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程的理基础构建与现实应用

点赞:21258 浏览:954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工程性”思维无不渗透到实践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自然技术来实现,具体调整项目通过自然工程来实施.对社会工程理论基础的追问和建构就亟待分析和研究,同时社会工程学理论的现实运用范围也有待明确和界定.

Abstract: "The project" thought perates into all aspects of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Adju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rough natural technology to realize, specific adjustment by natural engineer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is pressed to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engineering,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also needs to be clear.

关 键 词 :社会工程学 学科体系 技术

Keywords: soci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system technology

作者简介:付艳军(1985-),男,河南卫辉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程哲学、社会技术哲学等,李贞娟(1982-),女,河南南阳人,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硕士.

一、社会工程概念的历史性

“工程”一词充斥着我们现代生活的每一寸空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譬如现实中985“工程”、211“工程”,学术理论上的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现实中的工程有具体的主体实施者,改造的客体对象,调整关系的方法.在中世纪“工程”一词被提出,而工程的具体实践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在当代学科分类框架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被学者和大众所接受.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自然技术来实现,具体调整项目通过自然工程来实施.那么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协调社会运行的机制是否需要“社会工程”、“社会技术”这些“软件”来实现呢在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1922年就曾使用到“社会工程”一词.卡尔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对“社会工程”、“社会工程师”、“社会工程态度”、“社会工艺”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卡尔波普尔思想研究专家戴维米勒在《开放的思想和社会》中对卡尔波普尔的“社会技术”和“社会工程”等思想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释和发挥.

社会工程的理基础构建与现实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社会工程理论的构建

人与社会世界的关系调整,社会的协调发展不是现存的具体某一学科领域或某一学科门类简单运用就能实现的,需要多学科协调运用.例如政治制度的设计就融合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所设立的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甚至涉及教育学、哲学等等几乎所有的学科门类,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科学知识体系被划分成若干领域,这些领域最后始终是相互交织的,当我们研究某一个领域的具体问题时,往往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己已经置身另外一个领域了.


日本众多学者认为,社会工程学是以社会政策、法规、计划的概念为核心的,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学的学科知识和技术进行新的重构与整合,并有自己特殊内容的新兴学科.从事社会工程哲学、社会技术哲学研究的田鹏颖教授在《论社会工程的本质和方法》一文中这样写到:“‘社会工程’是社会主体人以社会科学理论为前提,以社会技术为相似度检测,与‘物理工程’或者‘自然工程’相对应的人们改造社会世界、调整社会关系、协调社会运行的时间活动.”这就注定社会工程是一个具有多学科性质的综合性学科体系.笔者认为“社会工程”本身就是面对改造、调整宏观或微观的客体对象时综合运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的一门知识体系.社会工程学研究过程中就会遇到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独立、学科体系界限的划分等众多问题.

三、 社会工程的应用

社会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也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范围扩大而扩大,结合工程理论与系统论从统筹设计的角度运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体系设计社会制度、调整社会关系和协调社会发展.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问题不再是单独某个学科或门类的知识能够很好解决的.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作为本体的人价值观念以及认同标准的转变,需要社会的发展要有更高的集约程度和更好的统筹性.在社会工程视域下调整现有的共享价值观体系,同时结合现实情况分析社会问题、规划社会发展以及建立社会危机的预警机制.

在西方高等教育体系中,更为注重工程系统背景下的工程思维模式的培养,强调学生专业背景下的综合知识体系的“整合”和“集成”的解决问题的运用.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我们把社会工程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一门基础或选修课程进行开设,让学生在实践和理论学习过程中有“系统”的理念,通过社会工程学以“问题”为中心,围绕具体问题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技术开发.“整体性”的思维模式与教育体制对改善我国科研环境和提升科研水平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社会工程学在对教育体制自身的改革、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学科体系建设都有着巨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