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在欧洲

点赞:2234 浏览:72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国人有国人的传统,洋人有洋人的习惯.在接待客人上,两者之间是有所区别的.最近,我随国家档案局考查团到匈牙利、德国参加会议,并做工作考察,对此颇有感触.我们来了客人,总要去车站、机场接一下,而且来的人是什么级别,接的人也要大致相当.在匈牙利、德国则不讲这一套.在匈牙利开会,他们先寄来一份通知,告诉你住宿与开会的地点,以及从机场到宾馆,从宾馆到会场乘车的路线.另外特别提醒你,从机场到宾馆如果乘出租车,路费大约是查重,以防司机“宰人”,这便是他们对你格外的关照了.会散之后便立即“拜拜”,你乘哪趟飞机、火车,如何去机场、车站则一概不问.

好在我们代表团的翻译、国家档案局外事办副主任沈丽华多次出国,深知洋人这一套,且搞外事多年,有些熟人,故出发前专门发去电传,说明我们人生地不熟,请他们派车来接一下,于是到匈牙利出了机场便有一位司机来接.走时又专门找了馆长,申明我们起飞的时间较早,乘车不便,第二天又有一位司机送了我们一趟.

在德国也是一样,虽然专门给一位熟人――联邦档案馆的一位司长,也是国际档案理事会的司库奥登哈克先生发去了电传,但下了飞机却不见此人.机场距我们访问的第一站还有200多公里路程,怎么办我们只好等,然后是四下去找,终于发现一位高个子中年人站在大厅里像是在等人,上去一问,此人又不会讲英语,我们反复说了几遍“中国”、“档案”,他似乎懂了,招招手,领我们上了车.离开德国的最后一站是柏林,头天下午告别之前他们告诉我们,第二天早上去飞机场要先乘汽车、再换地铁,出来再走十几分钟,并没有要送我们的意思,弄得我们也直担心第二天走错了路误了机,而且也不知道身上剩下的钱够不够支付车费了.好在第二天刚出门儿,他们开着自家的车又来了,说是想起我们带着行李换车不方便,路线又不熟,于是来送我们直接去机场,真让人大喜过望.

最考验人的一次是在慕尼黑,我们头天下午下了火车,看看没人来接,便按联邦档案馆奥登哈克给我们拟定的日程表,找到车站对面的一家旅馆,住下后便在怎么写作台要了一张本市的地图,研究第二天去档案馆的路线,弄到半明半白后,便拿着图壮着胆去找地铁车站.

接待在欧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档案馆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第二天,边走边打听,总算准时找到了档案馆,传达室一位老太太说:已经知道今天有5个中国人要来,她打了后,楼上下来一位博士,告诉我们:馆长不在家,交待让他接待我们.于是他拿出一份书面的接待计划,拎着一大串钥匙,楼上楼下地领我们参观,给我们介绍他们最珍贵的馆藏,看计算机室、看库房、看修复间,看整个建筑,边走边谈,两个小时下来,水没喝一杯,也不曾落座,这位先生头上出了汗,我们也累得够呛,计划表上9点至11点安排的活动全部进行完毕,在门厅告别,我们出了门,他也回身上了楼.


在慕尼黑的这次参观,大约可以算是最典型的德国接待方式了.业务上一丝不苟,客套则一点儿没有.这使我想起在国内出差,从上到下,层层相陪,到开饭时宾朋满座,济济一堂的情景.这种做法似乎有些过于繁琐了.

(萧文摘自《北京档案》199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