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心理护理

点赞:20243 浏览:937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的影响.

方法: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糖尿病患者的精神状况,并给予护理干预,包括糖尿病宣教、药物干预、心理护理、感觉护理,然后比较干预前后的分值.

结果: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紧张焦虑心理,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多层次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疾病及早康复.

关 键 词 :糖尿病 心理护理 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36-02

糖尿病是一组伴随终身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根治方法,但是对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通过正确合理地治疗能够控制病情,并能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糖尿病病情和治疗的因素很多,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必须贯彻综合性疗法,其中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及防治方面的基本知识,取得患者在治疗上的积极配合以及培养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其他一切治疗的基础.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治疗中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基本措施[1].现把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120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为18~83岁.1型糖尿病31例,2型糖尿病89例.排除各种急性脑血管意外和本身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糖尿病的诊断依据WHO标准.

1.2 糖尿病病人常见的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病.疗程长,见效慢,大多数病人出现经济困难背上了心理负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孤独感、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

1.2.1 焦虑.焦虑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反应,是个体对所面临的潜在性威胁而产生的一种复杂消极的心理反应,能引起个体的痛苦体验,并借一定的生物学机制影响个体的生理平衡.某些住院病人由于不适应医院的规章制度,如环境陌生,食谱单调,不能主动控制自己的生活,受自身文化知识限制不能正确认识疾病,治疗信心不足,产生焦虑等负性心理反应.出现交感神经机能亢进,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或潮红,肌肉紧张等.

1.2.2 恐惧.患者住院后担心同病室病人患有传染病,是否会传染自己.根据病情经常化验血糖和行各项检查,害怕抽血、输液、打针时的疼痛.大多数病人迫切希望老专家诊治,怀疑主管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水平,夸大病情.

1.2.3 抑郁.糖尿病人由于治疗时间长,长期承受医疗费用的压力,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糖尿病知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差,血糖控制不理想,过早出现并发症.病人产生抑郁心理,表现为不注意仪表,不愿与人接触.

1.2.4 孤独感.长期住院病人离开了熟悉的家庭和工作环境,失去了与亲人的密切接触,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自身价值不够体现,治疗中输液时间长,心情郁闷,孤独无助.表现为沉默寡言,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产生抵触情绪.

1.2.5 悲观失望.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病情恢复慢出现合并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发生悲观失望、烦躁、缺乏治疗信心等厌倦情绪.

2.护理

2.1 糖尿病知识宣教.首先指导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概念、发病原因、机制、治疗和转归,使患者了解糖尿病虽然需要终身治疗,但只要严格控制血糖,就能有效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树立信心.其次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血糖、尿糖监测和记录,合理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做到观察的正确性.再次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包括用药时间、剂量、次数和可能的不良反应.针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多存在顾虑,认为胰岛素会形成依赖,或者副反应严重,而对其有抵触情绪或拒绝使用,针对性进行耐心教育,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让正在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其疑虑,长期接受胰岛素的使用.教育培训的方式可选择集体授课、讨论,单个指导和鼓励看书自学等.

糖尿病病人心理护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护理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2 心理护理针对住院患者中出现明显心理问题者,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焦虑症状明显的糖尿病病人,指导患者学会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技术,让患者学会对焦虑的自我调控;安排适当的休闲性活动,对恐怖症状明显的患者,给患者足够的疾病信息,给予恰当的安全暗示与保证,努力消除或减弱使患者感到恐惧的情境;以和蔼亲切、觉着冷静、操作娴熟,表现出专业成熟性与权威性,使患者产生信赖感,给患者有力的心理支持[2].对抑郁症状明显的患者,提供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的整体护理,及时向患者提供积极的信息,引导患者看到治疗、护理中的积极因素和点滴成效,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家属的配合,充分发挥调到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多给患者生活上的关爱和心理上的支持.对存在敌对性的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多体谅、多包容,并适时、正确地引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情绪宣泄;鼓励患者与病友交流,向患者提供由本院组织的糖尿病俱乐部.对躯体症状明显的患者,耐心倾听其诉说,并肯定患者的症状,充分的表达对患者症状的理解等.

3.结论

糖尿病是全身性、慢性终身性疾病,如果血糖及其相关指标长期控制不佳,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应根据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经济状况进行有效的交流,掌握其心理状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纠正他们治疗的误区和心理危机,认识生活不节制、不控制饮食、不正规治疗的危害性和治疗护理的重要性,使其正视病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使药物在最佳时间发挥最佳作用,机体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计划.护理人员除做好认知、行为治疗外,糖尿病的支持性心理治疗更为重要[3].只有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保持其良好心态和情绪,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疾病的干预与管理,糖尿病的治疗疗效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取得全面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