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报员预报能力和水平提升与预报员岗位设置有关问题的

点赞:20714 浏览:871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从特色高校行业人才培养和在职学习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预报员能力的提升的若干问题,并对如何优化预报员的岗位设置提出了一些看法

中图分类号:P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078-02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气象防灾减灾,特别是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怎么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的提高是国家和社会对气象防灾减灾的迫切需求,而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的提高是通过预报员来实现的.如何提高预报员的预报能力进而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有效地防灾减灾,怎么写作社会,造福人民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大气运动的复杂性,人类至今尚未完全认识和掌握大气的运动规律.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现在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天气预报属于诊断预测科学,对天气进行诊断预测,其准确性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认识的进步呈逐步精确的趋势,准确率不断提高,但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准确.而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大气演变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天气预报准确率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且与我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气象怎么写作需求始终存在差距.

从过去几年的统计看,我国24小时的晴雨预报准确率平均是83%;暴雨预报准确率平均为15%左右,明显低于美国平均22%的水平;2006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平均温度预报准确率(正负两度误差)仅为57%,台风路径预报误差24小时为120公里,48小时为220公里左右,均大于日本、美国的预报误差,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虽在65%70%,但不稳定.一些灾害性天气的客观预报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方法,对一些重要天气气候事件形成的机理的认识还很有限,特别是短时临近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还比较弱.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能力、气象要素预报特别是定量降水的客观化和精细化预报水平、中期和延伸期预报等亟待提高.目前预报水平,比发达国家应该是不少于十年的差距.如何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我们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系统为非线性系统,根据混沌理论,天气预报不可能100%准确.2、地面气象观测台站很有限且分布不均,观测到的大气信息不全面.一些洋面上、高原、沙漠地区信息缺失,实况信息(大气的真实状况)不完备,中小尺度天气现象如雷暴、龙卷、冰雹等经常成为“漏网之鱼”,也是影响预报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又因为信息的不完备,使得气象学家对大气规律的认识具有相对的局限性.3、数值预报存在不确定性.由于数值模式本身的不确定性、大气运动的非线性特征、复杂的物理反馈过程、各圈层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模式初始场的不确定性等多种不确定性,使得作为天气预报基础与重要方法的数值天气预报本身就不可能绝对准确.4、现有气象科学和技术发展水平有限.预报技术有限,还需不断发展.5、预报员预报水平有限,预报员岗位设置和职责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整合.从上述几个方面可以看到,预报员是掌握和应用科学技术的主体,因此,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完善的气象观测是基础,科学技术是支撑,人才队伍是关键,科学的岗位设置和职责是前提.大力发展现代天气业务、建立专业化预报业务体系、大力培养专家型的预报队伍、科学合理的配置预报员岗位与职责,充分发挥预报员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天气预报业务发展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对如何切实提高预报员的预报能力和水平做了许多实际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而对于如何科学的设置预报员岗位与职责在理论上和实践角度已经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中国气象局从2009年开始历经三年完成了对全国省级以上预报员的轮训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又在着手对地市级预报员进行培训.气象高等院校为解决培养的学生与气象现代化业务脱节这一问题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提升预报员的预报能力和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包括与气象类高校教师和学生座谈,走访各地气象台,与预报员座谈等.提高预报员能力和水平,优化预报员的岗位设置,最大程度地发挥预报员的主观能动性,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2.预报员预报能力和水平提升

如何培养和提升预报员的能力和水平?不外乎是高等学校的教育和在职预报员的培训.高等教育是预报员成才的关键环节,在职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预报员的能力和水平,两者相辅相承.

2.1 学校教育对预报员的培养

要成为一个好的预报员,气象高等教育非常关键,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基础的气象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的气象业务需要预报员具有综合的应用能力,包括天气分析的实践能力,数值产品订正和解释应用能力,雷达、卫星、自动站等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天气诊断分析和模拟能力,即具备认识天气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水平.但目前气象类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才能更好地培养预报人才.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学一年级时就有步骤地安排学生参加实践和实习,如参观观测场、气象台、雷达站,实习地面观测和高空探测,认识云,关注天气预报,学习一些气象谚语,这样在大量的实践中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他们在检测期中到气象台站实习,多接触实际,多一些感性认识,这非常有利于学生气象理论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成立兴趣小组,自己组织一些实践活动,积累气象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注重实践,不要孤立地讲理论,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实际上学生对贴近实践的教学还是比较欢迎的.第二,重视课堂教学,编写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教材,因材施教.要尽可能地采取小班上课,组织编写适合现代化业务要求的教材,花大力气抓教学质量.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水平适当编排班级,扎扎实实地学好每一门课.第三,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主动给学生减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第四,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摒除浮躁心态,严把毕业关.建议高等院校应该严格管理,加大力度抓毕业生的质量,优胜劣汰的机制一定要保留,这样才能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2.2 在职学习对预报员的培养

2.2.1 预报员培训学习

毕业生被分配到台站工作后,在职预报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自2009年开始,国家气象局培训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联合举办了省级以上预报员的轮训工作,分为首席预报员岗、关键岗和初级岗预报员培训.在台站工作多年的预报员和刚毕业的学生的最大区别在于台站预报员已经有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熟悉天气,有一定的预报经验,了解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知道不同数值预报产品的预报效果,熟悉雷达和卫星资料的应用,但他们对理论知识都有些淡忘.通过培训,可以让他们把理论知识重新拾起来,巩固他们的理论知识,从而对预报实践有更好的指导作用.尤其通过对雷达、卫星资料应用的培训,可以使他们对这些资料的应用有更好的掌握.预报员通过培训还可以掌握天气预报的最新进展,学习短时临近预报的新技术、新方法.而对工作时间较短的学生来说,培训与基础教学有很大区别,授课内容结合实践经验,联系实际,可以使他们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获得系统的培训,工作能力可以进一步增强,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从轮训开展的效果评估分析、教学效果调查、学员反映、各用人单位反映等各个渠道的反馈来看,轮训基本达到了效果,完成了三年前轮训启动时提出的“进一步提高预报员的综合预报能力”的总体目标.轮训使预报员掌握了相对成熟有效的天气预报(特别是短时临近预报)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了预报员的专业理论水平、新资料的综合应用能力、主观分析能力和综合预报能力,对预报员的实践总结分析能力有显著促进,对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预报员预报能力和水平提升与预报员岗位设置有关问题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科学技术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预报员培训很重要,但预报员接受培训以后怎么进一步消化培训内容,怎么进一步自学则更重要.培训能够教会预报员一些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更好地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判断分析是更加重要的.预报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通过总结得出新方法和新的技术应用手段.利用培训的方式来提高预报员水平,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是非常必要的.

2.2.2 预报员的自我学习

预报员到台站工作后,自我学习显得很重要.因为在学校学的都是基础理论,预报思路还没建立起来,气象概念也不是很清晰,到了工作岗位后预报员一定要善于学习,熟悉当地的气候背景,要不断地向老预报员学习,气象台每天都进行几次常规的天气会商,有台的和省台的,新来预报员一定首先要学会“听”会商,要听得懂,尤其是夏季天气复杂时多听会商,在听会商之前最好要看一下各种图表,对天气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听,听听别人的分析和思路,日积月累,逐渐学习,慢慢建立起自己的预报思路.对预报员来讲,最重要的一条要善于总结和思考,思考和总结是一个预报员尽快建立预报思路的最有效的方法.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认为:“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天气预报的分析检验过程十分重要,每分析好一个个例,都能够增长很多知识.只有坚持不断地对天气预报过程进行总结,进行分析检验,天气预报准确率才能够提高”.每次遇到天气过程要对照教科书的理论来理解天气系统的发展演变,并总结实际天气与教科书上有什么异同,考虑预报着眼点,将对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总结分析成为预报员的自觉行动.长此以往,可以加快预报员的成长.中国气象局加大了在实践中培养预报员的力度,建立了常态化的预报员总结制度,开展各层次业务技术交流活动以及各类专项培训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了预报业务水平和预报质量.

3.预报员岗位设置

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是衡量气象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预报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是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的关键,预报员队伍是构建和完善预报业务技术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预报员是天气预报的主人,预报员对大气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是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的基础,预报员的系统性、规律性经验在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预报员队伍并不十分稳定,岗位设置不尽合理,预报员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进一步发挥.

针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天气预报准确率,山东省气象台组织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调研采用与预报员座谈、省气象台领导班子讨论、根据有关资料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从预报技术方法、科研业务化情况、指导预报应用、预报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调研内容涉及预报员岗位设置的有关情况,山东省台的情况也不是气象局的个案,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这里根据山东省气象台的调研情况谈谈预报员岗位设置和调动预报员的积极性问题.

3.1 优化预报员队伍结构,适度扩大预报员队伍

预报员这种工作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预报员值班的时间越长,积累的经验就越多,预报准确率可能会高一些.但由于种种原因,预报员的队伍并不十分稳定,预报员流失现象普遍存在.某些有经验的预报员被提拔当了领导,或是从事其他工作去了.天气预报的值班工作总是处于人员较少的紧张状态,当碰到有人休检测或是参加培训,剩下的预报员就得连轴转,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人们更感到预报员工作的辛苦.因此稳定预报员队伍,适度增加预报员数量是很有必要的.预报员数量充足,值班的压力就不会太大,预报员就有可能有时间搞一些工作总结.另一方面,随着气象业务的拓展,气象业务分工越来越细,省台有中期、短期、短时和海洋天气预报业务,而且业务和人员分开,这样需要的预报员数量就相应增多.以山东省台为例,除了汛期以外,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预报员都处于疲于应付值班状态,根本谈不上拿出必要的时间进行天气总结和科研.在非汛期,部分预报员需要参加学历进修与论文写作、培训、学习、交流或其他必要的出差任务,能够留下值班的预报员就很少了.还有,由于预报员的流失,骨干预报员少,年轻预报员多,预报员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年轻预报员往往预报经验不足,难以独当一面.

因此,适当增加预报员的数量,尽快充实预报员队伍是非常必要的.每年要引进一定数量预报员,一是有利于预报员形成良好的老中青梯队,二是人员充足了,预报员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搞天气个例总结和预报技术研究,提高预报能力. 优化预报员队伍结构也是非常必要的,既然年轻预报员多,目前的年轻预报员多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尽怏地带动这些年轻预报员成长,老、中青结合,有些老的预报员到了退休年龄,可以返聘,来指导这些年轻的预报员.

3.2 提高预报员的待遇,稳定预报员队伍

预报员队伍不稳定,流失现象严重,主要是预报员工作比较辛苦、责任大、社会压力大、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是太高造成的.因此提高预报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给预报员减压是留住预报员的重要途径.

预报员工作比较辛苦,社会地位不高,表面上看,预报员只是值值班而已,可实际上由于预报工作需要24小时不离人,预报员的工作时间不是很固定,往往是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上班,别人上班的时候休息,尤其是不规律的值夜班,健康往往受到影响.还有预报员责任大,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首先是来自自己的压力,气象预报没有100%的准确,发预报前很纠结,预报发出去更是纠结,报了某种天气就希望实况出,即使下班了,预报员也不能真正下班,还关心着天气,睡觉时常做噩梦,这是非预报员无法理解的,二是来自外界的压力,任何人都可以评价预报员的工作,当预报不准时很多人对预报员会有微词.预报员一年一年的辛苦工作并没有增加相应的地位和收入.基于上述原因,造成了预报员队伍很不稳定,年轻的预报员往往争取机会进局机关,而有些人年纪大了也不愿意再从事预报员工作.

因为部门业务性质,长期以来一直有气象台出干部,领导多来自预报员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天气预报工作的重要,另一方面不利于预报员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一名有经验的预报员需要至少十年的磨练,经验来自于勤奋和长期的积累,减少优秀的预报人员从事管理岗位的人数.

为了提高预报员的社会地位,中国气象局已经采取提高预报员岗位设置等级,加强预报员的进修访问,为预报员成长创造了良好氛围.在各类专家推荐、首席预报员选拔和正研评审时向一线预报员倾斜,评审条件更加注重业务实际能力,正研预报员比例明显增加.这都是好的举措,但提高预报员的社会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因此各位领导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预报员队伍现状和需求,科学分析并研究出台稳定和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的政策,逐步充实预报员队伍,使预报员队伍总量与日益增长的预报业务需求和预报精细化发展相适应;进一步优化预报业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使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与专业化的预报业务体系相适应;进一步提高预报员学历层次,优化职称结构,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使预报员队伍素质与专业化的预报技术体系相适应.

3.3 完善预报员评价机制,建立预报员科学评价体系

要建立以预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贡献等要素构成的预报员评价指标体系,调动团队成员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活力,引导和激励他们在突破气象科技关键技术、提升气象业务怎么写作水平上发挥作用;要更加注重实践和历史检验与评价,把在解决气象业务科研中的重大关键问题、在气象业务岗位上的实际贡献作为评价的核心标准和首要指标,切实发挥以科学评价促进发展的导向作用.

各级气象部门领导要投入更多精力,深入到预测预报一线,了解、理解并预测预报业务中的问题和难点,及时出台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的支持性政策,进一步深化现代天气业务的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天气业务的发展.

改善预报员工作环境,发挥预报员积极性和创造性,还需要解决一些深层次的机制问题,切实完善预报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预报员队伍稳定的良好环境.

要加大力度,努力培养专家型预报员队伍.要逐步完善对国家级首席预报员和专家型预报员创新团队的定期考核评估、动态管理的机制和激励政策,加大力度培养和建设一支有影响力的高水平首席预报专家队伍;要培养研究型的预报业务骨干,建立对骨干预报员的业务值班和科研总结工作安排定期交流制度,使预报员业务实践积累与科研素质训练相结合;要继续组织好预报竞赛和预报员培训工作.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预报质量考核和目标考核是个指挥棒,考核什么项目,什么项目就会受到重视.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应建立奖罚机制,预报好进行奖励,不好适当处罚,从政策上进行引导.

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目前,突发性天气事件越来越多,其造成的灾害越来越重,社会对天气预报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在预报第一线的各级预报员面临着巨大的责任和重大的压力.预报工作量较大,人数较少,待遇也不比其他岗位高,造成部分预报员思想较浮躁,怠于工作.在人员数量无法迅速增加的前提下,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使他们具有奉献精神,充分挖掘现有预报员个人潜能.

4.提升预报员能力和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除培训外,加强对优秀预报员的培养,在全国进行首席预报员评选,也是一项措施.通过选拔,预报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另外一个措施是通过进行预报员竞赛,促进预报员学习和思考,提高预报水平.此外,提升技术支持也是提高预报准确率的重要手段.如大力发展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系统模式等核心技术,加强卫星、雷达、高密度自动站等新资料的综合应用,加快发展精细化、专业化预报和客观化预测新技术、新方法;加强现代天气气候基础业务系统建设,打造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气象预测预报业务平台等等.

建设预报员人才队伍,是一个长期的的过程,而提高预报准确率也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是一个全球性科学难题.要做到精细化、无缝隙、全覆盖的准确预报,既是对气象现代化水平的重大挑战,也是对包括预报人才素质在内的气象综合科技实力的重大挑战.所以,我们必须始终高度重视预报员队伍的能力建设,通过不懈的努力向更高的标准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