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哈尔滨

点赞:31885 浏览:1527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哈尔滨,诞生于中东铁路修筑中.松花江,大森林,多国侨民,让这座新兴的铁路之城成为花园之城,曾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拥有良好的心态、诗意的生活.在城市版图10倍、20倍的迅速扩大中,大工厂成团高楼、宽阔街道取代了森林和野花.没有绿色,不是真正的舒适.21世纪的哈尔滨,开始重建生态之城,逐梦“人人都栖息在诗意的大地上”.

哈尔滨是一座富有诗意的城市,她充满朝气,充满着迷人的青春气息.这不仅是因为她年轻,更在于这座城市无处不充满了异国情调,展示了园林般的风姿.哈尔滨这座城市有许多富有诗意的名字:榆树之城、柳树之城、森林之城和丁香之城.在上个世纪初,或者更早一点点,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还没有形成城市之前,是少数民族包括满人在内的家园.这里到处都是遮天蔽日的树林,综合交织的河汊、湖泊和一处处开着艳丽花朵的草原.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最初形态,就是一座在森林当中建立起来的新兴的铁路之城.

对于这座城市最初的选址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但是那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却难以说服后人.毫无疑问,哈尔滨是一座铁路城市,是由于李鸿章先生和俄国签订了在我国东北境内修建中东铁路的协议,衍生而出的一座新城.协议在实施,在中东铁路的铺设过程当中,不仅有了哈尔滨,还诞生了其他一些新的城镇.当然,首先它是火车沿线上的新设的站点――火车通过的每一个站点都是一座新城镇的最初的胚胎.是它让城市生长起来,并渐次形成规模.城镇永远是一个迷人的地方,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但是,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那就是中东铁路为什么在哈尔滨这里选定站点经过大胆的推测就不难发现,中国的东北和俄国的远东地区几乎都有半年的时间在严寒的笼罩之下,在大雪的覆盖之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如果让我们来选择一个火车沿线的新站点,即未来城市的选址,那一定会选择森林.这不仅仅是因为森林可以提供铺设铁轨的枕木,盖房子的木料,更重要的是,森林可以遮风避雨,可以提供优美的环境,是人们赖以休养生息的理想之地――何况,这儿紧邻着一泻千里的松花江.江水不仅可以滋养一方土地,它还是水上运输的重要通道.哈尔滨似乎是天然的城市之地.这就不难理解,在城市形成之初,为什么那些外乡人称哈尔滨是森林之城,是“松花江市”了.

城市的最初形态如此美妙,无论是星落般的民房,还是射线形的街道,都从茂密的树林当中穿过,可以想见这是一座何等优美的城市呵!这座城市在她形成的初期,即她的儿童时期和少年时代,并没有多少居民.在这为数不多的居民当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是铁路员工,而这一半以上的铁路员工当中,有2/3是来自俄国的铁路工人、技术人员,其中也不乏乘坐中东铁路的火车到这里来淘金的外国人.有资料显示,在哈尔滨这座城市形成之初,至少有20多个国家的侨民在这里为梦想奋斗.这支“梦之旅”包括欧洲的大多数国家的人,还有北美、南美,甚至非洲的冒险家、流难者.因此,我一直称哈尔滨是一座移民者的城市,流亡者的城市.这绝非凭空而赋.

如此浓郁的森林之城市,如此众多的外国侨民,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让每一个侨居或者定居在这里的中国人或外国人拥有良好的心态.的确,每一个生活在绿色环境当中的人心情都会好,都会变得和善与宽容.过去,我们常常忘记绿色和生态之城对人类美好心灵的滋养作用,即便我们强调美化环境也是肤浅的、残缺的.我们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惊异地发现花园般的城市对美丽心灵的塑造有着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绿色的生存环境不仅会让人们变得更加高尚,精力更加充沛,思想更加深邃,更加热爱生命和生活,也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对城市的进步与繁荣将发生着深刻的作用.

熟人相逢,常会问到,最近心情怎么样其实,努力营造一座生态之城,保护一座绿色之城,就是为人们的好心情营造了一个轻松宜人的环境.这种神奇的绿色力量早在城市诞生之后便被意识到了.早年,无论是当地的中国人还是侨居这里的外国人,他们都会在自己的家园周围种树、种花,美化环境,藉以让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甜蜜、更加美好――这几乎是哈尔滨人的绿色传统.

在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少儿时代,城市里绝少见到高楼,大都是那种俄式的平房,而这些造型独特的俄式平房,甚至还要囊括马戏团、电影院、临时火车站;教堂、医院,都是用木板造的房子.这种别样的居住景观,一方面得益于当地森林资源的丰富,另一方面,也让这座城市的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鲜花绿树掩映的那些木板房、栅栏院,远观近赏,浑然天成,构成梦幻之城的最初形态.即便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天,通过一幢幢木板房的烟囱升出来的袅袅炊烟,同样显示了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

是啊,在我们讲述一座城市形成的过程当中,经常忘记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我们的先祖和自然的关系.哈尔滨的先人是一支散居在大、小兴安岭和辽阔的松嫩平原上的渔猎民族,他们非常崇拜大自然,大自然当中所有的一切,森林,湖泊,风雨雷电,飞禽走兽,都是他们敬畏的图腾.他们认为是大自然提供给他们遮风蔽雨的家园和果腹食品,护佑着他们的子孙.

早年,哈尔滨的先人最崇敬乌鸦,也可以说哈尔滨是一座乌鸦之城,这一点和北美的印第安人十分相似.先人们把乌鸦当成自己的保护神,把乌鸦看作是自己祖先灵魂的化身.早年的萨满连同相关的祭祀仪式,祖宗杆上那个锡斗里放着的碎肉都是供奉给乌鸦的,即奉给他们的祖先的.他们崇拜乌鸦,把每一棵栖息乌鸦的榆树当作神树,他们死后就把自己埋在榆树下,认为自己的灵魂通过榆树可以变成乌鸦栖息在树丫上.先前哈尔滨的鸦阵可谓是遮天蔽日――那是他们的先祖们在空中自由地飞翔.有一个外国人说,哈尔滨的每一棵榆树下都是一座艺术的陵墓.只是,这种神秘的情景已经渐行渐远,变得扑朔迷离了.

绿色的哈尔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绿色环境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哈尔滨的少数民族主要是满人.满人妇女尤其喜欢野花,特别对野玫瑰、野芍药、紫丁香情有独钟,即便是在今天,我们仍然能从满人服饰的那些花纹中找到类似的答案,花朵,鸳鸯,玄鸟,等等等等.可以看出,哈尔滨的先人们和自然的关系是何等的亲密.

哈尔滨的另一个美丽的绰号,就是“丁香之城”.哈尔滨这片土地很适于紫丁香的茂盛成长,于是,紫丁香便成为当地人最为喜欢的花儿之一.由于紫丁香在春天开放,于是她又被看成是春的使者.春风莅临,紫色丁香几乎在一夜之间于城市大街小巷里婆娑不绝了,那真真香飘十里,沁人心脾,让人心旌摇曳,充满.这就是紫丁香为什么给一代又一代的当地人留下了美好回忆的根本原因.直到今天,这座城市仍然保持着亿万株紫色丁香,把春的城市装扮得风情万种.

春天的使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选择.早年流亡客居哈尔滨的外侨,一到了春神莅临之际,一定要舟渡松花江,去江北折些长着灰白色“毛毛狗”的柳枝,养在家里的花瓶里.“毛毛狗”秀枝硕芽,疏疏然,参差在花瓶中,春之魂,春之清纯,乃至春的希望与美便倏然而生了.那是何等超凡的享受啊!他们的这种行为也影响了当地的中国人,在今天,许多上了年纪的妇女仍然会把“毛毛狗”采回家,让小小斗室充满生机.此外,当地的中国人和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外侨一样,喜欢那种小巧的、白色的、被翠色阔叶所包裹的铃铛花.只要这种花―上市,你就知道春天已经到黑龙江、到哈尔滨了.小贩儿卖这种花都是一小捆一小捆的卖,最早最早,一扎只卖五分钱,而后一角,再后二角、五角、一元不等.但每逢春时它总是卖得最好,女孩子、媳妇及诗人似的男人写回几束,把春神接到了家中,春意盎然的家让人的心情很好.

说到花,在早期的哈尔滨还有一道花的风景.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在一些公共场所前,火车站、教堂、医院,有无数卖花的外国人,他们是专门种植和经营鲜花生意的外国侨民.在他们面前的花桶里,插满了各种鲜花:菊花,郁金香,剑兰,玫瑰,水仙,仙客来,朱顶红,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写花人可以根据各自的心情和需求,选择有某种寓意的花束插在自己的家中,或者送给至爱亲朋.或许是由于外国侨民在这座城市较多的原因,互赠鲜花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社交方式.走在早期哈尔滨的街头,你就会看到兴致勃勃的持花入在你面前匆匆而过.而今这种情景只能在江边早市的一隅看到,它们依然是风韵犹存,灼灼夺目.

松花江的北岸是太阳岛所在地.先前的太阳岛曾是清廷呼兰水师的一个营盘,雾霭之中,桅杆耸立,江鸥低飞,刀兵晃动.到了20世纪初,这里便成了幽静的野营、野钓、野浴、野炊之地.在临江的丛林绿地上有一幢漂亮的米娘久尔江上餐厅,遗憾的是,70年代的一场大火把它化成了灰烬.现在那个地方仅仅是一条随江而走的空空弯路,据说市政府正在筹划重建.在这里看流水,赏轻舟,送驳船,感怀大焉.其实太阳岛并无名胜古迹可观,其胜境品在清晨,亦在黄昏落日之时:西天上,辞日如血,大造辉煌.江水、霞云,滔天滔地,俨然传世高僧临江坐化之丰采,西天佛祖凭空吊唁之气派.放怀赏去,大江上下,天上人间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太阳岛就是天然的猎场和浴场,是城里人休闲的好地方,在芦苇荡里打野鸭子,去纵横交错的河汉里钓鱼是父辈们的最爱.它是城市的精神天堂.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太阳岛已经建设得像伊甸园一样典雅而富有田园品质.每当我坐火车从松花江铁路大桥上经过的时候,或是银月当空,或是朝霞似锦,总要充满深情地、贪婪俯瞰脚下这一泻千里的江水.正是这条母亲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哈尔滨人,创造了一部伟大的城市史诗.

是啊,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无法阻止历史前进的8却步,也无法挽留过去的风光和已逝的岁月.但城市是一棵树,在岁月的洗礼之下,它会茁壮地成长起来.城市的版图越来越大了,已经是早期城市之规模的10倍、20倍,在最初生长着茂密森林和万顷野花的地方,盖起了工厂、高楼,铺设了街道.城市绿色的容颜渐渐地淡了,那些曾经的栅栏院、木板房、葡萄架已告别了这座城市,不知踪了.那众多绿树成荫的小巷胡同,那些曾在树荫下下棋玩耍的老人和孩子,亦在人们的视野得模糊起来.平房已不再是这座城市的主体,林立的高楼成为这座城市新的形象.

的确,绿色的环境和舒适的住宅总是矛盾的,冲突的.但是,这一矛盾终于在改革开放之初震撼了那些沉湎于水泥梦的灵魂,绿色渐褪的城市让人感到焦灼,感到萎靡,感到愤怒,他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舒适的环境没有绿色不能称其为真正的舒适.这一朴素的认识像一个绿色的号角,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那些水泥建筑制造者们也不得不在这绿色的革命面前重新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开拓新的、适于人居的新方案,以绿色的环境、优雅的庭院来推销自己的人性化住宅,绿色环境已成为那些期望新居者的重要指标.

21世纪的哈尔滨正在重建生态之城,这样的美梦像一幅拼贴画一样,正在以60年前或30年前的10倍、20倍、50倍、100倍的速度与规模,一块一块,一街一街,一院一院精心地拼贴着.我想,总有一天,城市里的人们一定会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的那样,“人人都栖息在诗意的大地上”.

2009,于秋雨下的哈尔滨

(责任编辑:齐 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