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的三张面孔

点赞:3915 浏览:1449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十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钢琴课》,其中的一幅画面至今记忆犹新:在波涛汹涌的海边矗立着一架钢琴,哑女艾达正在弹奏着一首钢琴曲.曲调时而舒缓、时而激烈,诉说的渴望从她指尖的每一次触键中跳出来,撞击着听者的身心,远处山峦叠嶂,黑白天地为之动情.

记得当时看到这里,我内心受到无比强烈的震撼,那一刻,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对情感的理解、表达与宣泄.钢琴是一种象征物,一头连着诉说的艰难,一头连着诉说的本能,钢琴曲是哑女艾达与外界交流的语言,这真是最奇妙、最优美的方式.

影片原本表现的是人类对自由、挚爱的本能追求,同时以非凡的视觉和情感的想像力创造了最优美的诉说.的确,人类一直都有诉说的渴求,就像导演之于影视剧,钢琴师之于钢琴曲,编辑透过作品传情达意:传递的是编者的认知,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

相同的曲目由不同的人演奏,效果可能大相径庭.如果抛开技术水平差异,那么理解曲目的深度、广度以及个人情感的发挥就成为重要原因.说到底,这是一种对话,在这种对话中钢琴师触摸到作曲家的心灵,理解了他的倾诉,最终获得彼此间的交融,并在演奏中得以淋漓尽致的释放.

这样的钢琴师成为编辑的第一张面孔,经过雕琢后的作品再以独特的方式演绎出来,价值得以升华.理解―沟通―表达,提炼出编辑工作的本质.对于拿在手中的作品首要的是理解,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阐释的内容,如果对原创作品没有深刻的理解,就失去读作者进一步交流的基础.其次重在沟通,与作者沟通,对作品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这是一次升华,与读者沟通,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作者,作品不断完善.最后的关键在于表达,这是对作品的终极演绎,不仅包含着作者的整个创作过程,而且融合了编辑对此的理解和情感,并且以最恰当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至此完成作品的再次升华,其价值完全体现出来.

编辑的第二张面孔是伯乐,寻找千里马.事实上,从策划、选题到运作都要求编辑独具慧眼,正因如此,对技术的敏感性和对新闻的敏感性必不可少.以科技期刊编辑为例,一则肩负着引领科技进步的重大使命,二则倡导先进科学技术也是新闻出版工作的职责.如何保持高度的技术敏感性和新闻敏感性,怎样去深度关注技术前沿和科技发展动态,为科研领域提供独具特色的信息支持和怎么写作,这些问题都应当认真地思考并加以解决.此外,尽管科技出版和科学研究分属不同专业,但是真实、准确、严密是它们共同的特质,并且科技成果通常以科技论文的形式展示出来,如何在两者之间搭建畅通的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这是科技出版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此而言,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培养求是的科学态度.

编辑的三张面孔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期刊编辑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编辑的第三张面孔是摄影师,负责将最美的景象拍照留念.新颖的观点、精辟的论文、精美的图片等等,都是编辑捕捉的亮点元素.编辑工作就像转动的摩天轮,从起点升到高处再回到原点,一圈又一圈地重复,似乎永远也停不下来.站在观光舱里透过玻璃拍下美景,再逐渐远离.因为曾经站在了最高点,可以欣赏美景、远眺未来,正是那一瞬间散发出编辑价值的最耀眼光芒.

有一种哲学指出:为了感受上帝的存在,首先你必须去信仰他,就好比为了感觉炉火的热度,你首先必须靠近它一样,编辑工作也是这样,首先你必须敞开你的胸怀去接纳它.

有一种人生态度,名字叫做等待,其实是一种信仰.看似在琐碎繁杂的工作中耗尽时光,却依然对未来充满渴望:如果答案不在这里,就一定在别处.编辑工作需要这样的执著.

编辑的三张面孔宣布了这样一个事实:情感和知识是两把钥匙,运用它们可以浸润身心,激发智力,享受乐趣,感受成功.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以高度的责任感,宽容平等的姿态和优秀的专业素养,饱含地工作.

(作者简介:杨立涛,女,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杂志社信息资源室副主任,中级(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