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赏析

点赞:9849 浏览:437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是一部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的著作.当年他与巴黎名妓阿尔丰西娜的那段情成就了这部小说和戏剧,其笔下的玛格丽特原型就是阿尔丰西娜.但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仲马在作品中美化了玛格丽特,使她的悲剧爱情与命运更突出,其中的深层原因就是当时残忍腐朽、伪善冷漠的社会造成的,从而希望唤起人们完善公正的道德.

关 键 词:小仲马;阿尔丰西娜;玛格丽特;悲剧

《茶花女》是19世纪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小仲马(1824-1895)的代表作.1848年,小说《茶花女》在巴黎一出版就引起了强烈轰动;1852年,由小说改编的五幕话剧《茶花女》的上演再次获得了巨大成功;1853年,由威尔第谱成歌剧的《茶花女》更是风魔欧美各国;二十世纪以来,《茶花女》又多次被拍成电影搬上荧屏.不得不赞叹《茶花女>确是一部经典不朽的爱情悲剧!姑且不论这部著作的歌剧与电影形式,笔者主要分析的是其小说与剧本.

一、小仲马与《茶花女》

小仲马是以多产闻名于世的法国杰出剧作家、历史小说家大仲马的私生子.小仲马1824年出生于巴黎,当时父亲大仲马还是穷而寒酸的抄书员,母亲则是地位同样卑微的缝衣女工.后来大仲马的戏剧创作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丰厚的收入,他开始逐渐嫌弃他们母子.小仲马随母亲艰难生活到了7岁的时候,大仲马才承认了他的身份.从小受尽社会歧视和侮辱的小仲马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际遇也正是日后他的一些重要代表作品的取材之处.其创作思想是直接观察社会,尽力描绘现实世界,从妇女、婚姻、私生子、金钱等社会问题中寻找创作灵感,以揭露时弊.小仲马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小仲马相继写出了《茶花女》、《半上流社会》、《金钱问题》、《私生子》等作品.

《茶花女》这部使他真正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脍炙人口之作正是根据其亲身经历而著成的.“茶花女”玛格丽特戈蒂埃的名字被世人所熟知,但是知道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后更名为玛丽杜普莱西)的为数不多.她就是茶花女的原型,巴黎名妓,曾与小仲马有一段感情纠葛.世界文坛上这个凄美动人、催人泪下的茶花女的爱情悲剧就是小仲马根据她的故事改编而来的.

1842年.小仲马在交易所广场遇见了阿尔丰西娜普莱西;1844年,又在杂耍剧院遇见她.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是一位有绝世姿容的女子,而且有不俗的谈吐举止和渊博的知识.虽为风尘女子,但却深受当时法国王公贵族、百万富翁以及一些作家、诗人、艺术家们的倾心,他们都设法与她交往,其中就包括了小仲马.小仲马最终如愿以偿,成了她的情人.两人曾共度过一段美好时光.但一方面由于小仲马对阿尔丰西娜的感情不仅有爱恋、有同情,亦包含着强烈的占有欲和征服欲,而另一方面阿尔丰西娜又无法改变自己早已习惯了的生活方式,继续追求享乐,所以他们最后以分手而告终.1846年阿尔丰西娜嫁给了德佩雷戈伯爵.但阿尔丰西娜曾经的生活方式已使她的身体受到严重戕害,1847年这位年仅23岁的一代佳丽就在巴黎香消玉损了.惊闯噩耗,小仲马回到巴黎他们曾经共同生活过的地方,在那里《茶花女》这部著作就应运而生了.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作品的写作本身即是作家生活经验的移情,但文学作品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相对于生活经验而言,小仲马对玛格丽特进行了美化.之所以会这样处理,一则因为作家对阿尔丰西娜的死怀有深深的遗憾;另外则是进行创作的需要,玛格丽特越是美好,越能够彰显出社会道德的虚伪.从而达到其初衷――道德批判的目的.所以作品中的玛格丽特与现实中的阿尔丰西娜不尽相同.现实中的阿尔丰西娜固然值得同情,但她的确是一个堕落的女人,小仲马曾经这样评价阿尔丰西娜――“既是一个纯洁无暇的贞女,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娼妇”,而小说中的玛格丽特却是一位美丽善良的正直女子――虽然沦落风尘,但是手中始终紧握茶花,她的特殊身份完全不能掩盖她那颗追求真挚爱情的纯洁心灵,虽被当时的人认为是“没有心肝,没有理智的人,是一种榨钱的机器”,但是小仲马笔下的她命运却是如此催人泪下,美好品质令人肃然起敬,这就是玛格丽特胜于阿尔丰西娜的闪光之处!

二、《茶花女》的语言、结构与人物形象

小说《茶花女》是1847年小仲马得知曾经的情人病逝的噩耗之后,躲起来花了一个月时间一气呵成的.语言异常自然流畅,字里行间中充溢着情真意切,并运用了倒叙、设置悬念等多种写作手法.另外还采用让故事的男主人公阿尔芒口述的方式,使得作品更加真实感人,仿佛是一个密友在向你娓娓诉说他的情感历程一样.小说首先以倒叙的手法开头,在东方旅行的阿尔芒快马加鞭、风尘仆仆地赶回巴黎.希望能赶上玛格丽特遗物的拍卖会,迫切地希望得到一件玛格丽特的遗物,之后又拖着病歪歪的身体、怀着悲痛和悔恨万分的心情为玛格丽特操持迁葬的事情,读者不禁会问个为什么呢小说开头这个悬念就吸引着读者要乐此不疲地继续读下去.追随着阿尔芒讲述的情节的发展,悬念逐渐被解开,我们才知道身为的玛格丽特却是一个忠于爱情的贞女.她把自己始终不愿出卖的爱情全部都给了阿尔芒,用自己善良、宽容、谅解来包容阿尔芒的冲动、嫉妒和种种令她忍受的苛求.为了和阿尔芒在一起过平凡的生活,她好不容易从泥沼里自拔出来,并偷偷变卖了自己的财产.但就在她打算好好享受这份心中渴望已久、来之不易的真正爱情时,戏剧性的变化出现了:她突然又选择了离开热恋情人的怀抱,去做了N伯爵的情妇.是真如阿尔芒所认为的那样:玛格丽特是出于对过去那种灯红酒绿生活的留恋吗直到小说的结尾,这位可怜的姑娘在饱受了阿尔芒因为误解而给她带去的种种伤害后,一个人在冷漠中死去.阿尔芒才从玛格丽特留下的令人读了潸然泪下、荡气回肠的日记和遗书中找到答案一一为了阿尔芒的“前途”、为了阿尔芒妹妹的“婚事”、为了阿尔芒家“体面家庭”的“荣誉”,玛格丽特心甘情愿地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至此,我们才恍然大悟,心中的疑惑才释然,由此可见小仲马的良苦用心.小说就这样在感情奔放的中结束,从而达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话剧《茶花女》则是1852年小仲马本人根据小说改编的.虽然出自同一作家之手,但小说和剧本各有千秋.小说占有叙述的便利,又能进行细致的心理刻画,但结构略显松散,这在19世纪大师云集的法国文坛确实难有突出地位;而剧本毕竟是作者的再创作,更强调情节的集中,突出矛盾冲突的激烈,把故事浓缩为短短的五幕展现给观众,演出场场爆满,显然小仲马在戏剧领域做得更为成功,以至于大仲马欣喜地称赞他说“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我的孩子”.

《茶花女》赏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仲马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在《茶花女》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一个极其丰满的艺术形象.她是巴黎红极一时的,社交场上耀眼的明星,过着放荡纵欲的奢华生活,经常狂饮滥喝,羡慕漂亮衣衫、豪华马车和,但她却有别于社交场上的其他女人,在她身上仍然可以找到许多闪光点,她聪颖纯美,正直善良,沉稳多情,虽以出体和色相为职业,但却始终不愿出卖自己的灵魂和爱情.她身上仍保存着的纯真使她看透了世人的虚情检测意,厌倦了奢华空虚的生活,更看重和珍惜真正的爱情.当她把阿尔芒当成真正的爱情归宿后,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不顾一切倾其所有.最后当这种美好愿望破灭后,又甘愿自我牺牲成全他人.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与那些自称为高贵的人的虚伪和无情相比,使玛格丽特显得多么纯洁和高尚!

男主人公阿尔芒则是一个涉世未深的资产阶级子弟形象.他单纯真诚、热情豪爽,毫无保留,甚至会像玛格丽特提出令她难以忍受的要求,但同时又冲动易怒、多疑爱嫉妒,往往因为不检测思索而做出庸俗的行为,而且骨子里多少有些软弱的成分.对爱情理解还不全面的他,始终怀着对玛格丽特这个风尘女子的爱情不太信任的态度,也或多或少加速了他们的爱情灭亡,间接的成为了玛格丽特死亡的催化剂.直到在玛格丽特去世后,他才从她的日记里确认了她对他的真情,又感到悔恨万分、痛不欲生,但此时的忏悔已为时太晚.


阿尔芒的父亲迪瓦尔先生虽然在小说的最后几章才出现,但是他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正是资产阶级“正统”的道德观念的代言人.他“合理地”去“请求”玛格丽特做出牺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明阿尔芒和她之间是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可和支持的,她的存在只会毁了阿尔芒以及他们一家.无法坚持己见的玛格丽特只得离开阿尔芒,失去了如生命般重要的真爱,她再次选择沦落放纵,蹂躏自己,以使生命尽快完结;迪瓦尔先生的老练与务实几乎到了冷酷绝情的程度,这又与阿尔芒的热情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三、茶花女爱情悲剧的原因探究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它不仅是作者心里对已故情人的哀歌.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普遍意义的!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以悲剧收场的根本原因,是在当时那个残忍腐朽、虚荣堕落的社会中,以自私冷酷的阿尔芒父亲为代表的“正统”道德和社会偏见的残酷压制.在维护某些不平等的社会道德规范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下,茶花女美好纯真且合情合理的爱情愿望就这样被无情地扼杀了!善良的茶花女竟“天真”地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曾有过的放荡生活,直到阿尔芒的父亲出现在她面前时,她才幡然醒悟,世人是永远不会忘记她曾经做过什么的.最终玛格丽特这样一朵纯美的茶花被伪善的道德观念、被强大的世俗偏见所乔噬,她别无选择地走上了不归路.茶花女的爱情是悲壮的,乃至她的一生都是悲壮的!她不惜红颜薄命,以最高贵亦是最卑微、最温柔亦是最残酷的手段,疯狂地哭笑着、涤荡着整个虚伪的社会和陈腐的世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