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生态工业的思路与

点赞:25166 浏览:1175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省发展生态工业的实践与成效

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我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推进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明显,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一是节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我省单位GDP能耗为0.717吨标准煤/万元,能耗水平居全国前列,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能耗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十一五”全省GDP能耗下降20.01%.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是节水、节材和节地工作卓有成效.节水方面,通过对重点耗水行业、主要工业产品实行用水定额管理,推广节水型器具等措施,开展工业节水,“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年均下降12%.节材方面,全省散装水泥快速发展,“十一五”散装量累计超过3亿吨,年均增长超过8%,全省水泥散装率连续九年居各省区第一,并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水泥散装化目标.节地方面,大力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大力推进多层厂房建设.

资源综合利用进展明显.一是资源综合利用初具规模.目前,全省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企业产值超过200亿元,2010年利用废弃资源超过6000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2%左右.全省现有资源综合利用发电企业21家31台机组,总装机30.4万千瓦,日处理垃圾1.27万吨.废旧轮胎、废旧木料、建筑垃圾等综合利用稳步推进.二是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初步建成.我省已初步建成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和资源循环化利用体系.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轮胎(橡胶)、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体系建设雏形初见;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基本做到固体废弃物的清洁回收、清洁储运、清洁处置、清洁再生.基本完成废旧家电、废旧轮胎、污水处理污泥、建筑垃圾等资源再利用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引进设备国产化.

落后产能淘汰和生态园区建设势头良好.一是落后产能淘汰成绩斐然.“十一五”期间,关停小火电机组531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钢产能230.8万吨、炼铁产能13.2万吨,落后造纸产能60余万吨,淘汰低效工业锅炉2100台,改造在用锅炉2300台,关停粘土砖瓦窑2547座,削减产能164.7亿块标砖,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397万吨,积极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产业结构创新.二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顺利推进.为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我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浙江省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和生态化改造.


企业清洁生产扎实推进.自《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以来,我省以发电、热电、电镀、医药、化工、造纸、印染、皮革等行业和工业园区内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工作.这项工作开展以来,省级层面共安排了2857家企业的清洁生产推进计划,其中自愿性审核企业1728家.

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全省制定了一系列与发展生态工业相关法规政策.2005年以来,我省先后制定出台了《浙江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浙江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等一系列促进企业和全社会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生态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初步形成了政策规章体系框架,为发展生态工业提供了法律政策依据.

我省发展生态工业

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业内部结构有待调整.我省工业经济中,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比重居高不下,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产业仍占较高比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规模相对较小,高附加值、符合生态工业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规模还非常有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虽有良好发展势头,但要成为替代传统产业的新兴主导产业仍有一个过程,工业内部结构仍需加快调整.

浙江生态工业的思路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工业经济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生态环保意识有待提升.工业企业和消费者的生态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目前,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生态意识比较薄弱.由于环保产品开发和“生态化”生产,往往需要采取高新技术和较大的投资额,中小企业一般无力或不愿承担.另一方面,由于生态工业生产的是绿色产品,产品质量高于非绿色产品,成本中包含了环境使用费用,因此要高于非绿色产品.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省居民的消费水平偏低,总体上对绿色产品的消费能力相对较弱.

法规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发展生态工业需要有较大的投入,目前已有相关的省财政专项与生态工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相比,我省对于生态工业领域的激励政策不够明确,总体规模还不是很大,即使是受扶持的领域,扶持力度也不大,因此企业和各类主体发展生态工业的积极性不高.尤其对鼓励研发、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以及抑制高耗能、高耗水产品的财政税收政策还不够完善,影响节能、节水技术、设备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监督管理体制有待健全.我省发展生态工业存在多头治理、职责不明的情况,尤其是机构设置还不够合理,导致部分职责存在交叉,因此,我省推进生态工业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分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协同推进全省生态工业发展.在现实工业经济的运行中,我省对发展生态工业的监管体系建设滞后,尚未建立科学统一的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科技支撑有待加强.生态工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特定的先进技术和工艺作为支撑.目前在能源综合利用、水重复利用方面有很多技术,但是有的还不成熟,应用难度较大,生态工业链中的物质流动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的生态化改造缺少技术支撑,制约了先进理念、管理和工具的有效发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质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科技水平总体还不高,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还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研发能力弱、工艺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现阶段还难以适应生态工业发展的要求.

加快发展我省生态

工业的工作重点

下一阶段加快发展我省生态工业的工作重点为“确立两大模式,推进两批试点”,即确立生态工业的生产模式和支撑生态工业的消费模式,推进生态型企业和园区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