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观念在锤打中成熟

点赞:4324 浏览:131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01年,110万大学生完成学业,踏上社会,2002年,毕业生的人数是145万,2003年,将有212.2万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开始寻找工作,比去年增加了46.2%,2004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50万等.这些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年年增加,而就业岗位数量的增加则不同步,大学生就业形势因此而显得非常严峻.一位教育部的官员曾经说:“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转向平民教育.”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表明了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二是表明了“塔”的光环正逐渐褪去,大学生们不能再处处以精英自居,而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招聘会现场直击

从去年11月底开始举办的大大小小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会,其场面得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在招聘会场前,大学生挤作一团的景象蔚为壮观.许多著名企业的摊位前都挤满了人,没点力气还真进不去,有人干脆把精心制作的简历从人群外往里扔等招聘者只顾着收简历,根本没时间同应聘者对话,连面前的桌子都被挤得七歪八斜.

在招聘会现场随处可见被随意丢弃了的简历和五花八门的附件等.上海戏剧学院的99级毕业生小戴,将自己在校期间所写的剧本和小说全部打印成册,加入简历,结果竟有厚厚的30多页.

一位社会系的大学生说:“今天我投了十几份简历,可是都没机会和对方好好谈几句.这样能有什么效果,心里实在没底.我们这个专业针对性不是很强,只好跨专业找工作,但跨专业更难,几十个人抢几个职位,人家当然先选专业对口的了.还有,那些公司的招聘要求上都写着‘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我们应届毕业生怎么可能具备呢”


去年年底,在一些面对2002届毕业生举办的招聘会上,已经出现了2003届毕业生的身影.这些“准毕业生”们为何如此急不可耐地进入就业市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99级的学生朱某说:“这是在为明年的就业进行‘热身运动’.”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他感慨良多:“我们这一批人可能多了一点自以为是的成分,但我们毕竟是大学生就业的第一个高峰人群,我们到哪里,哪里就被冲击.其实,我们是从小在压力下长大的.等到快要走出校门的时候,才发现情况与想像中的完全不同.在招聘会上一份又一份地投简历,却连一个回音都没有,真的让人很受打击.”

大学生求职众生相

据笔者调查,来自个人或社会的观念误区是阻碍或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由此引发的一些现象,耐人寻味.

逃课考证.据国内某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该校学生的逃课率相当高,逃课的目的,大多是出去参加各种培训班,以期获得相关的证书,为自己“镀金”.东华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杨说:“我的很多同学放着学校里的专业课不上,跑到外面去考各种各样的证书,其实他们也是被逼无奈.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总希望对方在各方面都能适应单位发展的需要,上岗后不用培训,立刻就能给企业创造出经济效益.于是大家只好抢着去读那些中级口译、计算机工程师、注册会计师、律师、驾照等有些手头不宽裕的,就把交学费的钱用来上补习班.

“薪资联盟”.上海交BS上曾经有一则帖子这样说道:“为了我们敬爱母校的声誉,为了我们多年的寒窗苦读,为了抵制某些黑心公司的乘机压价.让我们联合起来行动,组成我们自己的薪资‘攻守联盟’,低于3000元/月,坚决不签.世上没有神仙和皇帝,只能靠自己!”这则帖子引起了应届毕业生广泛的争论.赞同者认为,这是毕业生团结起来维护自身利益的好办法,反对者则说,这不过是名校和热门专业的人在唱高调.一位大学生这样说道:“现在供求关系倾斜得太厉害了,名校又怎么样中国有那么多重点大学,复旦的人不要可以找交大,交大的不要可以找上外,有优势也未必非你莫属,你要知道现在的上海,有钱不怕招不到人才,‘海归’还一堆呢!”

查重投机.如果说几年前毕业生的缺点是胆子太小,经常在面试中怯场,那么如今一些大学生的问题就是胆子太大,什么承诺都敢许,什么大话都敢说.很多人在面试时发现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达到招聘方的要求,但抱着“先混进去再说”的心态,照样脸不红心不跳地满口“可以”、“没问题”、“我完全有这个自信”.只在系刊里登过几篇小文章,就说“作品曾在多家著名刊物发表”,大学英语六级考了几次才勉强合格,却说“可以和外商自如地交流”.更有甚者,在成绩单和资格证书上粘张白纸片后随意修改,复印一下便成了自己的“资历”.投机心态也在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中时有出现.华东理工大学英文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毕业生就说:“一些人为了给招聘方深刻的第一印象,招聘会还没开始前就私自去与用人单位接触交涉,送一些礼物,或者请人家出去吃饭等总之是用尽方法博得对方的好感.还有些人,在面试中故意拖延时间,就是为了减少后来的应聘者和考官的交流时间.”

过多.为了应付招聘广告上随处可见的“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如今毕业生的个人简历上大都写着“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曾在××公司(实习)”等.最多的4年内竟在50多家公司兼过职,然而,这种过多的学生实际上会使人生疑,反而难以通过考官的初审,尤其当招聘方是一些实力雄厚、制度完善的大公司时.在IBM中国研究中心,该中心每年招聘的90%以上都是应届毕业生,中心主任叶天正博士就认为,工作经验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则不是.检测如公司需要的是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过多的工作经验说不定就会把他的思维限制住.所以,大学生求职时应实事求是地提供自己的学历和经历.

鄙视蓝领,盲目攀比.许多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眼中只有“管理”、“办公室”、“公司”,而对“技术”、“车间”、“工厂”等往往不屑一顾.有人宁愿挤破头去争当一个月收入不足2000元的小文秘,也不愿投一份简历到一个月薪2500元的技术工人岗位,只因为“领子是蓝的”.与此相应,大学生就业市场上还有所谓“二不”(非外企不去,非高薪不去)、“三多三少”(外企多,国企少,城市多,乡镇少,东部多,西部少),以及“天南海北”(就业只去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等说法.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系的一位大四学生就说:“好不容易考进大学,修完了4年的本科学历,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为什么就不能找到一份我喜欢的工作”据统计,虽然求职市场并不看好,今年名牌大学毕业生对工作性质的要求仍高出往届毕业生一大截.

很多学生在就业时迟迟不能签约,是因为不切实际的拿自己和同学或者学长们比较.上海大学计算机系的一位毕业生说:“眼看着同学与大公司签了合同,一个月拿4000元的薪水.大家都是一个寝室的,4年来朝夕相处,我比他差了的话,脸上怎么挂得住,我平时的成绩都比他们好,找工作比不上他们的话,实在不好交待.就算找一些有名无‘实’的单位,钱虽然挣得不是很多,起码别人问起的时候会比较有面子”.这种心态存在于很多大学生心中,上海阿尔卡特贝尔有限公司的生产部曾招过7个大学生,后来因为有人被调到了研发部,剩下的几个心理就不平衡了,觉得同样是大学毕业,为什么他进办公室,我却要当工人他们没有考虑各人特长的不同,结果先后离开了公司.

与上述大学生求职的激烈竞争不同的是,有一些毕业生则完全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和态度.

考研――既然不愿“下火海”(参加招聘会),那么“上刀山”(考研究生)就成了首选出路.他们的座右铭是:“今天选择不就业,是为了明天能更好地就业.”据悉,今春全国考研的大学生多达79.9万,创历史纪录,考公务员的也有23万.

出国――据北京报道,北大因考研和出国而选择不就业的毕业生占“不就业族”总数的80-90%.考完了GRE或雅思,一门心思等待出国的签证,就不必去人山人海的招聘会受苦了.

创业――所谓“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与其把成为一个高级打工仔作为最高目标,不如一开始就自己当个小老板.

自由职业――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应届毕业生凭籍在写作、设计、绘画等方面的专长,早已开始尝试各种短期工作,只是没在学校就业手续,因此也被例入“不就业族”.

等待机会――因为就业期望值与实际情况不符,宁愿保留希望以等待更好的机会.

当然,随着“不就业族”的逐年扩大,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压力.如果一届又一届的“不就业族”的就业压力积攒在一起,将使以后的就业压力更大,不过,也许是出于“同命相怜”的缘故,在校生绝大多数都对“不就业族”表示出了宽容和理解.上海大学文学院的大三学生小鲁就说:“选择不就业也是需要勇气来承担压力的,家庭和社会必然会以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他们.除非对个人发展有充分自信,否则还真的难以下这个决心.”

扩招已持续进行了几年,今后几年毕业生的人数还会持续增加,这一届还没完成,下一届已经赶上来等就业问题是否会像滚雪球一样积重难返,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转变就业观念

事实上,现在人们都在说大学生“就业难”,所谓“就业难”并不是指大学生们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他们“理想的工作”.从这一点上看来,社会的压力和心态的不平衡是同时出现的,这两者共同促成了如今毕业生难就业的局面.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逐步改变一些不正确的观念与思想,尽快走出观念误区.

1、随着社会的变革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展,很多岗位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对从业者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一位高校教授指出:“10年前中专生就能干的工作,现在需要本科生干,不是说学生太多了,而是岗位要求提高了,需要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承担,毕业生应该看到这一变化.”

2、很多大学生找工作时,只想到自己能在工作中得到什么,就业单位能给予自己什么,却从不考虑自己究竟能做些什么,能为单位贡献什么.劳资双方应该是互惠互利的,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层关系,才不会在就业过程中心理失衡.

3、还有一些毕业生拿着完全相同的简历去应聘几个不同行业的企业.这种盲目找工作的情况,说明大学生十分缺乏对自身的合理定位.在应聘之前,起码要问自己:我究竟想干什么我到底能干什么自己首先具备了坚定的信念和准确的定位,才会给招聘方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

4、毕业生择业时太重视户口、薪资,使竞争加剧,其导致的结果将是人才普遍贬值.为这两种因素而牺牲个人的兴趣或是特长,是很不明智的――与其勉强留下,整日磕磕绊绊地工作,不如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里自由驰骋,以期获得更高的成就.对于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而言,第一份工作更多的意义在于其所带来的社会经验,以及对行业的初步了解,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份工资.

5、大学生应该注重自主创业.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的全国高校创业教育研讨会上,与会者也进行了热烈讨论.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把就业简单地理解是寻找工作单位,而恰恰忽视了创业本身也是一条就业之路.这是由于目前国内高校普遍缺乏创业教育所造成的,许多开设MBA课程的学校却不设小企业经营这一专业.

内外互动谋发展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曾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介绍了中国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五项措施:第一是靠发展、第二是调整产业结构、第三是制定优惠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第四是改善怎么写作、第五是加大政府财政对促进就业的投入力度.

北京市教委也推出了六大“就业政策”,其中包括:鼓励毕业研究生到怎么写作行业就业、留京调控比例根据各校情况进行调整、申请不就业的北京生源毕业生(含研究生)在毕业时将其档案关系转回家庭所在区县劳动局、对已毕业报到手续的毕业生原则不改派、让毕业时不能坚持日常工作的毕业生(含研究生)回家休养、不允许向毕业生乱收费等.

教育部门正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就业网络的怎么写作功能,在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既安全又互通的桥梁.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及时调整人员配置,有半数转到了网上怎么写作岗位.该中心开设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省略),目前已引来500多家用人单位发布最新岗位信息,毕业生可以在网上查询信息、投递简历,用人单位则通过网络接收简历、反馈信息.该网站严把信息真实性这道关,所有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都经过教育部门的审核,而所有学生的基本材料也经过了高校鉴定认证.网站还设立“政策咨询”栏目,专人负责,有问必答.目前,该网站每天的点击率超过1万人次.此外,中心还向用人单位发出了7000多份信函,把咨询、传真和网上怎么写作等信息及时传递给用人单位.目前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各大高校也纷纷推出举措,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就业关.上海交通大学启动了新颖的“面试模拟系统”,学生根据软件设置的问题接受“面试”,被摄制后输入电脑,图像资料迅速传到网上,用人单位无需面对面接触大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到应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等.上海体育学院则将传统的现场招聘会,搬上校园网,由学生将个人简历制作成电子版,以电子邮件方式传寄给企业选择,已经寄出400多份简历,收到回执300多份.不少上海、外地的用人单位表示欢迎这种面试方式的学生面试,一些企业也寄来考题,委托校方代替他们进行笔试考核.同时,校方还委托了北大人才网、上海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等网站招聘工作.

据了解,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在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健全校园就业网功能,引导毕业生充分利用就业网实现就业.另有高校将面对面的就业招聘会搬上“网站”,让学生与企业“一对一”网上“见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用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的话说,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前进中的难题”.他分析:巨大的压力,除了人数激增,供需不平衡因素外,还源于就业市场中冷热转换,如IT、证券业的旺盛需求有所下降等.同时,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机制也尚未完全成熟.回头再看扩招促使“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型”高等教育转变的现象,将其中暂时的矛盾称作“前进中的难题”也是理所应当的.王生洪指出,从学校方面看,必须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紧密沟通,及时共享资源,同时,双方共建实习基地.他介绍,国外校企间的合作和网络联系分外密切.复旦大学也已建立了求职网,但较之国外大学尚有差距.同时,高校应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适应社会需要.此外,大学生毕业前的社会实践应更多得到社会机构的支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观念在锤打中成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与此同时,广东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也表示,今年将把大学生租赁引入毕业生就业市场,面向广大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推出大学生租赁怎么写作.

为了帮助应届毕业生们更快、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们也衷心提出了各自的建议.“三星视界”人力资源部的徐小姐说:“面临职业选择的毕业生,应该尽量保持平常心.只有这样,才能理性、务实、客观地进行思考和判断.在面试时,应当适当地表现出自己的适应能力、自我学习发展的能力.同时,坦白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但不要显得过于关注薪金高低.毕业生找工作时,不应该把目光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不管怎样,让自己多些选择余地总不是坏事.如果落选了,不必因此失去信心.只要始终对自身特点、适合从事什么工作等保持客观、准确的认识,不断‘射门’,就一定会获得进球的机会.”

香港虎彩集团行政总监曲先生则说:“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首先应该以‘乐在其中’的心态来对待即将从事的职业.因为我相信:快乐的情绪会进一步转化为对工作的投入与承诺.即使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也不要轻言放弃.在职业选择上,我认为毕业生应该选择能发挥自己专长的行业.同时,还应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即将加入的公司、组织和团队,除了创造出价值外,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尽全力创造出‘附加值’.”

面对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心态,笔者感触颇多,最想说的是,考上大学就要杀猪宰羊饮庆功酒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企业面对的是市场,它们需要的也是具备驾驭市场能力的人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已不能仅仅倚仗一张文凭了事.就业问题是对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的考验,社会的变革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固有的观念,同时也促使他们不断调整自我,挑战未来.相信经受磨练,走过这一道槛的学子们将更快地成长起来,成为各自行业中新的精英.

编辑任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