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的与体育文学的缺失

点赞:4788 浏览:155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我国体育文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体育文学是伴随着文学和体育的产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从诞生的时候开始,人体的运动之美就是文学所喜爱的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在文学表达手法里它能够将体育运动中的瞬间辉煌,转变为永恒之美,不仅能抒发出体育运动四溢的情感,也能深刻的揭示体育运动与社会的复杂联系.体育文学还是表达体育精神的最佳方式,可以为体育精神的弘扬提供载体,而体育传达的就是文学表达的观念和本该体育持有的精神.

我国具有现代意义上的体育文学作品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出版的一些体育刊物上偶尔会刊登一些体育题材的小说.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国体育文学创作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繁荣起来.当栾菊杰获得第一个女子击剑世界冠军后,1978年5月以此为素材发表的《扬眉剑出鞘》成为了体育题材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随后大量被文学界称为“冠军文学”的体育报告文学应运而生.国家体委借助举办全国运动会之机进行征文评奖活动,也极大地促进了一批歌颂型体育的报告文学的出现,如赵丽宏的《新的高度,属于中国》,李修玲的体育报告文学集《足球教练的婚姻》,其中收录了她4年间的14篇作品,鲁光的《中国姑娘》,李超的《好汉刘小光》,陈祖芬的《美》,朱巾芳的《羽球情》,鲁光的《东方的爱》、《强将手下》、《敬你一杯酒》,罗达成的《奇迹是这样创造的》等.然而,这些作品千篇一律的对正面人物、英雄人物的脸谱化表现却形成一种套路,这种简单的“典型化”创作方法,所塑造的“典型”人物与“典型”作品,也使这种报告文学很快地成为了一种空洞的类型化的形象与类型化的情感的表达模式.从反映对象的选择上,无论是从击剑队员到排球队员、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从冠军到浪子足球队员,从作品中能看到的都是他们“高、大、全”的类型化人物形象.这种类型化的创作,在艺术形式上都以情节编织为结构特色,求取情节的相对完整,以具象的(心理、场景、行动)再现性描述为基本方法,如吴新民《“二传手”的故事》中对沈富麟带病参加巴塞罗那男子排球预选赛的场面描写,鲁光《中国男子汉》中对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中排争夺冠军惊心动魄的一幕的描写等大量作品中都采用了具象描写的方法,描绘我国运动员在一个又一个国际大赛中争金夺银的激烈场面,这也就是“冠军文学”的一大特点.然而,这类“冠军文学”创作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却是相当僵硬的,除了那些起鼓动、激发、振奋、教育作用的情感外,其他一切个人的情感表达在这儿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或隐藏了,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创作题材与主题表达上的狭隘和思想感情上的虚伪.


1985年,在文化热等因素的影响下,以文化开掘为目标的文艺思潮形成了较大的发展声势,体育文学创作也以高度的自觉走向了文化.从这段时间的创作情况可以确认:一批作家,如冯骥才、罗达成、赵瑜、阿城等,都是深刻认识到了文化的意义,认识到了体育现象背后的文化原因及其巨大作用,推出了一大批诸如《中国体育界》、《兵败汉城》、《神鞭》、《棋王》等文化意识突出的体育“问题报告文学”.随着经济改革的初见成效,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社会的审美要求进入了多样化选择的时期,个性化审美意识的增强逐渐瓦解了体育文学“赛场文学”、“冠军文学”创作的一体化结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国际体育比赛中接连兵败,以此为题材形成了大量的报告文学.这些作品针对政府主导型的体育管理模式、竞技体育为核心的体育体制、支配体育行为的非体育观念等体育问题表达了强烈的改革意识.同时,新一代体育报告文学作家队伍的集体崛起、国外批判性报告文学的大量译介也促进了这一时期此类报告文学的大量出现.《强国梦》正是真正从体育本体观念,从中国文化传统的角度展开思路,并触及深层话题的体育报告文学作品.10年之后,赵瑜的《马家军调查》写出了一个创造辉煌的传奇体育军团,由于观念上、行为方式上的落后不得不承受命运的悲怆.由此我们也知道了:体育文学可以这样深沉与厚重.

竞技体育的与体育文学的缺失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作品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我国体育文学缺失的原因分析

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当下的体育文学市场却不容乐观.从中国竞技体育的现状看,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北京奥运会已经向世人宣告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卓越成就.按情理讲,盛世出佳作,眼下应该是出大作品,出大作家的时候.尽管现在有大批描写体育的散文随笔出现,它们从各种层面抒写中国体育,但不少是赛场文学、冠军文学,内涵的局限性很大.甚至连一部真实精彩描写赛场的激烈征战的作品都没有,究其原因也许有以下几点:

1.文学的社会地位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选择性加大了,社会环境、文化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文学是整个文化的代表,现在文学只是作为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文学作品虽然有一种普遍的感觉:震撼人心的作品少了,让人能够记住的作品也少了,人们对文学的关注少了.而且,文学在整个社会的影响也下降了.它已不再成为真理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文学作品需要更清醒,更有定力和耐力.文学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也必然影响了体育文学的发展,如从事体育文学创作的作家数量的减少,读者和整个社会对体育文学的关注度的降低等等.

2.文学评论界的影响

如果要给体育文学分类的话,体育文学应该属于行业文学的范畴.在我国文学界,文学评论家们对行业文学一向都是不看好的,如司法文学、水产文学等等,评论界认同的并不多,但评论家不认同并不等同于广大读者不认同.文学作品并不是只给少数人做评论的,它的对象是广大读者.可是,评论家对文学作品的引导却是很强的,他们的看法可能会一直接影响到读者对作品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影响到读者对作品的评判.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体育文学的萧条,与对体育文学的边缘化有关,也与评论家对行业文学的偏见有关.

3.从事体育文学创作的作家数量的减少

体育文学也有过辉煌的岁月,曾经在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下,出现过许多优秀作家和作品,可这是十多年前的事.那时有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实力派作家,像刘心武、鲁光、李修玲、陈祖芬、赵瑜等,都是卓有建树的优秀作家.但现在这批作家年龄都比较大了,关注的重点也不在体育上了.接下来40到50岁左右的中年作家里,好像没有体育文学的强手出现.这就势必存在一个文学断层,导致体育文学创作的青黄不接.这就是说,我们现在只能看到赛场上的体育,而看不到文学上的体育.

三、结语

体育文学对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激励作用,是表现和传达体育精神的最佳方式.体育文学的发展,及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体育精神对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当今我国的体育文学却缺乏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的力作,缺乏深入运动员灵魂深处去解剖他们精神世界的作品.因此,如何摆脱赛场文学和冠军文学的表象,发掘体育本身对人类发展的内在力量,从历史的、生命的、人性的、社会的多层面去融入更多的文体内涵,从而拓展体育文学的精神深度和广度,也许是体育界和文学界应该思索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