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FCI对中国金融中心建设布局和定位的

点赞:21746 浏览:959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对区域金融中心的认识逐渐加强,国内各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掀起了一股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热潮.但各个区域经济金融中心的竞相竞争建设带来了很多问题,对中国各区域经济金融中心整体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对中国各经济区域的金融中心建设进行整体布局和分层次分步骤建设规划研究非常重要.以金融中心发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借鉴、参考国际金融中心量化指标的评定方法基础上,分析中国各经济区域的金融中心建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了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对中国各个准备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进行量化考核评分和排序,根据GFCI评分结果和排名进行划分归类进而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安排,并根据量化指标对中国金融中心的整体布局和建设步骤提出合理化建议.

基于GFCI对中国金融中心建设布局和定位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 :金融中心;GFCI;布局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5-0163-03

一、金融中心现状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战后各国经济的复苏及迅猛发展许多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及衍生产品的不断推出,国际间经济交往增多跨国投、融资规模增长.自然发展起来的原有的老牌国际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巴黎、苏黎世、芝加哥等开始迅速扩大影响,另外在相关国家为了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新建了一批国际金融中心,即:新加坡、巴哈马、巴林、开曼群岛等;同时在过渡模式下,也涌现出象、香港等这样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已经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国际金融中心格局.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亚洲国家城市如曼谷、迪拜、上海、吉隆坡等也开始致力于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深化及对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研究兴起,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建设金融中心的热潮,具体表现为各大沿海城市和内陆中心城市为使本地区成为不同层次的区域性金融中心而进行宣传、论证规划.例如,东北地区的沈阳和大连,中部地区的郑州和武汉;西北地区的西安,华北地区的天津,西南地区的成都和重庆,华南地区的广州和深圳,长江三角洲苏州,杭州和南京.同时已经成为国内金融中心的上海,依靠总部优势的首都北京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后花园深圳正在努力竞争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各地争建金融中心反映了当前各地方政府日益重视金融对经济的巨大作用,希望通过金融中心的建立带动本地经济的持续发展[1].


2008年美国金融衍生产品引起的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健康发展和运行带来了严重影响,对我们中国经济稳健、较快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但同时也为中国的金融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教训.为了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中国政府决策层审时度势、周密部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围绕保持经济增长、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等需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这些重要决策使中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同时对全世界抵御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带来示范效应.

如何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金融作为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最高形式,而金融中心又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积极发挥和增强金融中心在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作用,这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2].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起源于金融,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中国金融业的现有状态与发达国家的金融业状况有很大不同.我们的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保持均衡发展,金融业也保持整体健康的态势,但整体规模和创新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增加了我们加速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紧迫感.

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发展现代怎么写作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意见.明确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金融发展战略.意见的提出将使上海从此前北京、天津、深圳等国内多个城市对金融中心的争夺战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发展建设的国际金融中心,使其他城市能更明确自身的金融中心建设定位和发展模式,从而促使中国经济更加协调的发展.

二、基于GFCI的实证研究

相对于国内绝大多数城市来说,伦敦金融城的GFCI评价方法采用的各种特征性指标及数据可获得性不足,各世界权威机构发布的大多数调查研究报告中并未将中国大部分城市纳入到评价当中去.如何对国内各个拟建金融中心的金融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估,在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其评价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鉴于本文主要对国内金融中心的布局进行研究,是方向性和宏观的比较,我们根据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量化性选取了各个拟建金融中心的2007年的12项指标进行排名比较.其中入选城市是根据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国家为了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明确确定的9大经济区域中的20个中心城市[3].如表1:

表1

12项指标如表2:

表2

12项指标数据主要从A:人力、B:基础建设、C:金融市场规模、D:总体经济竞争力4个领域进行排名.

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排名,根据排名1—20进行评分,每项指标数据排名第一的为满分100分,排名最低的为基础起评分10分,根据排名第1和排名第20之间的差计算出每1分对应的指标数据值(P1-P20/100),然后推算出每个城市的该项指标数据的修正评分[4].结果如表3.

表3

根据2009年3月GFCI5上海的分值[5]为538分进行按比例计算,得出国内各拟建金融中心相应的相对GFCI值和排名如表4.

表4

根据聚类法进行相应的分层次,如表5.

结合上述的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出各城市的GFCI可以认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已经初步发展成为国内的区域金融中心;苏州、天津、杭州、成都、青岛、武汉在各自所处的经济区域内建设发展金融中心走在其他城市的前列;厦门、济南、南京、长沙、大连、重庆具备了发展成为各区域金融中心的初步条件;郑州、西安、沈阳、福州相对于以上城市发展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基础条件不太充足,要想发展成为区域金融中心还需要加快基础建设和金融环境建设的步伐.

三、中国金融中心布局和建设定位的思考

依照中国现在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形势,应该选出1—2个城市给予相应的国家政策层面的引导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其他城市在各经济区域内形成自己各自的区域金融中心,在国际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周围辅以有特色的金融中心和互为补充的金融中心.

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为第一层次,因为以上4城市无论在基础建设、金融环境和政府重视程度都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国家的战略发展目标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该从这4城市当中产生.2009年3月25日的国务院工作会议上更加明确和确定了将上海发展成为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北京和广州鉴于地理位置和自身所处的区域经济的客观需要应该着力于建设发展成为区域经济金融中心.同时,北京由于政治首都的优势和各大银行总部和商业公司、大中型企业的总部所在地可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策中心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成互补.深圳作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后花园和自身致力于金融中心的建设应该建设发展成为有自身特色的金融中心和香港、广州形成互补和辅助的金融中心[6].


苏州、杭州、天津、成都、青岛、武汉作为第二层次的拟建金融中心,正在从各自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发展成为该经济区域的金融中心,当地政府应该学习借鉴第一层次城市的经验,缩短成为该区域金融中心的时间[7].苏州、杭州、上海共处于长三角经济区域,在经济上上海作为龙头,苏州、杭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纵深地带.在金融中心建设上,杭州、苏州可以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主核心建设自身成为有各自地方特色的金融中心,辅助和完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建设.天津作为百年商埠和北京同处于京津唐环渤海经济圈中,由于该经济区域内北京这一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和聚集作用,应和北京形成互补借国家大力发展滨海新区的有利条件发展自己成为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而成都、青岛、武汉在各自所处经济区域内都是经济强市和中心城市,成都处在中国的西南经济区可以辐射云南、贵州、重庆、四川、西藏等省市;武汉处于中南经济区域中可以辐射湖北、湖南、河南等省;青岛处于黄河下游经济区域内依托经济强省山东.以3城市在各自经济区域的强势地位来判断,辅以国家政策的引导将很快建设发展成为国内的区域金融中心[7~8].

厦门、南京、济南、大连、重庆、长沙有发展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潜力,但仍需加大发展力度.厦门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域的重点城市应当在政府的引导下向该区域的金融中心发展;大连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排头兵依托自己的经济优势可以成为该区域的金融中心;南京、济南、重庆、长沙在各自经济区域的经济地位和GFCI略低于该区域内的其他城市,应该发展建设成为上海、青岛、成都、武汉的辅助中心来完善区域经融中心的功能.

郑州、西安、沈阳、福州作为第四层次的拟建金融中心如要发展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还需要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可以发展成为武汉、大连、厦门的互为补充的区域金融中心;而西安作为西北经济区域的重点城市,在国家开发西部的政策指引下应加快成长为该经济区域的区域金融中心[9].

综合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目前国内金融中心的整体布局应该以上海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主要核心,苏州为功能性或补充性金融中心,南京、杭州为辅助性金融中心共同打造长江三角洲的金融中心,推动上海早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北京、广州已初步建设成为南北2个区域金融中心,应再加以完善自身的功能性;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国家经济战略发展方向,应该积极引导武汉、成都、青岛、大连、厦门、西安发展建设成为中南、西南、黄河下游、东北、海峡西岸、西北经济区的区域金融中心,郑州、长沙、济南、重庆、福州作为辅助中心进行协调发展.

深圳和天津依托有利地理位置、自身发展优势和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发展成为有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互协调补充[10].

结合中国经济的整体状况和各中心城市的自身形势,中国金融中心的整体布局应以多个中心、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建设梯度为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