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学设计的

点赞:3577 浏览:84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生物课的教学模式将更多的是学生的体验、讨论、交流、调查、研究等活动.因此,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开发、利用合理的课程资源

地方生物特色是最好自然课程资源.学生也是课程资源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等更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和学习.每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是一个知识源蕴藏着巨大的可开发的潜能.教师根据当地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等资源,选择教学内容进入课程领域,让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网络在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突出.一切与学生的学习经验有关的内容都可以看作是课程资源.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新课程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实现课程目标.

首先,生物课教师要善于创设科学探究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和愿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研究、质疑、讨论和反思;教学内容尽可能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进行学习;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逻辑性、趣味性、开放性、发展性,要贴近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教师要明确问题的目的性、科学性和针对性,问题的呈现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水平,并蕴涵着促进学生发展的思维价值.

其次,教师应教给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明确问题的种类(低级认知提问:知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高级认知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以及问题的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引导学生训练提问技能、技巧,使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由模糊变为明晰,成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基础.

最后,教师要掌握处理学生的回答的基本技巧,以奖励、宽容、、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恰当地给予成功的体验,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创造良好条件.

三、随时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想

当前,倡导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适当地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思想,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并能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和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生物课教师对课堂的设计,首先,要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尽可能地把社会问题或社会普遍关注的生物事例引入课堂,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同时要把视野指向课堂外、学校外,充分挖掘相关的课程资源,确定研究性的课题,让学生去调查、去实践、去研究;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些长期合作的教学实验基地和学生实践活动场所,把社会有教育意义的场所纳入教学设施范畴,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从实践中感受科技的力量,使学生的实践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起来.其次,要设计多种有效可行的策略.教师要让讨论、实践、调查、访谈、辩论、社会实践、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走进课堂,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对生活、对社会、对实践有切身的体验、感悟、反思和评断.注重科学和生活的有机结合,谋求科学世界向学生生活的回归.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学设计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问题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四、不忘投入情感意识

新课程关注的是“人”的发展,把教学的本质定位在交往上师生人格上完全平等,没有高低、强弱之分,通过交往,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理解,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与教师共同参与、共同探究,要进行师生对话,实现教师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