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2003年度优秀文奖揭晓

点赞:28506 浏览:1309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获奖篇目以票数多少为序

《想象的溃败与重铸》(洪治纲2003.5)

洪治纲的文学批评一直秉持着一种批判和理想的品格,本文也不例外.“想象”之于文学写作,本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就当下的文学处境而言,过于具体的实利主义和日常逻辑,正在损害作家的艺术想象力,以致写作显露出了苍白和平庸的面貌.洪治纲把这称之为“想象的溃败”,无疑是准确的概括.同时,洪治纲还提出,文学写作必须对一切常识、经验和传统的艺术习惯保持警惕,从而重新激活文学的想象,把文学引回梦想和奇迹的身旁.这一劝告,对提升当下的写作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绝望地回到文学本身―――关于重建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思考》(陈晓明2003.1)

作为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论的重要建构者,陈晓明一直站在文学发展的前沿,为文学回到本体作着坚持不懈的努力.本文深刻地表达了陈晓明对现当代文学研究正被文化研究的热潮所冲击和改写的焦虑.文学在被抛弃的命运中荒芜,首先是因为文学研究者选择了对文学的自我放弃.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回到文学经验本身,回到审美体验本身,就成了文学研究新的起点.陈晓明为我们廓清了这个起点,并出示了从这个起点重新出发的不无悲壮的姿态.这种捍卫文学精神的勇气和信念,在我们时代尤其珍贵.

《为什么关注文学史―――从〈问题与方法〉谈当代“文学史转向”》(李杨2003.6)

虽然评述的是洪子诚的文学史研究,但李杨在行文中一直保持着对话的精神,他不仅和洪子诚对话,还和整个文学史的知识谱系和叙事景观对话,这就使他在作出有关当代“文学史转向”的论述时,视角独特,见地不凡.他尤为重视洪子诚在谦逊中潜藏的批判和质疑精神,他在秉承这种批判和质疑精神的同时,也突破了许多文学史研究的成见,为“文学”、“历史”这样一些知识概念的梳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实际上他是在谈一种治学态度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他文字中所呼唤的那种新型的学者精神,对我们具有很好的警示意义.

《“文艺学”如何成为新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以1951年〈文艺报〉一场讨论为例》(谢泳2003.4)


谢泳是以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料考证而赢得思想界位置的.本文以1951年《文艺报》一场讨论为例,有力地分析了“文艺学”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新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的,从而为我们敞开了一段历史真相.谢泳以“读者来信”这一群众运动形式的分析为切入口,揭示出“文艺学”后来被高度意识形态化,既是暗合了新意识形态的要求,也是这一学科的从业者主动放弃原则的结果.这一新颖的解释,不仅使我们对“文艺学”的建立有了全新的理解,也使我们对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有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认识.

《南方文坛》2003年度优秀文奖揭晓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文艺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瞿秋白的“名誉”》(王彬彬2003.3)

瞿秋白是一个饱受争议和误读的历史人物.如何通过解读《多余的话》这个“显文本”,而达到对瞿秋白本人这个“潜文本”的认识,一直困扰着诸多的研究者.王彬彬注重的不是重大的结论性的描述,而是通过对历史文本的细致分析,找到瞿秋白复杂的内心在各种文本中所呈现出来的细微差异.该文发现,历史对瞿秋白的误读和瞿秋白对自己的“贬损”,这中间有着许多的不谋而合,这一发现,让我们惊觉了一段怆然的人生风景,一曲灰暗的历史悲歌.王彬彬历来是以敢说“皇帝没穿衣服”之勇猛而闻名文坛,而本文开始显示他历史眼光的细深.可喜,可贺.

《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张柠2003.1)

尽管本长文遗憾地带有“拼贴”色彩,但是,张柠高屋建瓴地阐释了几种经验混杂在当代都市中的话语景象,并通过几种文化现象对经验的展示,在陈述或揶揄中,指出经验所存在的虚检测和可疑.因此,这仍然是一篇有着开阔视野和批评锐气的文化批评文章.全身心浸润南国都市的“喧哗与骚动”,但又能不时拉开距离,且对此持有警犬般的过敏,在人家只能嗅出含糊气味的地方,他却能精确到“分子水平”,如数家珍,历历在目,是陈述,也是揶揄.此类才华,曾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的吴亮身上,现在则轮到张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