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策略

点赞:18833 浏览:830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探索发现只有善于反思的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理解知识,融会贯通.本文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了培养学生反思的具体策略:巧妙设问,引领反思;讨论活动,促进反思;一题多解,激发反思等等.

关 键 词 反思型学生 元认知理论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数学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反思性思维.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通过反思,人们获得不同于感觉所得来的内部经验,使认识得以升华,实践行为趋于合理.

1.及时把握三大时机

(1)铺垫揭题阶段:由外到内――反思 “我是怎样想的”.我们总是片面地认为“数学就是解题”,更多地关注学生外显的解题过程或解题方法.学生习惯于回答“我是怎样做的”,而不能回答“我是怎么想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这种只知怎么做却不知怎么想的学习,造成学生获得的仅是一个个零碎的知识的“枝叶”,这些知识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也没有建构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更没有形成“一棵参天的智慧之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外显的解题过程,更要由外到内,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回想和反观,探寻思考的轨迹,能及时调整思路,提高认识,优化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新授内容结束阶段:由此及彼――反思“我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通常我们以一句“这道题大家懂了吗?”学生以答一句“懂了”来结束一个环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由学习新识而打开的思维之门又关闭了,失去了更多的自主探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的机会,失去了使学生获得不断磨练、提升和发展的机遇.我们一方面感叹课堂教学中难以组织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另一方面却又让自主探究的资源白白浪费,也使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其实,通过我们由此及彼地引导学生在原题的基础上提出“跟踪问题”或“接龙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思维的深刻性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特别是对那些“吃不饱”的学生来说,也给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的课改目标,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课堂总结阶段:由静到动――反思“我掌握(运用)了什么方法(思想)”.一个好的总结应该是具有个性的动态的反思式总结,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校正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正如一位数学家所说:“好的数学方法好比北极星,让我们少走弯路.”因此,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示范和说明,让学生明确课堂反思的目的和作用,并掌握一定的课堂反思方法,让学生不仅关注“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更关注“这节课掌握了什么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一堂课进行个性化的反思式总结,这样的总结才是动态的,才是人文性的,才是有效果的,也才是具有发展性的.

2.科学运用三大方法

2.1 巧妙设问,引领反思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还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精心准备,巧妙设问,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2.2 讨论活动,促进反思

“讨论”既有独立思考的成分,又有合作研究的成分,它有利于促进每一类学生的学习.它在自然状态下引发学生自主地进行反思、修正自己的观点,使自己在不断的“交流―反思―修正―交流”中成长.当然,“讨论”并不是,不能随意滥用,难以解决的问题、发散性强的问题等可以组织适当的讨论;简单明确的问题、结论唯一的问题等则不适宜讨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上,教师应当利用一切可行因素,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反思,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教师激励学生反思,为学生提供了反思的情境、机会,使课堂氛围宽松,这样才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


2.3 一题多解,激发反思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怕学生走弯路,浪费时间,于是将经过处理的规律性的问题和现成的解法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在赞叹教师”妙笔生辉”的同时又感到一丝无奈,我们的教学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重视解题后的反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反思策略,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去创造,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能达到提高思维水平的目的.教师要多创设这样的例题,引导学生解完后反思,是否还有不同的思路,久而久之,养成解题后的反思.

3.时刻不忘课前课后环节

3.1 课前反思,预热思维

即课前预习时培养,这点比较难,因为学生的预习习惯较差,一开始主要以几个大问题引领学生预习:通过预习你知道了那些新知?看懂例题并试着做课内习题.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基本是为了应付老师而粗枝大叶地看一下.又改进为课后圈出自己有疑问处,或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的预习习惯有所改进,也渐渐地学会反思了.而当今提倡的导学案更能加速学生的反思.

3.2 课后反思,练习提高

皮亚杰说,“回顾是领会方法的最佳时机”,总结反思可以形成知识的整体结构网络,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良好的题感正是通过总结反思培养起来的.教师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全部用不同颜色的笔订正,并把自己在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的试题搜集在“错题集”中,标出答错原因,给出相应正确解答,同时要求学生过一段时间再回顾一遍. 而且引导学生更高要求的小结如:(1)按知识点归类:就是把同一知识点的题,归在一起进行分析、小结.(2)按解题方法归类:即把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如把本章练习分为:①用方程思想解题;②用函数思想解题;③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等类型.(3)按练习中错误类型进行归类,一般可分为:①对概念理解不透甚至错误;②对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③运算错误;④数学模型建立失当等类型.

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通过归类思想的练习,学生就会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避免“题海战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必然要求赋予学生更多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那么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愿望一定会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