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对“式教学”的认识和应用

点赞:6102 浏览:202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启发式教学做为一种古老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掌握好启发式教学,对提高师范生的授课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对启发式教学还存在着种种思想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因而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它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历史课 启发式教学 误区

启发式教学打破了以往的结论教学模式,符合人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融入了过程式教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及提出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对启发式教学还存在着种种思想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因而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它的教学效果.

一、历史教师对“启发式教学”思想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启发式就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历史教学过程中,常会看到一些历史老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思考回答,从而进行“启发式教学”.此做法,看似是“启发”,实质是“怎么发表”.它使学生被动地接受问题的设计,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不检测思索或翻翻课本就可随口答出.对于这种当前历史课堂中最常见的“启发式”,实质上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也没有达到“启发”的目的.

误区之二:“启发式教学就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总结出正确答案.”常会见到一些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再由老师总结出正确答案.因而,名为“启发式教学”的环节,实则是“结论式教学”.

误区之三:“启发式就是通过启发,解决实际问题而得到正确答案.”如此实施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得到的仅仅是“金子”,而不是点石成金的“指头”.

二、“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我国最早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是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子日: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原理的阐述.在这句话里,孔子虽然没有概括出“启发式”这一抽象概念,但他指出了“启发式”的实质,即启发和举一反三.启发,关键是调动学生学、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举一反三,实质上还是强调发挥学生学、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自己的灌输代替学生的思考.在孔子看来,学生品格的养成,学问的充实,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思考的结果;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启发和诱导上;学生的自觉学习处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启发是教师启发,诱导是教师诱导,与放任自流绝不相同.

从以上孔子对“启发式教学”的阐述以及对这一原则的具体应用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始终强调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隐藏在某种事物后面的问题.一旦学生把不解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教师怎样启发点拨学生使之能举一反三成为关键的时候,矛盾的主要方面便转向教的一边.也就是说,在“启发式教学”中,就教学工作而言,教师与学生相比,教师起主导作用;就教与学的主要矛盾而言,既然是矛盾,其对立的双方必然相互转化,不能限定.这就是“启发式教学”中教与学这对矛盾的辩证关系,也是“启发式教学”中教与学的精髓所在.

三、走出误区的方法

认识“启发式教学”的内容及精髓,目的是使历史教师走出对“启发式教学”思想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

对于第一个误区,其解决办法有:1.针对“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名为“启发”,实为“怎么发表”的“启发式教学”,不妨在上新课前,先让学生预习,有条件的学校,也可放映一些有关历史题材的录像、影片或组织学生到历史博物馆参观,使学生发现弄不懂的问题,产生一种对知识的渴求.这样做,既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又为实施“启发式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2.“由老师提出问题”可以作为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历史教师也应对问题进行科学设计并加以科学引导而提出.重要的是所设计的问题内容本身要带有启发性.一是历史课本中无现成答案,必须在大范围、多章节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经过深入思索才能整理出来的问题;或是教材只提供了资料而没有结论的问题.二是能使学生的思维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历史知识的纵横面之间,往返运动,进行联系分析、归纳对比、得出结论的问题.

面对“学生回答后,历史教师再直接总结出正确答案”的“启发式教学”的第二种误区,其解决办法是:教师不要代学生回答,而应分析学生的回答,合理的地方给予肯定,不正确的地方则帮助学生分析.分析问题时,最好是不断设疑,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使最后得出的结论水到渠成.

历史教师对“式教学”的认识和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历史教师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至于说历史教师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只给学生“金子”,重视解决问题的结论,而没有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忽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理论和方法的这种误区,更应引起重视.学校里学习的历史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历史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要特别善于把具体的历史知识上升到形成正确历史概念和找出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规律性知识中来.以便反过来再指导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历史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固然要启发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但更重要的是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由“学会历史”到“会学历史”.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出发,着眼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各个环节,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历史教师正确认识和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历史教师要打破思维定势,不做表面文章,深入研究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特点,认真探讨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真正理解“启发式教学”的含义,克服对“启发式教学”思想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恢复“启发式教学”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