环境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了逃避国内较严的环保法规,通过国际贸易等渠道,将国内已淘汰或因严重污染环境而遭禁止的有害技术、工艺、设备以技术转让的形式转移到中国,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

例如,我国已在1991年6月加入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并于1992年组织制定了《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国家方案》,将分行业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和生产.其中包括化工生产、泡沫、哈龙、工商制冷、家用冰箱、汽车空调、气雾剂、烟草、清洗及回收利用等行业.但在1992年后一些国家以“技术转让”的形式在我国境内转移兴办了多家使用氟里昂的生产企业.这不仅有损于这些企业的长远利益,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剧,对我国在国际公约的履行也制造了障碍.

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又如,在上世纪90年代,投建于山东胶南的三家投资超过千万美元的化纤印染企业共占地200多亩,距离海滩均只有四五百米远.仅其中两家企业每年就要用各种染化剂将近6000吨,日排含各种有机物的印染废水4000余吨,且一直超标排放到附近海域中,成为当地的水污染源.

3.有害生物入侵造成的环境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生物入侵所引发的生物灾害和生物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和凸现,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生物入侵严重的区域包括了重要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两侧,遇到适宜环境条件后扩散.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有40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100余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就有50余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在我国,仅因烟粉虱、紫茎泽兰、松材线虫病等11种主要外来入侵生物每年给农林牧渔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多元.

以木材为例,我国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生产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但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8.21%,是世界上森林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之一.因此,近年来随着我国木材需求的不断加大,木材进口数量迅速上升.由于原木输出国除害处理技术相对落后或处理条件无法达到规定要求,因此进口原木携带各类有害生物的情况非常严重.

此外,木质包装也是有害生物入侵的一个渠道.我国规定所有进境货物木质包装必须经国外木质包装标识加施企业进行合格的处理,并加施IPPC专用标识.但在海关查验中仍有已加施IPPC标识的进境货物木质包装发现有害生物的现象,这说明国外木质包装除害处理机构的信用度不高,除害处理未按照标准规范操作,致使木质包装中有害生物不能被彻底杀灭.这些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将对我国的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4. 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问题

资源性产品包括可以用自然力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再生资源和那些不具备自我繁殖能力,随着人类的开发和使用不断减少至枯竭的非再生资源两大类.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除了在贸易中获得利得外,其过度出口将会对我国自然资源起到破坏作用.

由于利益驱动,我国非再生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一度成为我国在出口贸易中的优势.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一些非再生资源性产品的出口继续呈大幅上升势头.原油出口807万吨,共计269601万美元,出口数量比2004年增长46.9%,金额增长103.5%;成品油出口1401万吨,共计641083万美元,出口数量比2004年增加22.2%,金额增加61.9%;生铁及镜铁出口223万吨,共计66651万美元,与2004年相比,出口数量增加了72.9%,出口金额增长84.4%;未锻造的铜及合金出口144671吨,共计54982万美元,出口数量比2004年增加14.6%,出口金额增加59.3%.

与非再生资源性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相对应的是我国非再生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均严重不足.在资源总量方面,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铅矿不足2%.在人均资源方面,我国人均石油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1/10.这种用子孙后怎么发表展的资源基础来换取一代人的富足的做法是短视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如此,在这些资源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又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

可再生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也不容乐观.例如,一次性木筷的出口遭到了人们的普遍质疑.20世纪80年始,由于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一次性木筷的使用风靡于市,促使我国抓住商机开始大规模出口一次性木筷,并成为日本主要的进口国.国内企业对一次性木筷的争相出口,导致东北地区以白桦树为主体的次生林遭到了破坏,对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5.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问题

高污染产品主要是指那些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的产品,Joseph C. H. Chai(2002)采用各制造业污染排放总量除以相应各行业总产值所得的比例来衡量中国制造业的污染密集度,得出中国前五位的高污染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及非金属矿物制造业.

以焦炭为例,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焦炭生产、消费和出口国.中国目前的焦炭产量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出口占全球贸易量的近六成.但是同国际先进技术相比,中国炼焦整体工艺装备仍然落后,焦炉的大型化及装备水平不及发达国家,技术落后的土焦所占比例较高.土焦生产工艺落后,每生产1吨焦炭平均要排放1吨的废水、废气和废渣,污染严重.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焦炭的出口数量大幅增加,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

6.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问题

高耗能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的产品,包括钢铁、电解铝、铜冶炼、铁合金、电石、焦炭、水泥、煤炭等.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大量增加,一方面造成煤、电、油、运等资源和运输紧张的矛盾,同时也加剧了环境压力.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地方普遍重视发展重化工业,一些高耗能产品如钢铁、水泥等的生产在国内市场已经明显出现产能过剩,因此造成这些产品的大量出口.这些粗加工产品的附加值低,生产能耗高、污染大.大量出口这些产品,不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加剧了煤炭和电力资源的供应压力,还造成我国能源的大量流失.据测算,我国每年出口的高耗能产品所消耗的能源相当于出口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5.


三、有效利用国际贸易提高我国环境水平的对策

国际贸易是把双刃剑,虽然国际贸易通过进口对我国环境污染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由于国际贸易的存在,也为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贸易,提高和改善我国环境总体水平.

1. 加强政策导向作用,鼓励治污技术的引进

国际贸易为我国环保技术的国际交流和环保产业的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可以加快我国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步伐,大大提升环保产品整体水平,推动我国环保产业市场化的进程,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快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用高新技术改造环保制造业,提高环保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助于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以水污染处理设备为例,与国外先进的同类设备相比,我国现有的水污染处理设备在标准化程度、质量、成本,乃至配套方面都有较大差距.由于我国是淡水资源紧缺的国家,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加快和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工业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现有污染水处理设备的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要求.因此,更加专业化的污水处理设备和清洁技术的引进为我国解决水污染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

因此,对于在国际贸易中引进有关国外最新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以及采用清洁技术进行生产的厂商,政府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应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倾斜.

2. 加强口岸工作的管理,有效阻止污染废物的直接进口

洋垃圾以其高额的利润吸引了国内外贸易商,对其热衷程度与日俱增,也给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甚至有些国家的慈善组织打着慈善捐赠的名义,将洋垃圾“无偿捐赠”给我国,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在2007年5月,宁波的大榭海关在进口查验中发现宁波某企业从韩国进口的废PVC杂料和废PE白色粉末,大部分货物未经加工清洗,其夹带量超过国家环控限量标准,有严重的环保问题,被责令退运出境.海关总署特别规定,凡监管人员少,没有电子地磅、X光查验设备及单独货物堆场等设施的小口岸,停止受理进口废金属和废塑料的申报.这对把好污染废物进口的第一关,打击不法贸易商,有效保护我国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截至2007年7月底,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7224亿美元,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近200个.大量外资的引进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加速了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但我国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一些污染企业进入我国,对我国的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应提高外资质量,严把环境关,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首先,以资源集约、产出效益和环境效应为标准引进外资,注重节能减排型的企业,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增加怎么写作业和农业领域的引资力度.再次,在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快自主技术创新的基础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培育自己的品牌.

4. 强化技术创新,提升出口企业的环境效率

环境效率的基本理念,就是在不增加环境负荷的前提下,保持或扩大经济活动总量,进而提高人类社会的福利水平.因此,环境效率的提升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环境产出投入比,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所使用要素的投入量,或当要素投入不变时增加产出.

在我国的出口企业中,出口产品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技术含量不高.而作为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技术创新有利于增加出口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减少环境成本的支出.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对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环境效率,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