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点赞:3232 浏览:94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和谐文化,既要树立共同理想,又要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世界文明优秀成果,既要营造健康的氛围,更要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关 键 词 ] 和谐文化 社会主义 建设途径

一、建设和谐文化的现实意义

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实现社会的和谐,既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在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要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实现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团结和谐,必须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教育人民、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巩固和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力量都引导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布局上来,引导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上来.只有最大限度地统一了思想认识,和谐社会的建设才有牢固的思想保证.

第二、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谐文化强调人类、社会、自然的共生与和谐,内涵着协调发展的理念,蕴涵着科学发展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落实科学发展,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和谐文化来指引和推动.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帮助人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又快又好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人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从而为促进社会和谐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社会.处理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需要全面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思想、道德等各种方式.建设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建设和谐文化,可以发挥文化的调节和整合作用,帮助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社会,尤其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减少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有助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道德等规范,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风尚.建设和谐文化,对于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能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基础性作用.

第四、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需要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的法律调解机制,也需要思想文化的引导和道德规范的约束.思想文化、道德规范对人际关系具有调解和整合的功能,社会越是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越需要发挥思想文化、道德规范沟通思想感情、调节人们行为、整合社会关系的作用.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形成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认识、处理社会关系的新方法,有助于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良好人际关系.

第五、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和谐始于内心.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是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和谐文化强调人的自身修养、自我完善,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实现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和谐的文化源泉.建设和谐文化,必将提高人的境界、情趣、品位,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促进人的素质提高、精神解放和全面发展;必将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

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途径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和谐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成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的精神旗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这些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建设和谐文化,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只有这样,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为和谐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价值选择、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要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要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道德风尚.

3、继承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我们要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柱.在保持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追求和谐社会境界的内容,应该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吸收借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时代精神是推动一个时怎么发表展进步的精神力量.要大力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和谐社会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用和谐陶冶精神,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建设和谐文化,要求创造更多的符合和谐要求、倡导和谐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满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要按照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理念的要求,精心组织,精心创作,生产出更多真正称得上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要发挥新闻媒体在建设和谐文化中的作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努力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

5、倡导“和谐”理念,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社会和谐,是人民团结、社会稳定、制度规范、关系融洽、发展有序的集中表现.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始终把倡导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在全社会更加广泛深入地培育和谐的价值取向,摆在重要的位置.通过和谐文化建设,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来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鼓励一切有助于促进和谐的思想行为,不断增加社会生活中的和谐因素.建设和谐文化,要丰富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重点建设一批设施齐、功能全、适用性强的基层文化阵地,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和谐文化创建活动,生产大众化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鼓励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让人们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努力使我们的社会呈现一种既充满活力,又团结和谐的局面.○

责任编辑 晏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