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高校写作教育改革的与

点赞:5983 浏览:197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网络信息时代,引导高校学生将写作教学实践与网络文学创作相结合,具有提升高校写作教学与社会、时代的互动性,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对网络文学创作发挥良性、积极影响的“双赢”效果.

【关 键 词 】网络;写作实践;双赢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素质教育的强化是新的形势下教育改革矢志不渝的目标,作为语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键性学科,高校写作课程也随之做出了调整,在教材、思想观念、教学实践上不断推陈出新.在高等学校的写作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是核心目标,只有培养扎实的写作实践能力,才能完美地体现写作理论,在提高高校中文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条件,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写作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是写作者的综合素质的最终表现.高校学生要把自己所学的写作理论知识和语言文学的知识积累、审美感悟能力全面地融会贯通,最终都要落实到写作实践中来.因此,在重视现作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全方位地提升写作实践教学也势在必行.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提升这种创造性能力,一方面需要学生具有文学、艺术的相关知识,从审美体验提升对写作实践的引导,“从能力结构来分析,创造性写作能力只有在具备较好的感悟生命、自然、社会、文学艺术及语言能力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这种能力,而感悟能力是观察、感知、感受、联想、分析综合等整合一体的个性化领悟能力,感悟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等提升学生感悟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对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鉴赏和感悟,这类艺术教育内容成为写作教学感悟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引导高校学生将写作与网络文学创作相结合,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价值.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学并非仅仅是使用电脑和互联网进行文学创作活动,网络文学尤其是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和商业行为,高等学校的写作教学实践不能忽视与网络文学创作的联系,并且更应该主动与这一创作活动产生对接,使学生认识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增强对写作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写作教学的理论知识和道德价值.

一、写作实践教学与网络文学的主动对接

网络文学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其写作性质、写作活动的目的和结果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原创网络文学创作起步于20世纪末,以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为标志,网络文学特别是网络小说走进文学创作的视野.很快,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今何在的《悟空传》、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等网络小说迅速走红.榕树下、、、等文学网站的不断涌现并迅速商业化,更为迅速地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很多网络小说从网站连载到实体出版、改编成游戏、影视作品,用最快的速度,取得了传统文学难以企及的市场效应.在2012年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网络作家“唐家三少”以3300万人民币的版税额荣登网络作家富豪榜的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我吃西红柿”的2100万人民币、“天蚕土豆”的1800万人民币.与此相对应的是,网络签约查重复率达到了70万,而中国作协会员不到1万人,各省作协加起来也只有5万多人.而网络作品的数量更是惊人,仅就网而言,作品以10万计,每天更新字数超过4000万字.写作是一种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创造文字产品的智力活动.现作和古作相比则更多地拓展了外在的客观世界的空间,尤其是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复杂心理、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表达,高等学校的写作教学,不能脱离,并且应该主动地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行对接.


现有高等学校的现作课程,注重对学生写作理论的熏陶,注重审美感悟和艺术创造的培养,也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就业能力的运用与拓展.一方面,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师范的写作教学,与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另一方面,诸如经济写作、司法写作、公关写作、文秘写作、新闻写作等专业分工详细的写作能力训练,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知识储备.而学科的发展必然与社会的需要和社会文化的变化相适应,所以,高校写作教学实践与网络文学写作的对接也是自然而然的.高等学校的学生较之中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及兴趣接触网络信息,通过网络激发学生的写作,更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才华,也有更便利和快捷、全面的渠道搜集和掌握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原始写作材料,完成写作实践的积累和发挥再创造能力;同时不必讳言,网络文学的实利性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影响,网络文学除了非功利的、审美的、纯兴趣的写作(如非营利性文学网站、空间日志、博文等)外,创收性的写作占据着更大的比例.网络查重复率一旦进入到网站签约作者的层面,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和创造能力获取稿费,比传统的发表渠道更为容易和快捷.虽然类似于“唐家三少”那样动辄千万收入的网络作家毕竟还是少数,但高等学校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和网络平台的对接,实现自己的能力价值,提升就业能力,乃至进行创业也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例如,在网络文学产业化的过程中,写作主体不但可以是孤立的个人,也可以是一种团队组合,有的查重复率甚至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团队流水作业.如网络查重复率郭妮的写作就是典型的例子,她的写作,更像是一个电影编剧,她身后的聚星天华团队有二三十个编辑,这些编辑的任务是做图书市场调研、资料收集,然后设计故事、人物、框架,在这个基础上郭妮再进行写作,于是有了日产万字“华语小天后”的称号,[2]将网络写作真正变成了一种产业.不管是从激发学生对写作教学的兴趣,还是提升高校写作教学与社会、时代的互动性,以及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教学增强就业能力的角度思考,高校写作实践教学与网络文学的主动对接都有十分积极的一面.

网络文学――高校写作教育改革的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网络文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高校写作实践教学对于网络文学的补充与价值传递的意义

网络文学自产生以来,其影响力和艺术品质就一直饱受争议,必须要看到的事实是,网络作家更多的是被称之为“网络查重复率”而不是作家,抛开传统文学对“作家”的认知要求不谈,网络文学自身的硬伤不可规避.因为网络写作的功利性原则,点击率和订阅率几乎是衡量一个网络作者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写作在加上“网络”的前缀之后,变成了“码字”这种以速度和数量为标准的文字生产线.在订阅就是硬道理的网络小说中,网络作者每天更新6000字是家常便饭,日更1万字也大有人在.同时,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读者可以在书评区催促作者更新,发泄不满甚至谩骂,作者的写作思路因为读者的反对而发生更改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读者要求的阅读快感是一次性的,以“爽”作为选择的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文学,尤其是网络小说的艺术质量低下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于网络写作的门槛很低(几乎就没有门槛,任何一个人只要在文学网站注册就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在目前全国各网站的网络作者中,真正接受过完整的现作教学的作者极少,即便是和文学网站签约的超过70万的作者中,真正接受过高等学校写作教育的作者仍然是极少数.网络文学的影响力是全方面的,包括对文学本身、对语言模式、对道德乃至对社会制度的影响都无所不在,网络文学的写作一方面很容易满足人们文学梦想的实现,一方面更容易满足对现实的失望和逃避后的快感阅读.网络写作和阅读更接近于心理学上的心理补偿机制,很多读者喜欢选择一个饱受挫败的主人公获得“金手指”瞬间改变自己的人生就是一种典型的例子,而网络小说在精神提升、意义建构方面的功能几乎是没有的.高等学校的写作教学,在积极运用网络文学的时代平台促进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实践的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对网络文学创作发挥良性的、积极的影响.

高等学校的写作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规范性,但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只会应付学年考试,而写作实践教学环节也确实还要下很多的功夫,只有真正经过专业教学并具备一定程度的写作实践训练和积累的学生才能称得上具备较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在网络文学的写作群体中,甚至有很多人连基本的文体知识都不具备,进行创作时随意和随性,语言苍白、空洞、单调,进行小说创作时甚至不会写大纲等当批评界对网络文学嗤之以鼻或者痛心疾首的时候,要想全面提升网络作者的基础素质显然也是不切实际的,而在高等学校的写作教学实践环节中,如果能主动与网络创作进行对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创作,不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对教学实践环节的丰富具有很大益处,同时经过专业训练的写作人才的加入,对于改变网络文学质量低下的状况,应该是能起到一个改善和促进的作用的.网络文学的浮躁和粗浅是当前整个时代的精神生态环境所决定的,教育对此不能视而不见或者隔岸观火,要在文学课堂上引经据典,给学生以知识和思想的熏陶,使他们辨别功利的快餐式的写作和创作.但仅仅靠教育,尤其是高等学校的文学、艺术教育是不可能把读者拉出喧嚣浮躁的阅读快感的,用经过专业训练的高素质作者对网络文学的创作群体进行补充,则完全有可能实现一种“双赢”.

网络文学需要一种品质上的提升与突破,2011年,由新浪网、网等网站推荐的《遍地狼烟》等作品参加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但全部落榜,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网络小说在思想性、艺术性以及价值等方面的先天缺陷是不容否定的.造成网络文学浮躁和功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时代与社会精神生态环境的恶化,而高等学校的写作实践教学,也具有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就像美国高校第一个获得文学与环境研究教授席位的彻丽尔格罗特菲尔蒂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性格和才能使我们置身于文学系,然而,在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之时,再像通常那样工作就显得没有良知和轻薄了.如果我们不是出路的一部分,我们就是问题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