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的盈余管理

点赞:15013 浏览:680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相互持有股权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是以获取短期收益为目的的证券投资.上市公司对证券市场的广泛参与使其自身会计盈余受到证券市场行情影响,自身业绩也随之起伏不定.许多上市公司管理层出于对管理工作回报的动机、避税动机、债务契约动机等等,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一定会采取相应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效益.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的基础上,提出防范和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办法.

[关 键 词 ]证券投资 盈余管理 动因 对策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相互持有股权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是以获取短期收益为目的的证券投资.上市公司对证券市场的广泛参与使其自身会计盈余受到证券市场行情影响,自身业绩也随之起伏不定.许多上市公司管理层出于对管理工作回报的动机、避税动机、债务契约动机等等,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一定会采取相应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效益.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使得财务信息的质量严重下降,降低了财务信息对其使用者的决策价值,导致社会资源无法优化配置.

一、证券投资的盈余管理简介

证券投资(investment in securities)是指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购写股票、债券、基金券等有价证券以及这些有价证券的衍生品,以获取红利、利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是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证券投资的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指的是企业的高层管理在进行交易规划以及相关的财务报告编制时,有效利用会计准则的细微漏洞以及会计政策中的可选择性条款,按照相关的职业判断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的信息进行妥当管理,从而导致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不能够十分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经营业绩的一系列管理行为.

二、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原因

(一)政府监管方面的动因

证券市场是一个高收益、高风险和高投机的市场,证券的剧烈波动,会导致整个经济的无效率和福利水平的下降.由于市场发展迅猛,政府监管部门疲于应付大量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忽略了对市场发展急待解决的根本的监管制度建设.为日后的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带来了隐患.我国的证券监管市场主要是由IPO、配股以及退市三个主要制度来约束,所以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还是求上市、保配股、存盈利.监管出现滞后性和弱效性.另外, 《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证券市场禁入制度》这些有关规定中对于公司的盈余管理有明确的管理限度要求,从而能保护投资者,赋予其一定的法律诉讼权利,这样就能降低了公司盈余管理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保证公司的盈余管理可以得到较好地规范和控制.

(二)上市公司管理体系方面的原因

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现代公司的特征,由于公司两权分离的存在,企业的所有者(股东及其选举的董事会) 和企业经营者(经理) 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利益也不一致,,所有者根据会计报告中盈利的数据来决定经营者的分红、认股权以及晋升机会等.当公司的经营状况不利于所有者的情况下,所有者就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传递错误的信息来满足个人的私利.另外,资本市场要求企业管理层必须定期和公开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这就使得盈余管理成为经理层“改善”经营业绩的有效手段.还有公司董事会和总经理两职合一,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所有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证券投资的盈余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信息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交易费用方面的动因

大多数上市公司一般是通过各种契约进行交易活动.而公司中的会计盈余是整个契约中最关键的会计信息之一,由此可见,会计盈余既是上市公司订立大多数契约的基础,也是契约是否能成功执行的衡量标准.所以,不管是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投资人还是外部人,都需要借助会计盈余进行判断和决策.与此同时,大多数上市公司因为不同契约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再加上其订立的契约本身的缺陷跟漏洞,有时还有委托写作技巧关系形成的信息不对称这些不利因素,公司的盈余管理当局是拥有自身效用的经济人,必然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以盈余管理的方式隐瞒对其不利的信息或输出对其有利的虚检测信息,通过误导决策者的判断、影响契约订立和执行来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


(四)会计准则设置方面的动因

会计准则天生不是盈余管理的动因,但可能成为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尽管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是事前的、直接的和普遍的.但也可以在遵循会计准则实质的基础之上,通过盈余管理达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的.因为企业中的会计所涉及的业务十分复杂和专业,而且会计的实务具有多变性,所以一般制定会计的工作准则是通常都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完备的一面,这样才能够使具有法律效应的会计政策能为会计在具体工作时提供比较大的选择范围,使企业管理当局可能利用其不完备性进行盈余管理,将历史成本和混合计量成本下使用证券投资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另外,会计准则的发展总是滞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近几年,新业务、新交易层出不穷,导致了经济生活中的新业务“无法可依”的局面,企业可能利用会计准则的滞后性进行盈余管理.使用证券投资损益对利润进行操控的主要手段,确定证券投资损益动机操纵行为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管理写入或者卖出股票满足企业的流动性需求.扭亏为盈卖出获得利润的股票推迟确认亏损的股票.增加净利润平滑收益降低利润时写入亏损股票.持有收益股票增加利润时卖出的股票或持有股票推迟或者提前确认利润税务筹划.推迟确认所得股票推迟应交税金,以增加利润.

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措施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内部应该不断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建立健全公司的管理体系,加强外部监督的力度,用积极的态度和合理的方法来规范指导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工作.

(一)完善政策监管,建立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1、我国企业业绩考评往往过分注重利润指标.一些管理部门领导为了优化其业绩,往往对盈余进行短期的管理.所以,必须要建立一套实用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来对确保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合理无误.具体来说,可以在以经营活动流量、经济增加值等作为核心指标的基础上,强化公司的业绩管理,以弱化企业经营者出于“政治升迁”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

2、加强对证券市场以及证券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进行的监督和管理.减弱我国证监会的审批权力,增强证监会的监督职能,强化政府对企业会计的监督力度,不断的充实政府审计、财政监督检查等组织机构,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能养成,同时还要弱化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直接干预管理的相应职能.监管部门应当注意制定政策的超前思想,并且要及时的根据不断发生变化的经济金融环境来调整监管的相应措施,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有效保护,加大因为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所暴露面临的相关法律风险,有效地限制公司高级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加强会计准则的建设,防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我国会计准则在体系和具体内容上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是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加强会计准则的建设,及时弥补一些原则上的缺憾和不足,从原来的“利润主导”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要能够有效地防止公司有操控利润的行为,可以从源头上防范盈余管理.

1、权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的内容与其反映的客观经济对象或事物之间的一致性,确保信息能免予错误和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和状况的质量特征.会计准则的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流量,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多数情况下,它们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对会计准则制定者而言,他们对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不同偏好程度,会影响准则中提供给管理当局的职业判断空间的大小,从而使制定的会计准则达不到预期效果.

2.权衡会计准则的规范性和灵活性

会计准则应该是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不能过多,否则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从而降低其综合效用,相反,处理方法太少,也会降低会计准则的综合效用.另外,会计准则在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指导作用的同时还兼有一定的灵活性,给会计人员区别不同情况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判断余地.只有把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控制在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会计准则才能在实务中顺利施行.

(三) 突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督作用

新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套路的隐蔽和巧妙往往是注册会计师很难把握的,所以提高注册会计师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能力,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至关重要.

1、强化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很关键一点是要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改革上市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制度,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行业监管部门,由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来管理公司的审计事务,来确保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时与被审计单位保持独立,也可以考虑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资源库,由相关的管理部门在被审计单位相适应的范围内随机抽取,委派审计.

2、建立完善的执业规范体系.已有的《注册会计师法》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要求从法律角度作了严格的规定,但还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应尽快制定《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以增加注册会计师法的操作性,加快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步伐.此外,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也是不可或缺的.尽快用法规形式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予以明确化,以保证上市公司中报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季报及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四)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优化股权结构,通常会借助于公司制度缺陷.目前的资本市场是由国有股权占主导地位,这也是上市公司管理不力的原因之一.可以通过完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补救公司制度缺陷,以制衡各利益集团的行为,抑制部分盈余管理不当的行为出现.

2.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强化对于领导层的监督管理

确立一种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分离机制,使其各司其职,健全董事会,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这样可以彻底的解决内部人主导重要决策的问题,使股东和经理人互相制约,强化内部领导层的监督控制.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有相对独立性的审计委员会来负责审计师的选聘工作,确保审计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和独立性.

3.统一经理人市场,约束经理人行为

统一的经理人才市场,加快经理人的职业化,建立经营者的市场择优,鼓励经理人员走上企业前台,发挥其优势,进而提高经理人员总体水平,因为竞争可以给经理人施加一定的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经理人过度盈余管理情况的发生,以此来遏制经理人以公司利益为代价来谋求个人利益的盈余管理行为.作为波动性较强的资产,证券投资本身就是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比较有利的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为上市公司利用政券投资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证券投资方面的盈余管理损害了相关者各方的利益,严重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严重违反了我国现行的法律和会计制度.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对其予以合理规范,达到去弊存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