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的变化应对

点赞:9798 浏览:427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新世纪十年,是文学形势和文学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十年,变化的标志是以纯文学(或称严肃文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学日趋边缘化和网络文学为主体的新型文学的日趋兴盛.论家对此已有许多评论,其中最有害的观点是,认为纯文学的现实处境是合理的,意味着它回到了正常的位置,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有的文学格局并非是理想化的,不是要固定下来,纯文学需要更主动地生存.我是赞同后者的,同时认为,还要将对这一重大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探讨形势变化的深层原因.我以为,深层原因主要来自现时代文学观念的复杂变迁,不认识这一点,就会陷于悲观的进化论或盲目的持守论,无益于改变现状.面对今天的形势,获得方向感是重要的,而方向感来自具体的分析,引向清醒的应对.

一、影响文学形势变化的诸因素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强调了种族、环境、时代等三个因素对精神文化的制约作用,其中种族主要指民族的文化传统,这种观察方法至今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应该看到,目前的文学现状是在诸多现实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下形成的,这些因素中,除创作自身的惯性外,较重要的因素包括:文学传统、生活方式、文化政策、文化体制、文化资本、科学技术和文学观念等.

文化政策对文学创作基本面貌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不是本文议论的对象,这里着重谈谈其他六种因素的影响.

(一)文学传统的影响

中国是有阅读和文学传统的,国民阅读率经过几年的下滑,又重新上升.2009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表明,2008年,17-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9.3%,比上一年增长了0.5个百分点.而且,各类图书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文学类图书,过去一年共有约一点三亿人购写过文学类图书,占全体国民的16.8%,占总图书购写人数的35.6%.因此,不必担心文学作品的市场潜力.

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达到81.4%,远远高于成年人.其中零至八周岁人群阅读率为72.3%,9-13周岁人群阅读率为93.5%,14-17周岁人群阅读率为79%,这可以解释为何儿童文学和青春文学书籍市场份额最大.

网络文学创作与阅读所形成的天文数字,更证明中国的文学传统是可靠的,它是支持中国文学事业继续发展和发达的重要基础.

(二)文化体制的影响

在市场化环境中,中国的纯文学、严肃文学能得到持续的发展,能够达到今天的水平,而没有被通俗文学淹没,文化体制、特别是作协体制的作用不可忽视,这一体制巩固了纯文学作家队伍,保障了纯文学作家生活和写作的一定条件,使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创作心态,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作协体制需要改革,但是,否认它的积极作用是不客观的.此外,期刊和出版体制对于纯文学的生存也起着积极作用.

(三)生活方式的影响

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文学生态产生间接的影响,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显然影响国民阅读.国民调查表明,一年里47.53%没读过书的人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专为“工作学习需要”而读书的占国民总体的1/4以上.对高校学生课外活动兴趣的一项调查表明:34.2%的学生选择上网、聊天,26.2%的学生选择看电视、电影,听广播,7.5%的学生选择参加体育活动,2.5%的学生选择了打游戏,仅有26%的学生选择了读课外书籍.这样的状况下,纯文学读者有所减少是无可避免的.

(四)文化资本的影响

文学被单纯看待为事业的时代显然已经结束,国内文化资本正依循国外模式,大力推动文学的产业化和民营化.资本方宣布,要“使网络文学成为文学复兴的重要力量”,如盛大集团投入巨资发展网络文学,旗下的网目前每天产生3000万字,每天的页面浏览量达2.3亿,用于支付作者稿酬的费用数以千万计.每年通过网写作获得十万元收入的查重复率达数百人,达到百万稿酬的也有一些.盛大已把文学网站、文学经济、作品版权、出版策划等集于一身,实施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运营模式,要做国内最大的版权运营商.这类商业行为,当然会影响到传统文学的生存状态,使纯文学市场有所缩小.

(五)科学技术的影响

新兴科学技术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是空前的.首先,科技改变了文艺的传播方式,如出现影视传播、网络传播、无线传播等,其次,科技正在成为文艺的一部分,如《阿凡达》,以3D逼真的现场感征服观众,今天技术可以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和新的艺术感受.

网络和手机阅读的便捷,争夺走大量传统文学的读者,而通过手机、数字图书馆、互联网、手持阅读器等多渠道同步进行图书的发布,将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同步出版”的出版模式,将文学作品与网游、影视、动漫等艺术和娱乐方式联通起来创造共同的效应和效益,也使单一纸质的传统文学面临强有力的竞争.

图像传播技术的发达,带来了一个读图时代,或图像与文字激烈竞争的时代.今天的青少年,越来越依赖于读图.实际上,人类文化史在一定程度上确可以看做是图画符号和语言符号的一部争斗史,它们争夺的是对所谓事物“本质”的专属权力.但我们必须肯定,阅读与影像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人的理性思辨能力和想像力,这一点无可动摇.

互联网改变了部分作家的创作形式乃至内容.大部分网络作家边写边贴边听取读者意见进行改动,所谓“跟帖”比“原帖”重要,从而极大地激发了读者参与互动和创作的兴趣.现在的网络写作,正成为全民的写作,同时对传统写作方式构成压力.

(六)文学观念的影响

但说到底,传统文学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来自文学观念方面,因为无论是来自生活方式、商业资本还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影响,都要通过对于文学观念的影响加以实现.这里所说的文学观念包括审美观念、文化观念、创作观念、阅读观念、批评观念等复杂的观念因素.

没有哪个时代的文学观念比今天的文学观念更为多元、复杂、混淆和互相冲突,它们容易使作者莫衷一是,也容易使读者无可适从.

数字化阅读和市场化运作,造成大规模阅读分化,但一切阅读,只要是文学阅读,都大致建立在文学观念、阅读观念的基础上,技术和资本并不能强迫读者的意志.所以,我们更应该从终端去寻找文学嬗变的深层原因,而不应该只看到外部的和容易看到的变化.这是一只隐藏着的手,也是最值得重视的.

二、重视来自文学观念的挑战

既然来自文学观念的挑战才是传统文学面临的最大挑战,就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应对.

传统文学目前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在青年读者中市场缩小,而一个时代的文学,若得不到青年的支持,会演化为严重问题.传统文学的发展水平显然远远高于其他文学,但今天的青年读者,却以读青春文学和网络文学为多,只能说明文学阅读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学主要指“五四”以来形成的以白话文写作的严肃文学传统,但它不是文学的全部,与它并立的还有通俗文学.严肃文学这个提法,本来就是相对于消遣性文学而言.通俗文学天生具有更广大的市场,只不过是经过长期压抑后,在今天得到充分发展.可是今天的网络文学与过去的通俗文学不同,它们在文学观念和艺术观念上也有较大的改变.

今天的文学被泛化了,一些作品不一定是文学作品,一些阅读不一定是文学阅读,把这种情况排除在外,我们仍可以认为,今天青年读者的审美趣味与前代存在不少差异.在音乐领域,审美错位表现得最为明显,青年人已经不大喜欢老歌的风格,翻唱老歌也改用通俗唱法.同样,中老年人也欣赏不了青年人中流行的许多歌曲.有时趣味无可争辩,反叛的趣味未必没有存在价值.

文学上同样如此,在大部分新媒体创作中,传统文学的一些经典的艺术准则被消解或颠覆了:

概括性,被私人性替代,虚构性,被纪实性替代,典型性,被个别性替代,教益性,被娱乐性替代,价值理性,被感性替代,深度模式,被浅表模式替代.

被消解的都是传统文学赖以生存和吸引读者的重要审美原则,但这样的创作仍然受到欢迎.网络文学读者目前在全国有一点六亿.

与传统文学创作不同的创作建立在流行的新的文学观念的基础上,对这些观念需要辨析和理喻.

(一)流行的文学观念

流行的新的文学观念主要体现在青春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中.

1.青春文学的观念

青春文学和网络文学是两回事,所代表的文学理念也不尽相同.

青春文学带有通俗性,但本质上仍是严肃文学的一部分,不能将其简单归入通俗文学.许多80后作家学历高,知识结构全面,读国外文学作品较多,又是从《萌芽》的路子走出来,有严肃的文学追求,作品质量也比一般的网络文学作品高出很多.在语言和叙述技巧上,青春文学作家没有经历过传统期刊体制下对中短篇小说创作的严格训练,比老练的传统文学作家相差许多,在生活阅历上差得更多.他们获得青年读者的广泛欢迎,除市场运作的因素外,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

(1)他们的作品表达了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特质和心理诉求.必须承认,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感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家.这一代人是独生子女、不包分配、获得广泛自由和尚未进入社会权力结构的一代,他们的创作改变了关注他人、底层、集体、社会和历史,从而主张典型、概括、教益的文学传统,凸显了私我意识和反叛意识,在同代人中获得共鸣.

(2)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传统观念主要是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绝大多数作品以贴近现实的题材和零度写实的态度为风尚,几乎构成了一种最大规模的类型化写作,而这一代青年人是个性飞扬溢于言表的,青春文学写作带有部分明显的浪漫主义特征,字里行间和叙事方式上裹挟有大量感彩,适合青年读者的口味,构成了新的审美空间.这种风格与现实主义风格味道不同,但不能说是没有意义的.

此外,还需要提到,传统文学在乡土叙事上一直是成功的,而在城市叙事方面进展不大.青春文学从不涉及乡土,却在城市叙事方面创造了新的、能够被文学接受的言说体系,也是有价值的.

2.网络文学的观念

网络文学真正代表了与严肃文学、精英文学相抗衡的通俗文学、草根文学.

就流行的典型的网络文学而言,在创作和阅读观念上形成与传统文学不大相同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趣味,这些趣味靠三类主要的性质为支撑:实用性、幻想性、消遣性.这三种性质都与现实主义文学观念有差异,但在文化市场和流行阅读中受到欢迎.

(1)支柱之一:实用性

实用性满足着这个实用时代最强大的阅读心理,推动了无数本文学类书籍的畅销.

对部分大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进行文学阅读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信息,扩大视野”,下面依次是“拓展知识结构”、“帮助学习,提高成绩”、“指导生活实践”和“生存、发展需要”等,都属于较为实际和功利的目的.

适应于实用阅读的创作十分走红,主要类型有官场、职场、励志等.

数据显示,仅2009年1月至3月,纸质官场小说品种就达到123种,超过2008年全年的118种.网络官场小说的数量更为庞大.它们的实用性可以从一些数字中看出,在北京、上海、广东等12省市进行的调查表明,公务员是官场小说的最大阅读群体,他们的数量占这类小说读者的30.5%,工商企业工作人员占27.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20.3%.三者相加,占到了阅读总人数的79.7%.公务员中,级别越低,阅读率越高.没有哪个国家的官场小说具有中国这样大的读者量.

职场小说和官场小说的实用性差不多,励志类小说则可以包括职场小说和部分官场小说,但范围更广.可以说,以励志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以及其他读物,是经常在图书市场上占据鳌头地位的,中国世俗文化的本质也是实用性的.

而纯文学创作中,受纯文学自身性质所限,以励志为主题的作品相当稀少.但这不意味着纯文学主题一概与励志无关,例如,网上推崇的励志文学作品,总是包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作为传统文学能够长销不衰,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像《红与黑》一样体现了底层人物向上奋斗的意志.所以,具有实用因素的纯文学作品,常常比其他作品更为幸运.

(2)支柱之二:幻想性

严肃文学主要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崇尚写实,较少出现幻想样式的作品,而在这个时代,青年人的文学读物中幻想类作品占有相当高比例,形成一种居优势的流行阅读观念.

有专家认为, “我时代”是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产生于时代整体的不确定性.由于个体也活得很不确定,所以产生了“悦己”哲学和“YY(歪歪)情结”,产生一切放纵想像的白日梦,是很有道理的.我们看到,许多类型化的网络创作,都具有这种幻想或白日梦的特征,包括穿越小说、架空小说、仙侠小说、玄幻小说、魔幻小说,以及一些主要出于虚构的军事、历史小说等.这些作品对于年轻人最大的吸引,就在于虽然读者自己是孤立和不强大的,却可以通过想像把自己投射在文学作品中,实现精神上暂时的满足,即所谓“YY无罪做梦有理”.

又有专家作出生动概括,说传统文学属于“不问鬼神问苍生”的文学,网络文学属于“不问苍生问鬼神”文学,也指出了其中的特征,说明了两种文学不同的审美趣味.可以注意到,许多幼稚的和品位不高的作品,仅仅由于描绘了由幻想而达到的图景意境而受到青年读者的欢迎,大行其道,一些扎实的严肃文学作品却无人问津,其原因并不在艺术质量的高下,而完全在阅读观念的变化.

幻想艺术的兴盛也与文化全球化和跨文化思潮有关,在中国目前的幻想类作品中,魔幻模式多于传统的仙侠模式,即为一例.

(3)支柱之三:消遣性

以往传统文学对文学功用的标准描述,是强调其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的,或附以娱乐功能,而网络文学的典型取向,是忽视前三种功能,突出娱乐功能,由此开创了浅阅读的时代.

无论教育、认识或审美功用的实现,在阅读中都是相对复杂和耗费精力的,当然收获也是深厚的.可是今日众多青年读者并不认为需要通过读作品受教育和增长知识,至于审美方面,则认为与其去细细体味语言之美,不如读图和听音乐来得直接.他们读文学作品主要是为了在紧张节奏之余得到放松和消遣.譬如,某女青年失恋,上网搜索爱情小说中的失恋小说,读上一段,情绪缓解了,再去上班,像使用按摩椅一样是消费性的.

调查说,当今一个小学生一天的阅读量,包括文字、影像、广告等,大约在二十万字左右,已超出了15世纪一个成年人一年的阅读量.如此海量的信息摄入主要是以“微阅读”即碎片式的阅读方式完成的.“微阅读”必然带来消费式的消遣阅读.

对部分青少年的调查中,在回答“你认为一本书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这一项时,有43.3%的问卷参与者选择了“娱乐性”.许多年轻人主要阅读流行、时尚、省时、省力的“快餐读物”.很多学生阅读课外书是为了缓解、释放学习压力.对这些读者而言,严肃文学过于沉重,网络文学则相反,它们可以提供快感、刺激和放松.当然放松不一定是轻松的,读悬念惊险作品时带来的是紧张,但紧张过后即是快感和放松.

即时性的“微阅读”甚至改变了文学作品的形式,许多网络小说不讲究整体布局的结构和结构间的呼应,不考虑部分间的配合以形成整体效应,只是像打游戏一样关关推进,每一关都可以结束,这当然是于传统文学观念难以想像的.微阅读也改变着作品的语言和节奏,网络读者大都不再适应传统文学绕来绕去、追寻语言能指意义的语言方式,而喜欢网络作品直来直去的叙述,他们也受不了传统作品密不透风的文字印刷版面,更喜欢网络作品的简短段落和一段空一行的明快.

在消遣性方面,严肃文学提出的唯一口号是“好读”,但好读与消遣之间还存在差别.

3.类型化

类型化是部分网络文学和青春文学创作的一种外部表现形式,也是区别于纯文学原则的一种方式.纯文学反对任何形式的类型化,因为类型化与原创性和独特的文学表达相对立.

但多数普通读者不反对甚至欢迎类型化,这使类型化创作在近年来发展迅速.2007年,全国出版的类型小说占文学图书总量的40%,2008年,销售排行前20名文学图书中,以青春、玄幻、职场、时政等小说为主的类型化作品占据其中的50%以上,2009年,网络上的类型化长篇小说大批下线,使全年纸质长篇小说总量猛增到3000部.

新形势的变化应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网络文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从某个角度看,纯文学主要表达人类的发展性情感,通俗文学主要表达人类的基本性情感,而基本性情感的表达需要是远远超过发展性情感的.人类的基本性情感表达可以分为若干主要类型,它们可以无限重复、模仿、复制,只需加以部分改动和部分创造,就可以满足一类读者要求不高的需求,特别是消遣性、消费性的需求.这一类读者往往对一类作品乐此不疲,而且通过网络上的分类标题和题介迅速找到适合的读物.因此,类型化阅读也是人类的一大阅读乐趣,只不过文学性和创造性较弱.

类型化尤其适应文学的商业化、产业化,进行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从一本书的畅销开始,到一类书的“次畅销”,迅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以上情况说明,青春文学的浪漫主义倾向,网络文学的实用性、幻想性、消遣性三大动机,以及两者共同推动的类型化生产,构成了当下最流行的文学观念,构成了对传统文学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文学观念的挑战,获取了比传统文学多得多的读者.

不过,传统文学的蛋糕并没有被切去,而是出现了一块新的更大的蛋糕,形成了更完整的文学生态.

网络文学的兴盛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目前它缺乏文学性,许多作品是不够健康的,网络阅读对于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尤其是青少年文化素质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的价值与传统文学难以相比.

在网络时代,特别要注意警惕几种新的文化专制的力量,即来自资本的力量、来自媒介的力量、来自技术的力量和来自消费的力量,这些力量都足以对文学造成结构性的影响.

但严肃文学也需要研究流行的文学阅读观念,在坚持文学性的基础上从中有所启发.严肃文学是否应该放弃现实主义的单一模式,适度发展浪漫主义或其他形式的创作方法严肃文学作家的一部分是否也应该尝试幻想类题材创作中国的严肃作家阵容庞大,创作实力雄厚,甚至有人才过剩之虞,是否应该有一部分作家去尝试畅销书系的创作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严肃文学同样应该注意研究新技术、新媒体、新产业链,借助其扩大自己的影响.

(二)传统文学观念必须坚持

在面临挑战的形势下,传统文学观念格外需要得到坚持,因为严肃文学是体现文化核心价值的文学,是文学中的精髓,它源远流长,代表着经典写作,也代表着文学的发展方向.传统文学还承担着引导国民审美意识的责任.如马克思所说,艺术“应当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所以,传统文学不能由于网络文化的兴起而乱了自己的阵脚,失去自己的文化自信.

尽管会出现传统文学和其他文学长期审美共存的格局,但在审美价值和探索性上,传统文学是无可替代的.传统文学的价值观,也只有靠传统文学自身来体现.这些都毋庸置疑.

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坚持传统文学观念.

人们似乎过多地注意了来自传统文学以外的因素,把传统文学面临的挑战视为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却很少有人注意传统文学自身的问题,这是一个显见的误区.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传统文学的边缘化,并非传统文学观念的失败,而恰恰是经典的传统文学观念未被得到尊重和很好继承的结果.简单说,传统文学不该落到今天的地步.

1.80年代以来文学观念值得梳理

上世纪80年代是当代文学的黄金期,几近得到公认.80年代的文学实验主要是新文学观念的实验,出现了文学观念的大爆炸,影响至今.

文学创作缺乏新观念的突破,难以前进,80年代文学实验在总体上推动了当代文学的大繁荣,它的成就至今体现在不同类别的创作中.

但是,在文学创作中,向来有经典式的创作和实验性的创作两类,都是不可或缺的.将实验观念与经典观念对立起来,不加梳理,臧此非彼,则容易冒失去读者的风险.

目前,受读者因素影响,创作基本上回到现实主义轨道上,但我们发现,现实主义的一些经典理念并没有得到发挥.譬如,关于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和具有现实的批判意识、关于思想价值、关于典型塑造、关于人物刻画、关于情节和细节的要求,等等.不是说所有作品都必须坚持这一套,但起码应该有一大部分作品以此取胜,否则就会脱离读者普遍的阅读兴趣.在多元共生的状态下,从诗歌到小说,都存在艺术标准失范的现象,使作家犹豫不决,因此,建立现时代的相对稳定的艺术准则,成为突出的任务.艺术准则包括经典的艺术准则和探索的艺术准则.其中均衡的观念也是重要的,文学整体上需寻求经典式写作和探索性写作的适当比例,以保持创作的合理布局和基本的读者群.


2.关于思想性

当前创作的确存在着忽视思想性的问题,代表性的观点是,把思想性要求视为陈旧观念,将文学的呈现方式与表现方式对立起来,认为作家的任务只是呈现人类的生存状态,而无力照亮人生.但呈现的方式应该只是一部分创作的方式,而不宜成为通行的原则.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复杂时代,大部分读者仍希望看到作家对生活的观照,通过作品认识现实.

最近,有重要评论家开始重提“思想性”,有针对性地指出,文学要不要思想性,涉及到对文学的根本看法.之后,重要报刊开辟专栏加以讨论,多位评论家发表了相似的看法,认为,缺乏思想性,是当前创作面临的大敌.这个讨论,说明一个长时期里文学界在创作观念上陷入的混乱是相当严重的,而进行观念领域的澄清又来得太迟.

读者读严肃文学,是抱着严肃的态度的,可是,我们有多少读者从当前创作中感到了思想上的震撼出现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就会恢复传统文学的50万读者.

3.关于人物和故事

认为小说不必写人物而只需写人和人的心理,认为小说中写故事写悬念是不上档次的,也属于一个长时期里占统治地位的观念,影响了创作的整体面貌,更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固然现代小说的一部分是只写人和人的心理,甚至不涉及人的外貌,更不注重情节因素,但这只是一部分,不是小说的全部.在许多我们始终推崇的文学名著中,能看到真正出色的人物和故事带给读者什么.

处于同一个时代,影视剧的创作在观念上相反,它们首先强调的就是人物和故事,从《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潜伏》到《我的兄弟叫顺溜》都是如此,并以此获得了大量观众.

最近,有外国文学研究专家陆续发表论文,介绍了近十几年西方小说回归情节的潮流,说明文学像钟摆,始终在虚构和写实、内容与形式、情节和观念等诸多二元对立中徘徊.20世纪被称作“批评的世纪”,各种流派、思潮此消彼长,层出不穷.曾经以情节见长的小说被淹没在形形色色的观念和纷纷扰扰的主题当中,以至于愈来愈脱离读者,愈来愈自话自说,这种状况现在终于得到改变.80年代以来,中国作家一直在跟进西方文学思潮,在这种转变面前,难免陷于被动.这过程中,非此即彼和缺乏均衡概念的思维方式使创作付出沉重代价.

4.关于细节阅读

当然,现代阅读趣味是发生许多变化的,现代、后现代作品往往呈现着碎片堆砌的状态,人们主要在读细节而不是情节,但是,失去了情节的吸引,细节所承担的任务更重.我们的作品里的确充满着细节,但有多少是像朱自清的《背影》里那样令人一生难忘的细节呢我们许多作品以绘写原生态为荣,力图以大量平凡琐碎的细节取胜,但往往失之于过于平凡,过于平常,不加选择,不加节制,缺乏想法,忘记了寻常中要有不寻常的东西,要有令人惊奇的一面,以至于使读者难以卒读.

5.关于感染力和震撼人心

文学和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不能唤起情感感染,就失去了文学的基本传播力.即使是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理论,也从未否认过文学的情感本质.但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在文学评价上确实存在着忽视感染力的倾向.许多被捧得较高的作品,实际上是并不具备起码的感染效果的,推而广之,仿而效之,造成评价体系的紊乱和读者的失望.

相反,在另一面,无论青春文学、网络文学、类型化文学,都是以感觉和感情传递为基础的,它们在与读者的互动中强化了这一点,其中即使快感阅读和刺激性阅读也具有一定情感性.

某种角度上看,传统文学与流行文学的竞争也是感性和感染的竞争.

传统文学方式本来是极富感染力的方式,而且会带来更深切的感染,对于现代读者和青年读者也同样如此,因为人性是永恒的.在传统文学与其他新型文学的竞争中,震撼人心,同时也是感染力的尺度,在今天,仿佛更应该强调这个概念.什么是力作什么是大作品其实还可以补充问一句:它是否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呢这是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标准.

总之,我们仍可确信,传统文学观念是最有价值的主流艺术观念,其魅力和生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只是在于,我们对它们到底继承了多少,坚持了多少.背离传统文学观念的,有时恰恰是传统文学自己.

当然,传统文学观念也不应该墨守成规,需要随着时代变化有所改进.传统文学更不能放弃自身的探索,去创造新的“有意味的形式”,只考虑读者的文学也不是纯文学.于这个时期,传统文学的前途在于观念的再造.

传统文学所面临的挑战也意味着新的生机,意味着反思后的清醒和更重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