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翻译理中的思想其哲学基础

点赞:33825 浏览:1567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思想及其中国语境化研究》(JC1009)

摘 要:选取了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的较具代表性的主要流派,即语言学派、功能学派、翻译研究派和解构主义学派,探析了各流派的翻译思想,分析了这些思想产生的哲学根源.

关 键 词: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翻译;哲学基础

作者简介:陈学斌(1972.4-),男,江西寻乌人,硕士,赣南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281-02

一、引言

国内外学者依据不同的标准,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阶段及流派进行了划分.其中国外的学者如奈达[1],将翻译研究划分成语文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和社会符号学派;根茨勒(E.Gentzler)将当代翻译研究划分为五大流派:美国翻译培训班派、翻译科学派、早期翻译研究派、多元体系派和解构主义学派.国内学者如吕俊、刘宓庆、刘等对西方翻译流派的划分也做过有益尝试.其中,吕俊教授将西方翻译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语文学阶段、结构主义现代语言学阶段和解构主义阶段,较具代表性.综上各家的划分,为研究便利,本文将当代西方翻译流派分为:语言学派、功能学派、翻译研究学派和解构学派.

所谓“”,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行为的秩序规范,传统构成一个民族或文明所蕴含的文化传统最具特征的内容.翻译不是个人行为,不仅仅是从原文到译文之间的简单转换,它涉及各种主体间性的交往,是一种社会行为,因为“翻译的本质是开放、对话、杂交繁育、非中心化,它使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发生交往关系”.[2]因此,翻译作为一种社会行为,需要规范来指导译者协调处理各种主体间性的关系.由于翻译与翻译行为的相伴相生关系,为翻译实践行为提供指导和解释的翻译理论自然难以回避问题.如果对当代西方各流派的翻译理论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思想始终是各派理论的核心内容,而这些观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哲学基础.

二、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思想及其哲学基础

1.语言学派――再现的

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首先归因于西方语言学的发展.受普通语言学、对比语言学,话语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等语言学分支学科的影响,翻译界逐步建立起翻译的语言学派,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原语转换成译语的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翻译的“对等”正是语言学派最先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

1953年,前苏联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受到斯米诺夫的“等同翻译”概念的影响,提出了“翻译对等”的理论.他认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整体中所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过程.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关系是指原文的整体话语与译文的整体话语的对等.[3]在美国,翻译对等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雅各布逊(RomanJakobson)和奈达(EugeneA.Nida).前者提出了“有差异的对等”观;后者综合了信息论、交际论、符号论和接受美学,提出了“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强调两种语言的接受者感受上的效果对等.[4]在英国,卡特福德(J.C.Catford)则提出了“篇章对等”的概念.

以上“对等”论的核心观就是,译文应该准确无误地再现原文的或原文作者的意图.译者的首要任务是要极力地追寻作者“原意”,不能随意对原文进行增添、削减和篡改.作为原文作者的代言人,译者不仅应该忠实于原文作者的意图,还应模仿并反映原文作者的风格和笔调,寻求译文和原文之间最大程度的对等.[5]

由此可见,“再现”和“对等”是这一学派的主流价值判断,因而“再现”就成了翻译行为的准则和标准.译文的好坏、译者称职与否都以“对等”这一进行评判.那么这一学派所遵循的“再现”其背后的哲学基础又是什么呢?由于该学派有深厚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为支撑,因而基于此的翻译研究自然具有结构主义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翻译的语言学学派所奉行的“再现”也同样具有结构主义的特点.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理性哲学.这种理性观关注事物的确定性、稳定性、普遍性.吕俊认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科学理性的,如排斥主体,视语言为与言说者无涉的封闭结构,只对外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使之成为自足的体系”.在这种理性观的指导下,翻译活动成了“简单化与程序化的技术操作等译者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6]因而译者的任务则是将“一成不变的”意义再现给译文读者,其主体性必须予以扼杀,否则就有悖“再现”.

2.功能学派――怎么写作

由于语言学翻译理论的局限性,它并不能解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上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理论家们不再局限于静止的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开始从功能和交际的角度来研究翻译.这种研究方法迅速发展起来并形成了新的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就是其中的代表.

作为功能翻译理论的重要分支,汉斯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动,而只要是行动,就具有目的性.因此,行动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翻译,一篇译文的优劣,主要看它是否能达到预定的目的.[7]目的论认为:译者在动笔翻译之前,应该从委托人那里得到一份说明翻译目的的“翻译要旨”(TranslationBrief).这个“翻译要旨”也可以由译者和客户共同讨论得出.有了这个“要旨”,译者与客户便订立了“契约”,必须按要求提供怎么写作,满足译文的预期目的.译者与客户之间的商业关系要求译者为消费者即客户,提供其想要的怎么写作,达到其欲达到的目的.因此,在目的论框架内,译者的就是怎么写作的.

目的论有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其中目的原则统领其他两个原则,为最高原则,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翻译手段”.换句话说,只要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种翻译思想的根源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其哲学基础便是“实用主义”哲学.这种哲学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实用主义认为,当代哲学划分为两种主要分歧,一种是理性主义者,是唯心的、柔性重感情的、理智的、乐观的、有宗教信仰和相信意志自由的;另一种是经验主义者,是唯物的、刚性不动感情的、凭感觉的、悲观的、无宗教信仰和相信因果关系的.实用主义则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找出一条中间道路来,是“经验主义思想方法与人类的比较具有宗教性需要的适当的调和者”.[8]实用主义方法论的根本原则,是一切以效果、功用为标准;其主要观点之一,是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的效果;其根本纲领,是把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做主要手段,把活动实际效果当做最高目的.

对比上述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我们很容易发现翻译目的论与这一哲学思想的契合之处.如果把译者为客户提供优质怎么写作看做是“信仰”或“信念”的话,那么它们的真实性,亦即译者所提供的怎么写作(指翻译怎么写作)的质量,就要看这一怎么写作所带来的效果.因此,功能主义的翻译理论,其所遵循的翻译是“怎么写作”,它的哲学基础便是实用主义哲学.

3.翻译研究学派(多元系统派)――交际

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经历了语言学的转向后,逐渐向文化的方向转向.在这期间,出现了一支衔接语言学派与文化学派的研究力量,那就是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学派.其中最重要的学术成就就是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受多元系统影响的翻译研究学派将翻译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语言之外的因素,如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并考察以上三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译者的翻译选择的.由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和制约,他除了考虑原作者的意图、源文本语境等一切与源文本相关的特征外,更主要的是还必须考虑翻译的目的、目标文本的功用、读者的期待和反应、委托者和赞助人要求、出版机构的审核和受意识形态影响的目标文化的可接受性等问题.因此,译者的职责和便是如何协调以上这些因素,以完成文化间的交际.

交际的模式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目的是与“他者”进行交流,而不是再现“他者”.皮姆认为,译者作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的协调者,是居住在“交互文化空间”里的“混血儿”.译者的文化归属是由译者的迁移性决定的,译者的跨文化素质决定了译者主观和社会两个层面向源语文化及目的语文化的中间位置移动.翻译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两种文化的关系,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只有实现了上述的目的,译者才是一个合格的、遵守职业规范的译者.

翻译研究派属于描述翻译学派,即对翻译行为只做客观的描述而不带任何价值判断.因此,翻译研究派所遵循或主张的也基本上是描述性的,就这一点而言,其哲学基础带有解构主义哲学的痕迹,因为它否认“标准”,把一切翻译,无论优劣都当做描述的对象,因而看似没有明确的翻译主张.但是,就其强调影响译者翻译行为的外部因素如赞助人、诗学和意识形态这一点看来,该学派还是主张译者应该秉承交往的理性,故而符合哈贝马斯所主张的交往理性哲学.哈贝马斯最看重道德理性,亦即实践理性,其核心内容是承认和尊重一定的规范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交往的合理性.

4.解构学派――差异的

解构主义翻译学派是伴随着西方解构主义哲学思潮应运而生的一种翻译思想.这种思想的代表人物便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解构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反传统、反理性、反权威和反成规.解构主义所要解构的是一个由超然结构所决定的意义的中心.它否认文本的终极意义,认为意义是开放的、多元而不确定的无中心系统.受这一思想的影响,在翻译研究中出现了后殖民翻译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等.其中韦努蒂的“异化”论最具代表性.

1995年韦努蒂为了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应该提出“异化”方法.即:“保留外国文本之异,破坏目的语的规范,抑制民族中心主义对原文的篡改,反对流畅的归化翻译,反对文化霸权,突出译者的地位和创造性”.[9]受解构思想影响的“异化”论的翻译目标是反对“同一化”,反对文化殖义,遵循“存异”规范.韦努蒂所采取的“抵抗式翻译”策意在突出源语文本的异域身份,避免受译语文化的主宰.这一“抵抗”式翻译策略强调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力图保留和反映外国民族语言的文化特点,其主张是典型的“差异”.

由于解构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思潮,所以以“异化”论为代表的解构主义翻译的哲学基础自然是解构主义哲学.这一哲学的重要特征就是张扬个性(如文化个性)、凸显差异、反对“中心”,如后殖义反对帝国主义(殖义)这一中心、女性主义颠覆“男权”中心等等.

当代西方翻译理中的思想其哲学基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言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结语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纷繁复杂、学派林立、观点不一.不同的流派尽管学术背景不一,立场有异,相互排斥,但彼此也互为依存,互为补充,使得西方翻译理论异彩纷呈,翻译学科日渐成熟.而翻译问题又是翻译学中一个重要课题,正如AnthonyPym所言:“翻译研究已经回归到了对各种问题的讨论”.[10]因此,对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思想探讨有重要意义.而探析其背后的哲学基础又能使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解释西方翻译理论中思想产生的根源,对我们全面认识和指导我们的翻译行为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