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的公正问题

点赞:12224 浏览:548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本文综述了中国二十多年来改革的历程,总结了经验教训,其中主要是从成功的方面来总结我国改革的经验,从国情入手,本文从七个方面对这二十年来的改革历程进行了经验总结和反思;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另辟蹊径,从公正的角度进一步的探讨了改革历程中的经验教训.

[关 键 词 ] 改革 公正角度 经验反思

一、中国改革的经验总结

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在世界上迅速崛起.中国的改革是采取“渐近式”的改革方式,在这二十多年内,不仅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的框架,而且保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成就令世界瞩目,很多人对此做了研究.有人提出“中国模式”,有人认为是有利的初始条件,有人认为是改革路径.

具体来看,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时国情决定“渐近式”改革道路.中国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确定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我国的社会的性质依然是社会主义.这种改革不需要我们采用激进式的彻底粉碎,它只需要我们采取连续性、稳定性和渐进性的改革方式.

改革中的公正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市场经济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开创性提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双轨制”.因为公有制不利于调动积极性,所以我们的经济发展停滞.但是单纯的采用市场经济并不能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相吻合.社会主义经济具有自己特殊的目标,如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实现以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公平和在更大的程度和范围内实现社会自觉有计划的发展等等.这些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既不能脱离市场机制,又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因此,我们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二者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更加合理和更有效率的经济制度,是非常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

3.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我国在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调整的同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混合经济.因为我国的国情是单纯从国有制内部改革入手推进市场化会面临许多障碍,如企业难破产、工人难失业、政企难分离、历史包袱过重等问题.而从体制外入手进行市场化则可以绕过这些难题,减少改革的阻力.

4.经济改革与政治稳定相结合.我国采用的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先行,逐步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的发展道路.因为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所以在经济体制改革时我们的政治上的相对稳定和集中,这样减少了改革中的摩擦和冲突,减少改革社会成本.

5.地方创新与泛利性执政党的成功结合.我国改革存在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路径演变.我国的很多改革都是先从地方政府发动,然后被推广到全国.地方创新使改革更有效,因为它们更了解当地企业,信息更充分,知道什么对企业好,所以改革比较有效.而同时,由于中国是一个泛利性的政党,它能够允许地方政府的创新,并且把它们推广,从而全社会改革向好的方向发展.


6.整体协调与局部推进,先易后难进行改革.我们国家的改革从比较容易的农村土地问题入手,把这些问题解决后再改革其他困难的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市场化也是先建立竞争性市场,然后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下一阶段培育现代市场.

7.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国不仅仅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注重效率与公正的协调,注重社会全面发展,把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限制在社会和公众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在稳定中寻求发展,避免了过大的社会震动,从而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对改革的反思

渐近式改革开始的确适合我国经济发展,但是现在应该已经接近尾声.

1.时间太长,改革阻力会很大,形成了一大部分的既得利益集团.所以渐近式改革中应融入激进式.

2.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的转化.增量改革差不多已经用完,要转向存量改革了.

3.中国改革的成就,是来源于制度方面的转变,每一次体制释放都释放出生产力,制度释放造成过去这二十五年的经济增长.一旦制度释放结束了,就不可能再有我们所看到的这种超常的发展水平了.

三、从公正角度具体分析经验与反思

任何改革都是一种利益的转移和再分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平同效率同样重要.我国的改革过程中公正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是权力资本化,具体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大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掌握资源的人,借改革之名掠夺大众,他们在改革过程中将这些资源变成自己的私人财产.

(1)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前期大量的表现为公共资产的看守者关起门来监守自盗,产权改革问题上老百姓没有发言权.到底这是所谓的科斯定理决定的最小成本私有化方式,还是极度的不公平的道路.

(2)农村承包土地,有二十亿人民币的集体财产落入集体干部手中.但是农村改革在大的方向上是中国惟一可以称为帕累托式的制度改进的改革方式.人人都得益,没有人是失利者.

(3)金融创新都伴随着极大的利益再分配,动辄数亿数十亿元,中国大部分产业被跨国公司整合.

2.寻租,利于权力来获得租金.很多官员依靠审批权获得个人好处的程度,如药监局新药审批,外贸许可证等.

所以改革到底是采用激进性改革还是渐进性改革应该看每个国家的具体条件,如果各国家采用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那么就可以取得成功.另外,初始条件的确对过渡的方式、道路、进程和绩效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改革之初它会影响改革路径的选择,而在后来,发展的有利初始条件会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是这时初始条件的相对优越并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它们只有配合了一个好的方向指引才能够发挥出来.所以中国的成功不能单独的归于是渐近式或有初始条件,而应该是二者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