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学术规范教育的途径长效机制

点赞:33674 浏览:1570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研究生教育处于教育链的顶端,近年来,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术功利化对于教育的侵蚀、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不足以及学术规范监督体系与惩处机制的不合理,使得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屡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声誉.本文从学术规范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出发,探讨了学术规范教育的四个主要途径,并就学术规范教育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手段创新方面探讨了建立长效机制的办法与措施,从而提升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研究生 学术规范 学术道德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On Ways of Graduate Academic Standard Education

and Long-term Mechani

HE Junjie

(Department of Graduate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7)

Abstract Graduate education is at the top of the education chai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graduate academic utilitarian education for erosion, inadequate supervision system and academic norms and punishment mechani unreasonable graduate academic and moral education, making graduate academic anomie frequently occur,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repu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ndardized academic stage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discusses the academic standard of education in four main ways, and the concept of academic norms of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novation means to establish long-term mechani to explore the ways and measures, so as to enhance graduate academic norms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Key words graduate; academic standard; academic ethics; countermeasures

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上扩展明显,学术失范现象屡有发生,个别学术失范情况影响恶劣.在2009 年教育部发出的《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列举了7 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学术失范的成因由内外因双重影响:外因主要由于整个高校受学术功利化和学术浮躁风气的影响,价值观偏离,违反学术道德付出的代价小,为了短期利益,敢于铤而走险.研究生规模扩张明显,导师指导不利,“放羊”式的管理加上学生就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不是喜欢科学研究,导致低水平的论文泡沫的涌现.内因主要在于研究生本身的创新能力不足,对学术道德的存在侥幸心理,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平时又缺少学术规范教育及训练,在利益的诱惑下,造成学术失范.高校学术规范制度和教育薄弱,管理机制上没有具体落实措施,评价机制落后,唯数字论英雄,缺乏同行评议,惩戒机制缺乏,没有震慑作用.教育力度不足,没有将学术道德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层面,出现形式主义的陋习.

学术失范现象任其蔓延,将引发道德缺失、造成资源浪费、降低公众信任、扭曲激励机制、损害科学独立性等严重后果,尤其是严重干扰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生培养过程必须加强学术规范教育.

1.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演进

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演进大致可以分为道德引领、制度规范、生态优化三个阶段.

1.1 道德引领阶段

自2000年以后,研究生招生规模有了大幅增加.国内各高校都逐渐注意到研究生大规模扩招给研究生教育带来新的挑战,研究生学术失范事件的频发引起国内一些高校的高度警觉.一些高校组织开展了研究生科研道德教育讨论,编印了国外一些学术道德方面的书籍及高校出现的研究生科研道德失范行为的汇编,以供教师和学生参阅.高校也在学风建设上下功夫,把学术作风建设和学术道德规范建设作为学校的工作要点来抓.

1.2 制度规范阶段

为了使学术规范教育有章可依,从制度上规范学术行为.2004 年,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制定并出台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和附则等,成为规范包括研究生在内的整个学术共同体学术行为的第一部“学术宪章”.各个高校也纷纷出台了自己学校的学术规范,2006年7月,浙江大学分学科大类制订学术规范,被认为国内最早的全类别覆盖的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的文本.2006 年12 月,北京大学出台了《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对各类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作了明确的界定,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学术规范也大量涌现,国内著名的高校几乎全部出台了相应的学术规范的条例,一些普通高校也建立了学术规范制度并积极予以实施. 高校把学术规范列入第一课堂教育环节.在研究生始业教育中把学术规范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新生的材料中就有研究生学术规范的书籍或读本,北大、浙大等高校,校长以报告会形式亲自授课,讲解研究生学术规范的要则;进行学术规范考试,作为新手复查的一个考核项目,以考带教,还把研究生学术规范网上考试列为新生复查是否合格的必要条件.


学术规范从根本上说就是学术的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各高校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后,要求在论文醒目位置书面做出创新与诚信声明.在学位论文送审时,要求评审专家对论文的规范性进行把关;对于评审和答辩环节提出的修改意见,研究生必须及时完成修改方能进行答辩和论文归档工作,大部分学校开展论文查重,使得学术规范教育系统化地覆盖到了全体研究生.

1.3 优化环境阶段

研究生的学术规范建设必须从导师、研究生及培养环境这三者共同入手,必须从这三者所构成的学术环境的协同优化入手,高校逐步把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不再单纯地归结为道德和外部环境问题,而是将教育围绕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来展开,让研究生在良好的“学术生态”中茁壮成长,这里所说的“学术生态”,不仅是指有形的“硬件”环境概念,还包括大学精神、学术氛围、群体心理、管理怎么写作机制、奖助体系等社会人文因素构成的“软件”环境概念,高校把学术规范教育纳入常规性工作.

2.学术规范教育的途径与对策

2.1 固本清源,提升研究生整体创新能力

高校应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避免因创新能力不足而引发的学术失范行为.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灵魂,提升创新能力能够很好地抑制学术失范的诱惑,加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基础上要做好,一是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生课程应积极开拓案例讨论、互动教学、学术讲座等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二是强化课程教学作用,使研究生尽快进入学术前沿.安排学科交叉性课程,推动资源共享,让研究生全面掌握创新的科学研究方法.三是落实考核机制,特别是博士生的淘汰机制,通过博士生中期考核制度,合格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对进入论文阶段的博士生大幅度提高生活待遇,解决后顾之忧.四是科学设定研究生评奖评优的导向和出口标准,鼓励研究生厚积薄发,取得高水平的论文成果,评价体系强调成果的原创性,减少功利化指标对学术的侵害.

生学术规范教育的途径长效机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学术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2 细致入微,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实效性

高校在颁布了学术规范后,重要的是落实,规范如果不能被执行,就等于没有规范,而执行的前提是学校的管理层、导师、研究生都有学术规范的意识.这就需要做到研究生导师、专辅导员和全体研究生都了解本校的学术规范,要做到人手一册,对于研究生,要让他们在开始新的学术生涯前就获得提醒和装备.要让学术规范的教育不仅停留在规范上,而且要落实到操作层面上,学校举行各类讲座,从学术规范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来理解,既有前瞻性的讲座,又要有案例性的讲座,还要有具体操作层面的,如不准代通讯作者投稿、不准设立公共投稿账户、不准代签版权授权页等等,让学生照镜子,整衣冠.

2.3 群策群力,注重发挥导学团队的作用

研究生们对学术责任的理解并非来自合同或大学规章的规定,而是他在图书馆或实验室在导师的指导(或帮助)下获得的.要充分发挥导学团队良性互动作用、构建新型导学关系,加强“师与师”,“师与生”的团队建设.一是突破单一导师指导模式,在一些重大项目、科研攻关项目等领域采用导师组,减少因个别导师个人原因造成的指导乏力情况,通过优势互补,发挥集体力量,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二是充分发挥导师学校的作用.就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给导师上课,通过培训导师对于“科学道德”的意识,来推动学生的学术规范水平.三是宣传优秀导学团队的示范效应,以先进促发展、以典范带成长.

2.4 监管并重,实施过程监督和事后追查制度

对学术失范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不掩饰,不姑息.人们是否能够恪守学术规范,学术规范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尚需学术界和整个社会密切关注和经常性的监督.一是要将学术成果和学术论文做到公开,接受同行的评议,放在阳光下,利用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技术,接受来自全世界的评价.二是对于学术失范的行为绝不姑息,建立专门的委员会对学术失范进行鉴定,对于剽窃的、查重的行为,要让当事人付出代价,一经发现,就意味着无法在学术共同体内立足,断送了学术生命,使得学术和研究者“不存侥幸”.三是建立追溯制度,对于已经获得学位的研究生所作的学位论文如被存在学术失范问题,同样组织查处,通过规范取证、独立专家论证和当事人听证等环节,严格处理相关投诉,取消所授予的学位.

3.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

3.1 理念创新,重视整个校园学术生态建设

传统的研究生学术规范建设仅仅聚焦于研究生这单一群体,单纯依靠道德引导和惩罚手段来开展,忽视了指导教师、科研团队、管理机构、培养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对研究生群体成长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忽视了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完整性.要通过优化学术生态系统来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

研究生学术生态是指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双重功能的,由导师、研究生及培养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机统一体,诚信、创新、和谐、开放是建立良好学术生态的四个要素,其中“诚信生态”是基石.学术规范建设是“诚信生态”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又与创新生态、和谐生态、开放生态息息相关.“诚信生态”与“创新生态”密切联系且形成双向驱动,良好的学术规范是创新活动的基本要求,而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能力同时又能促进学术规范的建设.

3.2 机制创新,建立学术规范协同教育机制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是研究生导师、研究生以及教育环境之间彼此互动的协同式创新.研究生的学术行为深受导师的影响,一方面导师的行为直接潜移默化地影响研究生,另一方面,导师的学术规范教育可以使研究生更快树立学术规范意识.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第一责任人.首先要使教育者先受教育;新导师入职,导师学校培训,始终将学术规范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研究生管理者是研究生学术行为的监控者,承担着规则的制订、教育的实施、程序的审查、形式的把关等功能,要将学术规范教育列入管理的日常工作,承担起这一功能. 对于研究生,要建立全过程监督,在招生环节,将学术规范作为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在面试及政审等环节予以特别关注;在新生始业教育中,将学术规范作为必修的一课;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不断向研究生宣讲学术规范理念,在实验、论文等环节严格把关;在研究生答辩环节,建立研究生学术规范与知识产权方面的承诺制度;在研究生毕业后,有学术规范的跟踪处理机制,对于违背学术规范的作者,进行严肃处理.

3.3 手段创新,使用信息化教育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为保证学术规范教育的全面覆盖和扎实推进,采用信息化手段显得非常必要.可以采用研究生学术规范网上教学、网上考试系统,做到全员覆盖,秉持“以考促学”的理念,对于研究生学术规范的测试结果反馈给培养单位和学生,以便后续教育的开展.高校可以在迎新环节,始业教育环节,对学术规范进行教育,让新生充分认识到学校对学术规范教育的高度重视.

构建立体化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导师等各个层面在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上的资源优势.应建立学术规范的普适型课程和根据学科特点开设的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完整体系,为研究生们讲授方法论、学术规范、论文写作、发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校长、院长给学生进行学术规范教育讲座,培养单位挖掘自身资源,开展特色活动,激发创新科研的积极性.对导师,开展培训活动,学术规范教育,可以请专家讲,也请管理人员讲,从各个角度提升学术参与者对学术生态的理解.

4.结语

研究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坚力量,学术规范是保障创新的基本要义,也是学术共同体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减少学术不端行为,必须加强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教育,在高校内部,导师、管理者、学生三者需要协同,齐抓共管,导师发挥指导、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管理者提升监管水平,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起到保驾护航作用;研究生培养自律精神和对学术的敬畏之心,自尊自爱.在高校外部,政府、高校、社会三者通力合作,全社会具有审慎的科学精神,对于失范行为有媒体监督机制,对于失范的个人有惩戒机制,形成求真务实之精神及保障体制,建立起健康规范的学术环境,全面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